张霞光:挽救重症病人生命的天使(图)

发布时间:2010-08-30 00:2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8-26 | 查看:742次

张霞光给病人做检查。

  张霞光,北京市普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20年如一日在重症医学科不苟地工作,不辞辛劳,被同事视为“难以超越的榜样”。抗SARS、地震救灾张霞光总是第一个报名,被誉为“冲在最前面的共产党员”。

  病人的守护卫士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到重症医学科工作?

  张霞光:北京市普仁医院自2000年起组建重症医学科(ICU),在ICU建立之初,我就来到了这里。后来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负责危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主要从事由各种原因所致的急危重症病人救治工作。

  记者:重症病人比普通病人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医护,这些年来,您是怎么做的?

  张霞光:在ICU建立之初,我几乎没有节假日休息时间,头脑里没有下班概念,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重病人身上。只要有危重病人,即使是深夜也随叫随到,周末和节假日常规到医院查房,为重病人修改和制定诊疗计划。我觉得对待病人就要像对待亲人一样,想方设法解除患者的痛苦。

  由于ICU病人没有家属陪护,为病人洗头洗澡,翻身喂饭等一切工作由医务人员承担。很多危重病人进来时一身屎尿,褥疮感染,在抢救治疗的同时,医护人员要细心地为病人擦洗干净,每当病人病情好转能吃饭时,我常常拿出自己的钱为病人买饭并给他们喂饭。

  记者:听说为了照顾好病人,您和病人家属也做了不少沟通,可以具体谈一下吗?

  张霞光:由于很多病人没有语言和行为能力,又没有家属陪护,所以凡是新入ICU的病人我都要向家属详细了解既往病情,并向他们耐心说明诊疗计划和病情预后。为加强与患者家属的联系和沟通,我在科室中建立了与患者家属的联系本,在抢救过程中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将医疗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行医二十多年,我从不接受患者及家属的红包或礼品。

  记者:您还开展了不少的临床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以详细介绍一下吗? 

  张霞光:我主持了崇文区重点科技项目--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这个课题获崇文区科技进步奖及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科技创新奖。另外,我还主持了崇文区卫生局科研项目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此项目已纳入北京市卫生局危重症专业中抢救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大课题中的子课题。2008年我们ICU团队被评为崇文区优秀团队。

  记者:同事称您为“难以超越的榜样”,请简单介绍下这个称呼的来历?

  张霞光:我工作二十多年了,作为在医疗工作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觉得医务工作最重要的是拥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辞辛劳,以医者的仁心仁术守护病人的生命,为患者扬起生命的风帆,这是我们的使命。这种医者的责任感一直支持和鼓励我在工作中高要求,对待患者高标准,最终成就了大家对我肯定。

  冲在最前面的共产党员

  记者:在2003年SARS肆虐的时候,听说您是第一个报名要去一线工作的,当时怎么想的?

  张霞光:我向医院提出要到抗击SARS一线工作,参加医院的“抗SARS救治队伍”。作为科主任,在危难时刻,我应该站在一线上,因为我的经验更丰富,一线也更需要我。 

  为了减少SARS带给医务人员的危害,我还组织院内培训,尽量避免医务人员的感染。面对部分人员心情恐慌,甚至有些医务人员手足无措的情况,我积极宣讲SARS的预防知识,为全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后来被评为医院“抗SARS先进个人”。

  记者:在危急时刻,您总是冲在最前面。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抗争救灾时,你又一次去前线,当时您已经52岁了,您没有什么顾虑吗? 

  张霞光:我觉得自己很适合,我经验丰富,家庭没负担,而且这样一场大灾难,我必须要冲上去,为国家和灾区人民做点事情。

  抗震救灾第一批救援队伍中我没能参加,医院考虑我的年龄,说不适合。不过我没有放弃,坚持要求去一线。经过我的一再要求,2008年6月8日,端午节假日的第一天,医院接到命令:抽派第二批医务人员奔赴地震灾区,我被委任为崇文区第二批医疗队的队长,接到命令后我立即收拾好行囊出发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一切准备工作我都是悄悄进行的。

  记者:去前线主要做哪方面的救助工作?

  张霞光:我先到了伤病员较多的绵阳市中心医院报到。后来又赶往位于北川陈家坝地区的医疗救护站开展工作,随后医疗队一行人起程深入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北川。

  当时已经距地震发生一个月之久了,当地急待解决的是伤病员伤口护理以及防止伤员二度感染等问题,那时医疗站的伤病员已达到5000多人。在那里,不仅要接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余震以及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险情的威胁。

  我们克服了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在那里,要自己搭帐篷、挖排水沟,连日的阴雨致使空气非常潮湿,坐在帆布床上裤子都是湿的,被褥盖在身上感觉的不是温暖是阴冷,晚上常会被冻醒。

  卫生院的常用药品缺乏,主要靠捐赠品种,有一次治疗儿童咳嗽的药没有了,为了不影响对病人的治疗,我和卫生院的药师一起返回几成废墟的陈家坝镇,顾不上熏人的恶臭,进入已成危房的卫生院药房,找到了急需的药品,又背着几十斤重的药品踩着泥泞走回来,保证了对灾民的及时救治。同时,也顾不得休息,马上把陈家坝卫生院缺少药品的信息通报给慈善基金会,请他们帮助募集急需药品,保证了灾民药品的供应。

  记者:听说因为救灾工作表现突出,您获得多项表彰?

  张霞光:救灾工作中,我被推选为“抗震救灾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后来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国防招待会。我只是尽职尽责的完成作为一个医者该做的工作,国家给予我的一些表彰说明国家患者对我的工作还算满意。

  记者:您谦虚了,您的事迹令我们感动,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谢谢您!

  【编后语】

  做好人真的不难,发现身边的好人更是一件快乐的事儿。自中央文明办连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由首都北京推荐的一个个“好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为此,本站推出“身边好人系列访谈”专栏,您用双眼发现身边的好人,我们用访谈展现好人们的风采……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