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公婆改嫁 她和丈夫用爱撑起九口之家(3图)

发布时间:2021-06-09 13:10 | 来源:辽宁日报 2021年6月9日 12版 | 查看:1251次

郭丽华家庭合影(前排左起分别为汤树明、郭丽华的前公婆、郭丽华,后排为汤树明、郭丽华的两个儿子)。(采访对象提供)

从县城批菜回来,郭丽华、汤树明在自家店里整理蔬菜。本报记者 胡海林 摄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胡海林

核心提示

阜新市彰武县大四家子镇的郭丽华在前夫去世多年后,带着年老无依的公婆重组家庭,并和丈夫奋力拼搏撑起九口之家,带领这个家庭摆脱贫困,一步一步过上好日子。他们坚守善良,孝敬老人,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用爱和包容诠释了家的内涵,亲情融融的家庭氛围感动邻里。2020年,郭丽华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6月2日上午,阜新市彰武县大四家子镇的一家肉菜店里,郭丽华和丈夫汤树明在忙着招呼客人。

为了保证蔬菜新鲜,每天凌晨1点半,夫妻俩便会起床,开车到60公里外的县城批发蔬菜,而后为订菜的单位送菜、卸菜。忙碌完这些回到家后,他们又开始张罗开店。趁着客人不多的时候,汤树明会补个觉,下午再去农村收购生猪,然后将猪送到屠宰场宰杀,把猪肉带回到家,一般都到晚上七八点钟了。

这样忙碌的生活,夫妻俩已经坚持了多年。正是靠着这股拼劲儿,他们带领这个重组家庭摆脱了初时的窘迫,过上了好日子,成为乡邻眼中公认的幸福人家。

风雨中,弱女子撑起家

郭丽华是土生土长的大四家子镇扎兰村人,22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同村的一个小伙子,一年后他们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郭丽华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

婚后第二年,郭丽华的大女儿降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欢乐,同时家里的经济负担也明显重了起来。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丈夫除了打理20多亩田地,还在农闲时做些零工补贴家用,而郭丽华则在镇里租房开起了理发店。

靠着夫妻俩吃苦耐劳,这个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小日子蒸蒸日上,盖了新房,添了冰箱、彩电,成为乡邻眼中的小康之家。在丈夫出门务工的日子里,郭丽华一边经营着自己的理发店,一边照顾着家里的老小,院里院外也收拾得干净利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秋天,郭丽华的丈夫因长期头痛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脑胶质瘤三级。当时,她二胎怀孕时间不长,承受着自己身体的不便,既要陪着丈夫到处寻医问药,又要藏住内心的悲痛时时开导丈夫,为他鼓劲打气。

在给丈夫治病的3年多时间里,郭丽华不仅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但丈夫还是因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剩下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及年迈的公婆。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看着嗷嗷待哺的儿女和被丧子之痛重击的年迈公婆,郭丽华咬紧牙关,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开始独自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一天,郭丽华郑重其事地告诉公婆,今后无论经历多大困难,一家人也不分开,她要照顾老人安度晚年。也就是从那时起,郭丽华从儿媳变成了女儿,婆婆腿脚不便且肠胃不好,她就每天换着样儿给婆婆做各种各样容易消化的流食,并陪老人聊天宽心。

“那几年要说不难是骗人的,我给客人理发一次就3元钱,老人只收1元,再加上公公帮种地的一些收入,一边要维持5口人生活,一边还要还欠债和给老人看病买药。”忆起当年的生活,郭丽华并没有怨艾,相反风轻云淡得似乎在讲别人的故事。

郭丽华的女儿赵雅楠至今记得,当时为了方便她在镇里上小学,妈妈就带着她和弟弟住在理发店里。弟弟那时还在学走路,时不时去抱妈妈的腿,而妈妈不得不停下活儿来安抚弟弟,然后再接着干活儿,街坊邻居对他们娘仨总是投来同情的目光。

赵雅楠说:“无论生活多苦,妈妈都是自己扛下来。当时有人劝妈妈不让我念书,以减轻家里负担,但妈妈总是坚定地告诉我必须读书,能考到哪儿她就供到哪儿。”

遇佳缘,她带着公婆改嫁

就这样,郭丽华成了一家人的依靠。在她无微不至的关照和陪伴下,两位老人逐渐从失子之痛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但随着孩子长大,家里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其实那几年里,陆续有人劝我找个人再婚,但我放心不下公婆,尤其是我婆婆,虽然精神状态有改善,但内心深处还是没有彻底走出来,如果我再婚,她就可能垮掉。”郭丽华说,那时她心里就萌生了一个坚定的想法,今后即使再嫁也要带上公婆。

就这样过了5年,经朋友介绍,郭丽华认识了邻村的汤树明。汤树明那时带着未成年的儿子,住在父母破旧的房子里。汤树明的仁义、重情给郭丽华留下好感——他为了给生病的妻子治病,不仅变卖了自家新房,甚至连自家土地的十年使用权也卖了。

“第一次上他家时,看到他住的是掉渣的土房,睡的也是土炕,我这眼泪哗哗地往下掉,原来一个没有女主人的家能破落到这种程度。”郭丽华一边回忆一边说。

相似的命运让两个人的心慢慢靠近。随着相处的深入,一个让郭丽华纠结的问题又摆在眼前——如何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的公婆。“当时,我抱着试试的态度说了说我的条件,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郭丽华说。

汤树明打趣地说:“与其说是郭丽华带着公婆嫁给我,不如说是我带着父母和孩子入赘她家。我当时的条件比她还差,欠了不少外债,常年在外跑活儿挣钱,老的小的都顾不上,成家后照顾家庭的事,她就没让我操过心。”

再婚后的郭丽华,生活的担子并没有减轻。毕竟9口人的大家庭里,上有4个老人,下有3个孩子,大事小情都需要他们夫妻俩拿主意,尤其是在孝敬双方老人问题上,郭丽华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辛苦劳作了一辈子,如果不能让他们安享晚年就是做子女的过错。郭丽华经常给婆婆买新衣服和没吃过的东西,带婆婆洗澡,陪婆婆聊天,老人逢人便夸:“我这儿媳妇就是天使。”

“无论作为妻子、儿媳还是妈妈,她都无可挑剔。我母亲后期卧床排不出便来,她一点不嫌弃,直接用手帮老人排便。人家做到了,咱也不能差事儿。”汤树明说。如今,汤树明每天至少要从镇上回一趟农村,看看郭丽华公婆的生活起居,或者给两位老人买药送药。周末的时候,他还会捎上小儿子,一道回家看看爷爷奶奶。

去年,郭丽华的婆婆要到沈阳做白内障手术,汤树明便停下手中生意,让郭丽华照看肉菜店,自己一个人在沈阳照顾老人9天。汤树明说:“如果不特意说明,别人就是跟着我们生活,也不会知道我们是重组家庭。在孩子问题上,从来不分你的我的,就是老大老二老三,双方老人也是一起用心照顾,宁肯自己多吃苦,也决不怠慢老人。”

奔小康,夫妻同心白手起家

刚重组家庭时,郭丽华和汤树明都有外债,不仅要面对9口人的吃饭问题,还有老人需要看病吃药、孩子需要上学等问题,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但两人不向困难屈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

“刚结婚那会儿,我接着开理发店,他就出去贩牛和猪,他挣的钱都如数交给我安排家用,买牛猪需要本钱时,他再朝我要。我俩从来不计较钱财上的事,总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庭的日子就慢慢有了起色。”郭丽华说。

几年积累下来,郭丽华夫妻在镇上建起了二层小楼。在汤树明的建议下,郭丽华关闭开了20多年的理发店,改开肉菜店,经营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猪肉、牛肉等。靠着诚信经营,他们店里的生意渐渐兴隆起来。

汤树明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几个孩子的学业异常用心。老大因为当年母亲多病,家庭拮据,初中没毕业就退了学。为了弥补孩子这个遗憾,汤树明、郭丽华夫妻就出资送老大出去学钩机驾驶技术,又在家附近给他买了一处商业网点,方便孩子有个营生。

老二赵雅楠说:“初三的时候,妈妈因为睡得晚起不来,每天早晨都是爸爸起床给我做早餐。我看别人有MP3听音乐,向妈妈要钱买遭到拒绝,爸爸偶然听说这件事后,就直接带着我去把MP3买了回来。”

一天,郭丽华看见老三骑着一辆新自行车,纳闷这孩子借谁的自行车骑呢?孩子告诉她,因为他考试得了年级第二名,爸爸给他买了新自行车当奖品。

“他对孩子学习要求特别严,就是希望老二老三通过学习考出去,过上比我们更好的生活。”郭丽华说,“有一次老三做作业时偷偷玩大人手机,他当场就把那部没买多久的手机摔碎,连我都觉得心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老大靠自学的技术在沈阳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定居沈阳;老二顺利考上大学并完成学业,如今也在沈阳有了一份稳定工作;老三学习成绩稳定,在学校年组始终保持上游。

“老人健康和把孩子供出去,算是我最大的心愿。别看我平常对老三严厉,但他和我特别亲,要说私心的话,我就希望他考个更好的大学,如果他能读研读博,我们肯定还会在经济上支持他。”汤树明笑着说。

“家和万事兴”,这句话用在郭丽华家再恰当不过。作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这些年来,他们夫妻二人同心协力,携手共进,从一点点还清外债,再到起楼建房,继而支持孩子读书和成家立业,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家庭梦想,成为乡邻羡慕的小康之家。他们越过生活的坎坷,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让爱和希望绵延流淌,并传递出向善的力量。2020年,郭丽华家庭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

补记

将心比心

当年,郭丽华把带着公婆作为改嫁的条件,汤树明内心是否忐忑?

“老人唯一的儿子去世,已经很不幸了,郭丽华一个女人都能做到不放弃二老,将心比心,我一个男人也应该帮她分担,照顾好老人。”汤树明袒露心声。

在赡养郭丽华公婆这件事上,汤树明称自己奉行的原则是,老人想不到的先做到。

这些年来,汤树明都是这样做的。郭丽华感慨:“外面人都觉得他是个粗人,可他对我公婆比我还细致,买什么药、多少量都是他在弄,老爷子爱抽的烟,他也是一周两条地送,柴米油盐不用老人张口没有断档的时候。”

“树明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可他从来没把我们当外人,连左邻右舍都说,就是我儿子在世也未必能像他这样尽心,这话我现在服气。”郭丽华的前公公赵井祥竖起大拇指。

郭丽华夫妻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为一大家人营造起温情暖暖的氛围,并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老大外出工作回来,总会给家里的长辈买礼物,给弟弟买玩具;老二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她认真地交到父母手中;老三习惯把好吃的东西攒着,等周末时再给爷爷奶奶送去……

一天,老大参加同学的婚礼喝了些酒回家,可能是因为触景生情,他伏在郭丽华的肩头就轻声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你太像我妈妈了”。早在心理上接受了郭丽华的他,打那以后就一直叫郭丽华“妈妈”。遇到感情上、生活和工作上的事,他也习惯找郭丽华商量。

赵雅楠也称呼汤树明“爸爸”。她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缘分,“爸爸”出现在自己的生命历程里,接过生父的使命,照顾她和弟弟成长。她眼中的爸爸话不多,常常是默默地为孩子们做事,在她工作不顺利时,他会拿自己经商过程中所遇的人情世故来开导自己。

一个细节,让老三觉得自己的爸爸很伟大,那就是商店里所有的废弃纸箱,爸爸从来都不卖,而是攒着并收拾整齐,专门留给镇里的一个拾荒老人,几年来雷打不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个充满爱和亲情的家庭,并没有豪言壮语,但每个人都真诚地守护着“善”和“孝”的精神内核,共同书写下一个温暖人心的爱的故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