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0 15:49 | 来源:辽沈晚报 2021年05月20日 07版 | 查看:1389次
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左起:杨希娟、曲洪田、王树友。本版图片均为李萍 摄
虽然还没有像样的牲口棚,可喂养这些鸡就让杨希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杨希娟在晾晒物品。
春日的阳光下,本溪桓仁五里甸子镇桦树甸子村的一户农家院子里,杨希娟和丈夫曲洪田、大伯哥王树友坐在小板凳上,聊着天、晒着太阳,顺手搓几棒苞米……
看到这,也许你已经发现了不对劲:大伯哥是丈夫的哥哥,怎么杨希娟的丈夫姓曲,大伯哥却姓王呢?
这是因为王树友是杨希娟前夫王树义的哥哥,王树义因病去世后,杨希娟带着照顾多年的智障大伯哥改嫁到了曲洪田家。如今15年过去,曲洪田和杨希娟一直把王树友当成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照顾,而这段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
杨希娟的娘家在宽甸高粱地村,1981年嫁给了桓仁沙尖子镇下甸子村的王树义,21岁的她从那时起就知道,自己这个家比别人家多一口需要照顾的人——智力不健全的大伯哥王树友,但是杨希娟从来没有嫌弃。
尽管公婆多病丧失劳动能力,让这个家的担子都落在了杨希娟和丈夫身上,她还是像照顾公婆一样耐心地照顾大伯哥,有时还要像母亲宽容孩子一样去安慰发脾气的大伯哥。
很快,杨希娟和王树义有了一双儿女,家里平添了许多欢乐,可是生活的担子并没有减轻。1990年,杨希娟的婆婆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接着,公公又被查出患有胃癌。杨希娟更忙更累了,但是她没有抱怨,一直照顾两位老人到去世。
此后,杨希娟一家的日子越发艰难:既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顾智障的大伯哥,还要偿还老人治病留下的债务……而不幸在1995年再次降临,王树义患上了脑胶质瘤病,一病就是7年。
在王树义生命的最后8个月里,他眼睛看不见、大小便失禁、精神失常,一天三顿饭都得喂。杨希娟每天都在疲惫中度过,可大伯哥不仅帮不到她,还经常发脾气,她还得像母亲一样安慰他。
王树义去世后,杨希娟刚满20岁的儿子和16岁的女儿就出门打工以减轻母亲负担。杨希娟也没放弃照顾大伯哥,“20多年了,他已经习惯和我生活在一起了。”
2005年,经人介绍,杨希娟与五里甸子镇桦树甸子村的曲洪田相识。曲洪田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出嫁,22岁的儿子在外打工,曲的妻子是和王树义同一年去世的。
下甸子村和桦树甸子村距离100多里地,对方人品咋样?杨希娟和曲洪田一开始心里都没底,曲洪田兄弟的大姨姐跟杨希娟同村,她向曲洪田打包票说:“杨希娟心地善良、勤俭持家,是个真心实意过日子的好人。”
桦树甸子村一位老人告诉杨希娟:曲洪田常年照顾体弱多病的妻子,既当爹又当妈拉扯两个孩子长大,“这是个有担当的男人,嫁给他不能受委屈。”
但是,第一次到曲洪田家时,看到4间老旧的土坯房,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杨希娟还是犹豫了。曲洪田告诉她:家里条件不好,之前有病人花了很多钱,再加上孩子小需要照顾,我不能出门打工。现在孩子大了,我身强力壮能吃苦,不会一直穷下去。
感受到曲洪田的真诚,杨希娟也吐露了自己的心事。“我条件也不好,还有一个大伯哥,我要是来了,他没地方去。”曲洪田爽快地说:“那就把他带来吧,我们和他一起生活,我会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看待。”
曲洪田真挚的话语打动了杨希娟,两个清贫的家庭结合到了一起,两家的儿女也都相处得十分融洽。
当杨希娟把带着大伯哥改嫁的想法告诉家人时,家人都不同意,大伯哥的姐妹也都不同意,觉得这样生活不便,他们和杨希娟商量,决定把王树友送到敬老院。
2006年正月,王树友带着杨希娟赶制的一套新被褥和孩子打工刚挣来的2000元钱住进了敬老院,杨希娟也嫁到了桦树甸子村。
然而,仅仅3个月后,桦树甸子村村头就来了一名男子,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痛苦地挣扎。得到消息的杨希娟一路小跑赶了过去,这名男子正是她的“大伯哥”王树友。
杨希娟赶紧把王树友扶回家,找来止痛药给他吃下。平静下来后,王树友说,敬老院没人愿和他说话,饭也吃不惯,他天天吃饼干喝着酒,老胃病又犯了,快要饿死了,一路打听着找到了桦树甸子村。
杨希娟找来曲洪田,还有王树友的姐妹一起商量。听说要把自己送回敬老院,王树友哀求着说:“以后我再也不喝酒,也不抽烟,不闹人了。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行,就让我和你们一起生活吧。”
这个曾经的大伯哥孩子般的话让杨希娟心里很不好受。曲洪田看出了她的心思,说:“你们毕竟在一起生活了25年,也习惯了各自的脾气,他要是留下来,你也就真的没有什么牵挂了。他要留下来,我能把他当做自己的哥哥一样对待。”
杨希娟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她对王树友说:“我们遇到了好心人,只要你不嫌弃这里穷、吃住差,你就留下来吧。”
曲家从此多了一个新成员——“小哥”。这是杨希娟当初嫁到王家时对王树友的称呼,再嫁到曲家,杨希娟一如当年那样,真心实意对待这个“小哥”。
刚开始,“小哥”还很听杨希娟的话,可是时间久了,老毛病又犯了,动不动就骂人、打人,使小性子。每次,杨希娟都要劝家人不要生气,又要耐心开导“小哥”,让他不要老发脾气。
2019年,“小哥”开始酗酒,不论杨希娟夫妻俩怎么劝,他把酒藏进牛棚、柴火垛、枕头下,就是不改。可是他原本就有胃病,这么喝酒终于犯了病。
杨希娟说,那是一个夜晚,她被“小哥”的嚎哭声吵醒,“过去一看,‘小哥’整个人都扭曲了,不停地打滚,哭叫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她和曲洪田马上雇车把王树友送到县医院,医生说已经出现多个脏器衰竭,需要马上转到沈阳治疗。
杨希娟和曲洪田回家四处借钱。有个学医的亲戚听说后,表示可以帮着治疗。两人连夜把“小哥”送到了亲戚那里。杨希娟则天天跟着伺候小哥,经过十几天的治疗,“小哥”慢慢地好了起来。
因为照顾小哥,家里春耕正忙杨希娟都没顾上,心里十分愧疚,可曲洪田看见他们平安回来,反而一再安慰她。好在有了这次惊险,“小哥”再也不抽烟喝酒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树友的身体经常闹毛病。杨希娟就给他买药、买水果,做什么好吃的也都先给“小哥”。在杨希娟和曲洪田的感染下,两家的儿女也都尊重和关心王树友。
15年过去,王树友从杨希娟的“小哥”成了曲洪田的“小哥”,也成了曲洪田儿女的“大伯”。今年3月,曲洪田因车祸受伤住院,杨希娟忙着在医院照顾,曲洪田的儿媳妇主动提出帮她照顾“小哥”。
杨希娟说,虽然自己和曲洪田这个家还不富裕,但是他们会尽力给王树友这个“小哥”创造舒适的生活。
李萍 齐玉 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
对话夫妻俩
“对大伯哥能这样,对我不得更好”
记者:当初怎么会想到要带着大伯哥再嫁呢?
杨希娟:公婆早都不在了,他弟(杨希娟的前夫王树义)也走了,我不管他谁管呢?
记者:有没有想过老曲这边不同意?毕竟,这结婚还带着大伯哥,很容易让人说闲话啊?
杨希娟:之前都跟他说了,他也同意。闲话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毕竟是个病人,谁要是跟病人较劲,那我也没有办法。
记者:刚来的时候你们条件也不太好吧,多一口人是不是也增加生活负担啊?
杨希娟:那时候不行,还是土坯房,但是他也不挑食,有口饭吃就行,因为原来条件也不好,倒不是什么负担。
记者:老曲,你对这事怎么想的?
曲洪田:我没啥说的,她作的决定我就支持。
记者:娶媳妇带来个大伯哥你当时没意见?
曲洪田:之前都打听了,她这个人好,这么待大伯哥也是她心善。家里多口人确实不太方便,可是这不正说明她是个好人吗?对大伯哥能这样,对我不得更好?我也就当多个哥哥了。
记者:儿女们都没意见吗?
曲洪田:儿女们都理解。上回他有病,我闺女给找的大夫。我住院的时候,儿媳妇也替她妈管他。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