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2.5万册 孟庆飞用书香赓续好家风(3图)

发布时间:2021-05-13 18:35 | 来源:辽宁文明网 2021年05月13日 09版 | 查看:1050次

孟庆飞、王娟夫妇与两个外孙女合影。

对于自己的藏书,孟庆飞十分珍爱。

更多精彩 扫码观看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核心提示

65岁的孟庆飞是土生土长的锦州义县人。作为志书收藏量全国居前的藏书人,其收藏始于16岁当兵之后。如今,他拥有藏书2.5万册左右,其中地方志书占大头儿,有1.8万多册。他在藏书过程中,不仅结交了朋友,锤炼了自己的韧性,更通过这种方式赓续了好家风。孟庆飞说,往后余生,他将继续在藏书路上走下去,也继续用藏书这种方式服务社会。

孟庆飞今年65岁,是土生土长的锦州义县人。身材魁梧的他,一脸正气,一双伸过来的大手宽厚、有力。虽是初次见面,但孟庆飞洪亮的嗓门迅速消解掉了彼此的陌生感,谈笑间,采访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熟悉孟庆飞的人都知道,若要快速拉近与他的距离,除了坦诚相待外,还有一个妙法,那就是送他几本书,而且最好是地方志方面的书,这样,他会立即把你奉为上宾。

“真是这样吗?”记者开玩笑道。

孟庆飞点点头,“对,真是这样。”说完,他挺了挺腰板,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起来。

志书收藏量全国居前

有人送给孟庆飞一个绰号:书痴。

“书痴”带着记者参观了一个他的藏书点。这是义县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在一间车库门前,“书痴”按下按钮,随着车库大门徐徐开启,成堆成堆“藏”在大门背后的书籍出现在记者眼前,从地面到天棚,从里间到外间,成包的、散落的书籍几乎塞满了近50平方米的车库。

“这里能有几千册书吧?”把散落在一旁的图书整齐地码了码,孟庆飞回答道:“这样的临时藏书点我还有十几处,藏书加在一起大约有2.5万册,其中地方志书占大头儿,能有1.8万多册。”

如果将这些数字转换成概括语言,则可以这样表述:孟庆飞已经收藏了全国全部县(市)半数以上的县志,全国地级市2/3以上的市志。就个人而言,他的志书收藏量在全国居前几位。

“书痴”孟庆飞爱书、藏书,深受其祖父影响。孟庆飞的祖父生于晚清,他识文断字,做了一辈子的私塾先生。孟庆飞清晰记得,在他很小的时候,祖父是村里孩子们围绕的中心,这些孩子整天围着祖父转,祖父拿着他那些已经翻得卷了毛边的书教这些孩子学字、认字。

虽然祖父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但老人家留下的线装本古籍却一直留在孟庆飞身边。孟庆飞视这些古籍为珍宝,不仅因为它们年代久远,更因为它们于孟庆飞而言,是点燃他爱书、藏书的星火。

孟庆飞的父亲也是一个爱书之人,在政府机关工作了一辈子,不爱烟酒只爱书。他对4个儿子说过的一句话,孟庆飞至今记忆犹新,“一个读书的家族或者家庭不一定出名人,但一个不读书、不看报的家庭一定会出废人。”孟庆飞说,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却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就是这句话,四兄弟一直铭记在心。

孟庆飞自己独立藏书始于他16岁当兵后。在部队,战友们舍弃的书籍,孟庆飞视若珍宝,他收集打包,等到放假回家,一包包地背回去。

那时候,孟庆飞痴迷上了古典文学,为了集全有关古典文学的书籍,他特意手写了一个“古典文学名录”。找到一本书,就在名录中划掉一本,到最后,这个手写的名录密密麻麻划满了笔道——全套的古典文学终于被孟庆飞集齐了。

藏书,这个在外人看来只是一种兴趣方式,但在孟庆飞这里已经变成了生活方式。每到一座新城市,别人都选择去风景名胜区,孟庆飞却选择去旧书店、旧物市场、古玩市场,因为他知道,这些地方容易“藏”着好书。旅游回来,别人都是背着一包包的地方特产,唯有孟庆飞背着一包包的书。

凭着这股子韧劲,孟庆飞多次荣获省、市、县“最佳藏书人”称号,其家庭曾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妻子全力支持藏书

生活中,孟庆飞有“三不讲”——不讲吃,填饱肚子即可,外出吃剩的饭菜,全部打包带回家;不讲穿,只要干净整洁即可,几十年来,全身衣服很少有超过100元的;不讲排场,心态淡然对待身边人与事。

然而,这个“三不讲”的“书痴”对待藏书却特别讲究。比如,他在藏书过程中,特别看重首版首印,对于“一版一印”的书,他尽其所能将其收入囊中。

30年前,孟庆飞看到一位战友手里有一套“一版一印”的“二十四史”,羡慕得不得了,想要用物、用钱和战友易换,但无论怎样软磨硬泡,战友就是不肯松口。

这套“二十四史”成了孟庆飞的牵挂,也成为他和战友每次聚会时谈论的话题。战友看出了孟庆飞对这套书的渴求,孟庆飞也看出了战友对这套书的不舍。

几年前的一天,孟庆飞收到了六大箱子快递,一打开,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书,仔细清点,一共289本,正是孟庆飞梦寐以求的那套“二十四史”,一时间他欣喜若狂。原来,看到孟庆飞对书的痴迷,战友将这套书无偿送给了他,因为战友知道,孟庆飞一定会善待这些书,他会是这套书最好的保存者。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华发丛生的老人,为了这套书,孟庆飞足足等待了20多年。

孟庆飞的妻子王娟出身于军人世家,对藏书如痴如醉的丈夫,她一直给予全力支持。

孟庆飞对自己有“五不”约束,即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不跳舞、不打麻将。王娟说,正因为丈夫对自己这么严格要求,所以她要全力支持丈夫藏书这个高雅的兴趣爱好。

从几十年前起,孟庆飞一家在年初做全年支出计划时,首要一条就是保证每年预留出一定资金用于买书。对于这个支出计划,王娟总是无条件地支持。如果家庭年中遇到额外花销,她就尽可能地压缩其他开支,来保证购书款项。

40年前,孟庆飞在一位藏家手里相中一套清光绪年间出版的线装本《锦西县志》,一问,要价300元。当时孟庆飞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6元,300元的售价,相当于他小半年的工资。孟庆飞恳请藏家给他留书两天,以便他回家筹钱。回到家,孟庆飞一五一十说出了事情经过,妻子没有过多言语,两天内凑足了300元钱交到孟庆飞手上。拿着带着温度的这300元钱,孟庆飞美滋滋地将这套《锦西县志》搬回了家。

书香熏染几代人

藏书大半辈子,孟庆飞愈发觉得父亲当初对他们兄弟四人所说的那句话的正确性。

孟庆飞爱书,他的女儿因此也受到了熏染,1984年出生的女儿从小就喜欢读书。因为久浸书香,女儿的谈吐、举止与众不同,她知书达理,孝顺有加,令孟庆飞夫妇深感欣慰。女儿读大学期间,孟庆飞有一次到学校探望,虽然女儿是工科生,但孟庆飞无意中看到她的案头上摆放着几十部古典文学名著,“那一瞬间,我更加觉得藏书和读书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

远在北京打拼的女儿如今已经成家立业,她的两个女儿也受自己母亲的熏陶与影响,从小就喜欢阅读。孟庆飞告诉记者,这两个小外孙女最喜欢自己的这些大书库,每次来到义县,她们都乐不思蜀,每天捧着书,全神贯注地读。

这是孟庆飞最乐于看到的画面:晨光中,两个外孙女坐在阳台上,静心阅读;窗外,微风习习,鸟鸣啾啾。“读书能让人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也能提高个人修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孟庆飞说。

目前,孟庆飞正在考虑将其收藏了大半辈子的书籍集中摆放,方便自己和他人查阅。在他看来,藏书固然重要,而对这些珍贵版本的图书活化再利用更重要。近年来,国内一些政府机关、个人通过不同方式找到孟庆飞,想要查阅志书相关内容,那一刻,孟庆飞有着满满的成就感,“当自己的爱好能为社会和他人贡献一份力量,这个爱好就是有价值的。”

在收藏志书的道路上,孟庆飞如今仍在笃定前行。他将继续在藏书路上走下去,也继续用藏书这种方式服务社会。谈到未来这几万册珍贵藏书的去向,孟庆飞说,不管这些书未来命运如何,他很感谢在收集它们的过程中,自己所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以及它们带给他本人及整个家庭的种种收获,这些都是人生旅程上最为美丽的风景。

补记

执着于爱

孟庆飞藏书更爱书。

一说到书,他的双眼会闪烁出动人的光芒,这种光芒会影响到你,也会感染到你。

和孟庆飞聊得久了会发现,这种光芒的背后,其实是他对藏书的执着,这份执着他已经坚持了近半个世纪。当一个人执着于某一件事,而这件事又是他的真心所爱,那么他眼中跃动出光芒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收藏志书过程中,孟庆飞曾做过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比如,他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一站去的往往不是景区,而是当地的地方志管理部门。对这个推门而入的东北汉子,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惊讶不已,在他们看来,在这个当地人都很少来的部门,能有远道而来者主动登门,且主动提出购买当地的地方志,这种情况实属少见。

孟庆飞曾参加过一个全国性的地方志编撰会议,会议一结束,他就和宾馆沟通,在宾馆门口立了一个“回收志书”的牌子。看到这个牌子,宾馆工作人员不停地捂着嘴笑,孟庆飞没有在乎,因为立了这个牌子,他在两天时间收集到3000多本地方志,这些被孟庆飞视若珍宝的书,最终都被他打包运回了义县。

倾听孟庆飞讲述他的藏书故事,记者感动于他几十年对自己所爱的执着。实际上,采访期间,孟庆飞并没有用太多的形容词来形容他对藏书之爱,以及对藏书的执着,但就是在平淡讲述一个又一个过往的经历中,孟庆飞的“执着”穿透平淡对话,直击记者心灵,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记。

决定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比如智商、情商、家世背景、机遇、社会环境等等,而成功的秘诀在于确定奋斗目标后执着地去追求。当快进式的生活节奏让一些人习惯了浅尝辄止与频繁选择,执着就成了稀缺。相较于广种薄收,执着于爱会让人生更有滋味,收获更多,孟庆飞就是很好的例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