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爱是爱祖国” ——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共话航天精神(图)

发布时间:2021-05-04 11:39 | 来源:中国航天报 2021年04月28日 002版 | 查看:2056次

□本报记者 胡蓝月

4月25日,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航天精神高端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论坛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航天精神”为主题,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代表共同研讨航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顺应时代使命,凸显航天担当。

航天事业与时代同行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以及“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奋斗历程中,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是党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从航天事业成功的精神密码中,汲取力量、接续奋斗,不断创造航天事业的新奇迹,谱写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中国航天与时代同步,与时代同行。”航天科技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王亚军作题为《“两弹一星”的历史伟业和宝贵精神》的主题报告,踏寻先辈足迹、勇攀科技高峰。他回顾了新中国发展建设初期,国家为加强国防能力做出重大抉择;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航天工作者们研制出战略导弹“东风二号”。导弹、原子弹、东方红一号卫星共同构成规模宏大、系统复杂的“两弹一星”工程。

王亚军介绍,“两弹一星”研制攻关期间,全国各系统、各单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老一辈航天人的奋斗精神形成了强大合力,铸就航天事业丰碑,为航天人留下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精神财富,“直到今天,航天人要靠自己的骨气始终不变!”

“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中国航天科工为大会作题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汇聚新时代建设航天强国磅礴力量》的专题报告,航天精神伴随航天事业的发展孕育成长,从航天工业部党组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开始,“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指引着一代代航天人不断勇攀高峰、取得新成就。

报告提出,迈入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为航天精神赋予了新时代内涵。中国航天科工作为我国导弹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构筑起我国陆、海、空、天、网一体的攻防装备体系。新时代下航天精神建设与航天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将为新一代航天奋斗者源源不断地传递奋进力量。

祖国需要每一个奋斗者

“爱航天、爱事业、爱团队,最大的爱是爱祖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说,老一辈的爱国情怀是自发的,因为那一代人经历过战争的困苦,“我是大连人,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上小学要鞠躬,说自己是天皇陛下的子民,日本的小孩可以无缘无故打中国的小孩。”戚发轫教导在座的年轻人,新中国让老百姓扬眉吐气,大家要爱惜、珍惜来之不易的新中国。

“当年我们的技术非常落后,要向别人学习;现在和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小,还要超过别人。”戚发轫恳切地说,不管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自力更生的骨气不能丢,“归根结底,每个人成长都要靠自己。”

“1957年我大学毕业来干航天,当时年轻人、老一辈、国内学生、海外人才齐聚一堂。”戚发轫回忆自己当年刚刚参加工作,有机会摸到苏联的实弹,心情特别激动。但是后来苏联专家撤离,老一辈航天人振作精神、创造条件开展试验,独立自主研制导弹。

天宫空间站建设在即,戚发轫认为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关键期,而事业发展中一定会遇到特殊情况,只要国家有需要,航天人一定要排除万难、坚持完成任务,“继承发扬航天精神,积极应对挑战,完成建设航天强国的任务。”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北斗三号卫星总指挥迟军在台上讲述航天人建设北斗工程的难忘故事,航天科研工作者们用实际行动描摹北斗闪亮的精神坐标,用建设成果铸就新时代北斗精神。

迟军回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生病的时候却瞒着所有人照常工作;北斗三号卫星收官在即,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聂欣的母亲重病,当母亲看到从发射场赶回来的聂欣,连忙让他回去工作:“祖国需要你。”

“在微如尘埃的两颗卫星间修建‘桥梁’,从此天堑变通途。”迟军介绍,北斗工程突破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其团队首创的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制约北斗全球组网的瓶颈问题;铷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心脏,科研人员研制的新一代高精度铷钟使导航卫星信号质量大幅提高。众志成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会上,多位学界、业内专家和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弘扬航天精神、培育时代栋梁等话题作专题报告,传承红色基因,将航天精神转化为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