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抢险: 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3图)

发布时间:2021-04-06 14:32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6日 05版 | 查看:890次



1998年8月19日,黑龙江省军区通信站的女兵突击队赶赴松花江大桥外的国道加固子堤。新华社发

日前,九江港区集装箱码头正在繁忙作业。黄安摄/光明图片

扫描二维码观看短视频

  在江西省九江市浔阳西路的长江之畔,有一片特殊的建筑群——九八抗洪纪念广场。广场正中,高19.98米、四面镂刻着“1998”数字的九八抗洪纪念碑巍然伫立。广场北面,是一座长80余米驳船造型的建筑——九江抗洪纪念馆。

  纪念馆里,当年人们使用过的橡皮艇、冲锋舟、海事卫星电话以及水壶、臂章、救生圈……一件件实物、一帧帧影像、一幅幅照片,铭记着20余年前那段不平凡的日子。

  全流域大洪水、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1998年入汛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相继遭受了1954年以来又一次特大洪涝灾害。“洪水猛兽”所到之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难面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持下,各地干部群众与洪水展开生死大搏斗,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抗洪图,谱写下一首首气吞山河的雄浑诗篇。

  20余年过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在危难时刻全体民众所迸发出的坚强和勇气,力量和自信,那种品格和精神,已经积淀在我们民族的血管里、性格里,在新的时代依然激励着我们奋力前进。

众志成城凝一心

  “记得1998年8月15日凌晨2时,当年设计防御标准仅为20年一遇的嫩江国堤胖头泡段决口,肇源西部一半受灾,全是一望无际的大水,望都望不到边。搞水利的必须哪里危险去哪里,到现场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当时驻守在肇源嫩江新站段,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忆及那段日子,曾任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河道管理处书记的高志文老人仍有许多感慨。

  在那场波及南北、世所罕见的特大洪水面前,党群同心、军民同心、干群同心、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勠力同心战洪魔,众志成城抢大险,30多万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800多万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洪一线,200多万人直接服务于抗洪抢险。

  那些日子,党心紧系军民心,党中央密切关注着灾情发展趋势和抗灾进展,时刻牵挂着受灾群众和抢险军民,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一线指挥,慰问作战军民。

  那些日子,洪水无情人有情,全国人民情系灾区,一列列火车、一架架飞机、一队队汽车满载着物资、食品,满载着各地群众的深情厚谊,从各个方向往灾区集结。

  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内松花江和牡丹江交汇处,大坝铭记着那些日子:数百面标有“共产党员突击队”“民兵应急分队”“抢险救灾分队”字样的旗帜迎风招展;数千辆装满砂石的农用运输车穿梭不停;数千名由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基干民兵组成的抗洪大军挥汗如雨,垒坝填土,加固堤防,确保了大坝之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包括特大洪水在内的自然灾害,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验,更是对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考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团结伟力,在一次又一次考验中凝练成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应对了2013年东北地区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大洪水,2016年长江、太湖等流域大洪水和2020年南方地区严重洪涝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

  “尤其是2020年,我国相继经历重大疫情和严重汛情的考验,充分体现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巨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磊说。

顽强拼搏见英雄

  在江西九江长江大堤4号、5号闸口处,九江抗洪纪念馆讲解员周礼易讲述了当年的故事:“1998年8月7日下午1点30分时,这段大堤经不住持续高位的江水浸泡和压力差,轰然倒塌,42万九江人民处于生死关口。紧急之时,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3万余名官兵紧急驰援,与九江干部群众一道,昂首挺胸,死守江堤。经过军民连续六天五夜的顽强拼搏,于8月12日下午6点30分顺利地完成了堵口工程。九江这座千年古城得以保全。”

  时任陆一军一师二团“坚守英雄连”指导员的邱在文至今犹记,距离九江长江大堤决口不到6小时,接到抗洪抢险紧急命令的部队便已乘上火车奔赴九江,途中,官兵们向团党委递上了请战书——“尊敬的团党委:‘坚守英雄连’愿与洪魔决一死战,欲与惊涛试比高低。剩下一个排,我们当排长;剩下一个班,我们当班长;只要我连有一人在,就要誓死保卫九江大堤。请团党委让我们连担任攻坚任务。”1998年8月8日下午,“坚守英雄连”全体战士带着这份誓言抵达4-5号闸口,成为第一批上堤堵决口的战士。

  构筑围堰,封堵决口,填塘固基……从8月7日大堤决口,一直到8月12日下午大堤堵口合龙,参战九江抗洪抢险的官兵们始终奋斗在高温酷暑下。汗水一次又一次地把他们的衣服浸湿,衣服上结出斑斑驳驳的盐霜。大家靠吃人丹、喝十滴水支撑着。热急了,有的官兵就用编织袋兜起江水冲头降温,有的干脆跳到浑浊的江水里浸泡一下再继续战斗。随着战斗时间的延续,队伍中伤病员不断增加。烈日烤、洪水泡、汗水侵,许多官兵烂裆、烂脚,身上长出成片的红斑、疱疹;填搬石块全靠赤手,许多官兵手指磨破了、砸坏了,大家都轻伤不下火线,带伤病坚持在一线。困倦袭来,他们就大把大把地往脸上抹风油精,驱赶瞌睡。

  忆起那些日子,时任九江市委书记,曾任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刘上洋在其作《九江赋》里写道:“最难忘一九九八,百年大水,恶浪排空,江堤溃决,世界震惊。军民挽手筑人墙,众志成城锁龙王。堵口成功,创人间奇迹。顽强拼搏,铸抗洪精神。”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在灾难中砥砺意志品质,彰显人民情怀,抗洪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始终延续。

  2020年夏天,江西多地遭遇暴雨,长江水位持续上涨,鄱阳湖突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高水位,九江17个县市区,多地有汛情;环鄱阳湖1008公里土坝圩堤,处处有危险。在这场与洪水的战斗中,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全体指战员不畏生死、全力以赴,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战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营救疏散人民群众1.3万余人,夺取了“零遗漏、零伤亡、零事故”的救援胜利。

  “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随时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这是我们消防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我们不变的承诺与誓言。”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马剑明说。

坚韧不拔敢胜利

  风光旖旎的嫩江之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里,矗立着一栋三层船型建筑——泰来九八抗洪纪念馆。

  步入展厅,“抗洪抗到水低头,堵口堵到水不流”的标语映入眼帘。实物展柜里,参加抗洪抢险的老虎团战士们自制的战斗小报,在烟盒上写的决心书、思想汇报和由于在洪水中长期浸泡而脱落的脚皮,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军民坚韧不拔战洪魔的故事。

  1998年,面对嫩江流域破历史纪录特大洪水,泰来县迎战了三次洪峰。60多个日夜,军民们“泥巴裹满裤脚,汗水湿透衣背”,用身躯和血肉铸造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

  洪水来袭家园被毁,洪水退去满目荒泽。随后的日子,从兴教育、建民房、保春种、防病疫、筑江堤、修道路等方面入手,让一座座学校拔地而起,一幢幢砖瓦新居呈现眼前,“一年受灾,一年恢复”,泰来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废墟上筑起了新的希望。

  “1998抗洪抢险的时候,多亏有解放军救了全村。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村民们又同心开展灾后重建,第二年就住上了新房子。我们还将旱田改成水田,之后连年丰收,加上这些年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村里都富了,现在年收入达到人均3万元。”泰来县大兴镇创业村党支部书记李殿军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中华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抗洪军民彰显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和坚强决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却没有被打垮,而是在苦难中实现了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又一次升华。

  (本报记者 胡晓军 张士英)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