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耀邦的哥哥买不到坐票想到的

发布时间:2010-07-25 08:39 |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7月14日13:32 | 查看:1763次

        4月17日的《羊城晚报》副刊刊登了一则有关胡耀邦的轶事:胡耀邦去世后,他在老家农村种地的亲哥哥赶往北京奔丧,没有买到坐票蹲在车厢接口处,想起亲弟弟不禁抽泣,列车员经过问何故,他大哭道:“我弟弟胡耀邦死了。”列车长大惊,赶忙安排卧铺。

  说实在话,笔者以为有关胡耀邦的这则轶闻,虽然简短,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田纪云曾经撰文说“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看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众所周知,胡耀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作为声名显赫的高官,却让哥哥一直在乡下种地;当大官的弟弟死了,当哥哥的如寻常百姓一样奔丧,赶火车连坐位都没有,并没有藉此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这在当下不少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胡耀邦于1915年11月20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和镇苍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苍坊村,“西岭胡氏”安身立命,世代农耕,已超过400年历史。据报道,胡耀邦的胞兄胡耀福,一直在家务农。1982年,胡耀邦侄子胡德资被岳阳市某工厂招工,被胡耀邦知晓,认为是“走后门”,将其唤回乡村。如今,胡德资与兄长胡德全都已年过半百,仍在耕种着自家的几亩农田。两家的子女也大多在外打零工。有报道说,1992年9月6日,83岁的胡耀福老人逝世的时候,有人送来一副挽联,“国中有典型,两袖清风做赤子;天下无先例,一代‘皇兄’是农人”。在当地,一直被传为佳话。

  胡耀邦最高曾担任党的总书记,可他的家属、家乡和亲友却从来没有占过他半点光。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家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的定量都很低。胡耀邦是中央委员,按规定有补助,但他给家里人定下了这样的规矩:“全家每人每天都要吃两顿粗粮,不许吃补助和细粮,因为那是特殊化。”有一次,炊事员老张给胡耀邦正在上学的小女儿满妹带午饭时悄悄装了点米饭,不巧被人发现,告诉了胡耀邦。胡耀邦把老张叫来,严厉地批评了一顿。

        后来,满妹当了兵,她身边的战友,几乎都被推荐上了大学。苦闷的她给父亲写信,希望父亲能托托关系,让她也有个上大学的机会。胡耀邦很快回信了:“你原先分配在工厂,后来当兵我是不知道的,内心也是不赞成的,因为是走的后门。现在又提出想上大学,我认为你应该靠自己的能力。我们家的人不应该走后门,而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时的满妹完全不能理解父亲,把信撕得粉碎。打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指望能沾父亲的半点光。

  他的家乡浏阳县托胡耀福到北京找胡耀邦给家乡批点化肥。胡耀邦态度非常鲜明,在原则问题上不退让,甚至又不惜与哥哥闹翻了脸。胡耀邦说:“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殊利益。在我这,要马列主义有,要特殊化没得。”他铁面无私,一尘不染,直到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他没有给家乡人批过一张条子,没有给过家乡人一点特殊。他的亲友,一不干政,二不要官,三不经商,四不出国,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1959年春,他到河南检查工作,曾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大殿停留,门两旁写着这样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他念罢此联后,对陪同人员说:“让我来改一改!”说完,他高声吟诵起来:“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心在人民,利归天下”,这正是胡耀邦高尚情操的写照。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共产党人的良心”——这样的人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彧君)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