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最需要“挖掘”科学精神

发布时间:2010-06-28 00:29 |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6月17日 09:34:30 | 查看:1743次

  备受争议的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即河南省文物部门初步认定的“曹操墓”)在前日恢复挖掘。对于辨别曹操墓真伪至关重要的1号墓被盗严重。中国考古界权威、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80多岁的徐苹芳断定,西高穴大墓不可能是曹操墓,“和我差不多岁数的老考古学家都认为不是曹操墓,考古最重要的是讲证据,盗过的墓是绝不可以列入重大考古发现的。”(6月14日 《东南快报》)

     当社会注意力相当一部分锁定南非世界杯上时,“曹操墓”的恢复挖掘,考古权威的质疑,想必会“拉回”一些注意力。“曹操墓”的真伪之争,由去年底延续到今年初,抓住牛年的尾巴,成为“最牛争议”之一;当日历翻至虎年,又有点“骑虎难下”。时至今日,真假尚无定论。但很多道理与常识形成共识,很多评论观点聚焦为:公众的质疑精神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质疑是一种民主权力,一个社会的活力。除了质疑,便是对理性、常识的坚守,对人文精神的认知、呵护……这些可以说是“曹操墓”真伪之争带来的启示,是“被挖掘”出来的社会财富。

     “曹操墓”的“再(恢复)挖掘”,权威专家及民众的“再质疑”,延续着真理与谬论的较量、科学与伪科学的较量,真相与假相的较量。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将继续为真相而战,为科学而战。法律赋予公民的这些权利是否得到维护,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公民社会、法制社会的进步。复旦大学考古学学者高蒙河说:“现在的考古学已经到了专家不是唯一的解读者的阶段了,权威也不再被公众所坚信。”我们不能简单地定性为“信任危机”,乐观地讲,“不迷信”就是回归理性。其实,质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础,也是公民社会的责任使然。

  让真理战胜谬论,让真相战胜假相,让科学战胜伪科学,惟有在强大的质疑中增强“分辨力”,惟有在强大的舆论监督下增强“辨别力”。正是一此此公共事件,让公民权利得到有效维护与尽情释放,让公民权利在捍卫中更具信心和动力,让公民社会经受考验而变得更加成熟。一定程度上讲,这份成熟、信心和动力非经历而不能达到。之前的“华南虎事件”就是典型“案例”。“曹操墓”的真伪能否真相大白,离不开进一步的质疑与监督。

     “曹操墓”最需要“挖掘”科学精神。有人这样定义: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今后的任何时代,科学精神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都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精神需要激活,需要不断“挖掘”。如果公众对“曹操墓”真伪的关注热情不减,并让关注事件的热情转化为对追求与弘扬科学精神的热情,那么就是在“挖掘”科学精神,让科学精神成为一种公民精神与公民品质。(作者:王旭东)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