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度河北环保人物武想兰——让梦想在荒滩盛开

发布时间:2010-05-27 10:35 | 来源:中国环境报 2009-12-30 | 查看:2447次

  武想兰,邯郸市永年县文兰种养有限公司总经理,农艺师。  

  ■2004年获全国妇联授予“女能人”称号。

  ■2005年邯郸市“十大优秀青年”,市政府记二等功。

  ■2006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团中央“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邯郸市“劳动模范”、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获“保护母亲河”优秀项目奖,同年又获科技部“科技致富能人”等荣誉称号。

  ■2009年,被选为“2008年度河北环保人物”。

  她,个子不高、语言朴实。

  她,手上缠着胶布,拉着直往身后躲藏的10来岁的儿子。

  她,站在河北电视台演播厅,接过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姬振海颁发的证书和奖杯;现场摄影记者们的闪光灯,瞬间照亮了大厅,记录下了这辉煌的一刻。

  她就是“2008年度河北环保人物”之一、河北省永年县文兰种养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想兰。

  武想兰用22年的执着和艰辛治理了一方水土,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曾经的黄沙滩变成了今日的花果园。岁月如车轮碾过,带走了昔日的黄沙和洪水,留下了一个女子一段绿色的传奇故事。

  想变荒滩为绿洲

  20多年前,邯郸市永年县台口村旁几千亩的荒滩地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干裂的土地上沙石遍布、寸草不生。而现在,这里却是一个绿意盎然,瓜果飘香的世外桃源。

  走在绿树成荫的生态农业开发区,听着武想兰细述这里每一寸土地的变化,记者便联想到:一个18岁的少女,历经20多年,在这荆棘丛生的洺河荒滩上,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土地,使这片荒滩变成了风景秀美、飞鸟栖息的绿色家园。看着眼前武想兰那羸弱的双肩,记者深深地为她20多年把青春和汗水洒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所感动。

  23年前,梦想走出穷乡僻壤的女孩武想兰高考落榜后回家务农。有一天,干完责任田里的活,她在一望无际的洺河荒滩畔荷锄而立。“洺河滩,鬼见愁,有女不嫁穷台口……”当这首祖祖辈辈流传的民谣,在漫天的风沙中响彻耳际时,当年只有18岁的武想兰却要干一件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武想兰俯下身,默默地刨起那一块块压得祖先们喘不过气来的鹅卵石,垫上淤土,开垦出近一亩的荒地,栽下了西瓜和红薯的秧苗,同时也播种下一个农村少女绿色的梦想。当她把沙甜的西瓜和如饴的红薯摆上家里餐桌的时候,在父母和家人惊异的目光中,平时不爱言语的武想兰开始滔滔不绝地描绘着脑海中将乱石遍铺、荆棘丛生的洺河荒滩变成一片鸟语花香绿洲的梦想。

  武想兰说:“我们村人均耕地才一亩多一点儿,祖祖辈辈穷得叮当响。改革开放了,政策好了,你有多大能耐就能使多大能耐了……种地是农民的本分,国家鼓励开荒,谁开发谁受益,我就不信这荒河滩刨不出金子来。”

  “起初,村里有人说我神经出了问题,千百年的荒滩,要是真有金子轮得上你捡?家里人也说那是拿钱打水漂。我就偷偷地搞试验,最终成功了。”

  与时俱进,二次创业

  在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下,武想兰家率先富了起来。父亲跑运输,加工耐火土生意,很快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买了3部汽车,盖了8间新房。作为兄妹6人中唯一的女孩,武想兰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完全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她却偏偏将目光投向了沉寂千年的洺河滩。

  “在家庭会议上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荒滩上虽然到处都是鹅卵石,但地势较平,捡走石头、垫上土一定能开垦成良田。父亲笑了,拍板定了音:干!我与村委会签下了2800亩荒滩30年不变的土地承包合同。”

  1986年8月,父亲将新盖的房子让给村里办小学,卖掉了跑运输的两部汽车,一家十几口人带着全部积蓄在空寂的洺河滩上支起了窝棚、架起了炉灶。

  在家人的支持下,武想兰承包了位于本村村后洺河南岸的2800多亩荒滩。

  改造荒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是季节河流的出山口处,遍布泛洪带来的粗沙卵石,地势起伏。要把鹅卵石一块块搬出去,再从两公里外的河床上运来土,垫土、再播下种子,在资金缺乏、没有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她带领全家人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简直是移山填海。”说起当初开垦荒滩的岁月,武想兰至今仍历历在目:炎炎酷暑里,衣服天天都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来,手上肩上的血泡磨破了变成厚厚的茧子;瑟瑟严冬中,石头被冻住了,一镐下去火星四射,震得虎口发麻,手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贴满了橡皮膏。晚上,手背肿成了小馒头,疼得钻心。

  “新春佳节,村里的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过新年,我们一家却仍然在担石头、换冻土,连饺子都顾不上包。”

  提起这些,武想兰不断地抹掉溢出眼角的泪水,“看着父母劳累的身影,我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好多次想打退堂鼓。可是,我又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想兰,你怎么了?愚公能移山,这片荒滩难住你了吗?你真的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吗?”

  靠着想变荒滩为绿洲的信念,武想兰坚持了下来。第三个年头,全家人的心血和汗水结出了硕果。荒滩种出了粮食,武想兰将这两万斤粮食交了爱国粮,县政府授予她“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

  到l996年,武想兰用两万多立方米的土在洺河滩上改造出了600亩良田,种上了约两万株桃树、苹果树,播种了300多亩小麦、玉米、花生、高粱等作物……

  就在武想兰陶醉在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中时,那年8月,一场特大洪灾把地势较低的洺河滩变成了汪洋一片,武想兰10年的辛苦顿时化为乌有。在损毁最严重的100亩蟠桃园前,看着连根拔起的桃树,武想兰仰天长叹:“老天爷,你难死我了……”

  在武想兰最需要支持和力量的时候,市、县妇联的干部们驱车来到村头,泥泞的道路将车陷住了,她们就步行两公里来到农场。

  武想兰心里一下温暖极了,她就像看到了娘家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妇联干部们鼓励她擦干眼泪,从头再来,有什么问题她们帮她一起解决。当时武想兰就暗下决心,不能倒下,不能辜负妇联组织的希望,女人干点儿事不容易,但是自己就是要干出个样儿来。

  武想兰咬咬牙,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了。洪水渐渐退了,她赤脚跳进桃园清理淤泥,扶正桃树。

  还没有走出这次洪灾的阴影,1997年7月,洪水再次降临。这次的山洪

  把她家的茅屋、衣物、粮仓全部冲走了。村民们得知消息后给他们送来了馒头和咸菜,县民政局领导半夜送来了大米和面粉。后来县长也来到了农场,勉励武想兰要敢于与困难做斗争,尽快恢复生产,并主动为她协调解决了10万元的贷款,让她有了重整旗鼓、再创伟业的能力。

  “世上哪有一帆风顺的好事?不要紧,擦干眼泪,前面还有一片天。”武想兰说,“有领导和乡亲们的支持,什么困难咱克服不了?”

  经过20多年奋斗,武想兰在洺河滩上改造出了1700亩良田,种植了几十万棵树,形成了防风林带;又在树与树之间,建起了生态养鸡园,林下种上了紫花苜蓿草,垫上两万多立方米的淤土,播种了800多亩小麦、玉米、花生、高粱等作物,试种了板兰根、草红花、甜叶菊,还进行了小麦、豆类、短蔓红薯良种培育,建起了葡萄、速生钻天杨苗木培育基地50亩,养了牛、修了鱼塘……

  荒芜的洺河滩成了硕果飘香的米粮川。为了实现自己年轻的梦想,她付出了整整23年的时间。如火的太阳、肆虐的洪水、凛冽的北风、世俗的讥讽……在这些磨砺中,她用青春把荒滩浇灌成了“洺河之畔的世外桃园”。

  这位在党的富农政策指引下创业的农家女,如今已经成为拥有1200万元资产、年经济产值500多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永年县文兰种养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愚公精神的再现

  武想兰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但是面对成绩,她感到了一种更大的压力,那就是来自科技和智力的挑战。在这片开发出来的绿洲上,武想兰正准备进行第二次创业:她要把这里建成生态科技示范园区,要有生态旅游景区,有果园采摘,有鱼塘垂钓,有绿色种植……而这一切,离开科学技术就寸步难行。

  武想兰说:“要想彻底改变,必须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

  于是,她开始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她报考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经济管理专业并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她聘请了河北工程学院、河北省塑料日光温室技术开发中心及省、市农林科学院和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等单位的7名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她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了20多项科学试验,成功总结出了10多项实用新技术。她还引进了蚯蚓新品种饲养技术研究与示范、栗南瓜种植技术与示范、油葵种植与加工等5个项目。

  目前,她已经建成了200余亩高产稳产田,鲜果生产园和育苗场,种植了300多亩优质牧草,饲养了牛羊,修筑了鱼塘,建设了一座食用油加工厂,修建了一座沼气池,基本上形成了以林为主,农林牧、种养加一体的发展模式。

  这些年,为了掌握养殖技术,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学习。为了学习林果栽培技术,她经常到县林业局去参加培训班。在妇联的指导下,她白天在地里劳动,晚上挑灯夜读。前两年她又参加了电脑培训班,掌握了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此外,她还订阅了《农家女》、《农村百业》等杂志,用一切时间自学。

  武想兰说,她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农家女。在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同时,她还广为拜师,请农业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聘农大的教授当她的常年技术顾问。有了科学技术作保证,武想兰就大胆地引进新品种,同时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反复验证。如她新栽的50亩两万多株沙棘就是县水利局推广的树种,不仅能防风沙,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是良好的牧草资源,沙棘果还是名贵的中药材原料,现在已经进入试果期。

  然而一切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的背后总是会有失败的教训。1998年,武想兰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栽种了1000多亩冬枣,聘请了一名林业人员育苗,由于技术不到位,管理不完善,造成了上万元的损失,并引发了一场官司。

  武想兰总结了教训,再次建起了速生杨苗木基地,外聘技师,内训职工,从插枝、培土、浇水到移栽,每一道工序她都严格把关,使苗木基地的20万棵树苗成活,每年收入20多万元。现在武想兰的技术职称也由助理畜牧师晋升为中级农艺师了。

  通过开荒造田、植树造林,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上万只鸟类在生态园安家入户,多少年不见的灰鹤、白鹤也被生态园吸引,现在的洺河滩呈现出自然与生态的和谐之美。

  昔日的洺河荒滩旧貌换新颜。靠党的农村好政策富起来的武想兰想到了回报社会。

  于是,武想兰与本村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不仅从资金上给予支持,而且从技术和管理上进行资助,逐步引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她还拿出20多万元用于学校建设和各项社会福利事业。文兰公司还是邯郸市的“扶贫龙头企业”。多年来,经她带动发展起来的贫困农户已有200余人。

  她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讲述》、河北电视台的《今日女性》,《农家女》杂志、《河北日报》、《邯郸日报》也都报道了她的事迹。她被评为全国女能手、省市县三级的“三八”红旗手、“十佳女标兵”、“创业带头人”。她还连续7年当选为邯郸市人大代表,被团中央授予“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今天,武想兰还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她还想利用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在5年内建起一个异地养老示范基地,让城里的退休老人到这儿来呼吸农村的新鲜空气;她还要发展10万只鸡的林下养殖,让人们吃上绿色安全的生态鸡蛋;她还要建成农业生态观光园,吸引城里人来这里休闲度假,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

  有人问武想兰,你为了这片荒滩付出了全部青春,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值不值?武想兰的回答是:“看到小树一天天长大,荒滩一天天变绿,那种成就感也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一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怕付出再多也值得。”

  带着这股韧劲,武想兰说她要一直走下去。(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田歌 王宏亮 中国环境报记者 周迎久)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