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5 08:37 | 来源:辽沈晚报 2020年12月12日 02版 | 查看:1687次
东北大学大四学生宋琦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2014年时,宋琦18岁,读高三,罹患白血病。到现在的6年时间里,他经历了离开校园治病、重返校园后考入东北大学等风雨坎坷。 2020年12月,宋琦收到保研上海交大录取通知书,也成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励志故事里,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看到父亲为自己愁白了头 觉得必须活下去 2014年11月,宋琦的18岁生日刚刚过去一个月,却收到了谁也不愿意接受的“成人礼”。 一张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书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当时的感觉就是特别崩溃,就是感觉一生就完了的感觉,有些消沉。”宋琦回忆说。 接下来的日子,父母带着他求医问药,进行治疗。不幸中的万幸,医生说,父亲的骨髓和宋琦的配型成功,可以进行骨髓移植。 但高额的治疗费,却使得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也为此四处筹款。好在有社会各界的鼓励支持、捐赠帮助,才得以让宋琦的骨髓移植手术可以顺利进行。 一天,躺在病房内的宋琦突然发现父亲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增多了,他的心里受到了不小的触动。他告诉自己,接下来无论面对什么痛苦和困难,都要挺过去,必须活下去。 就是靠着这样必须要挺过去、活下去的信念,经过近两年的系统治疗,宋琦才重新回到了高中校园。 身体和生活无法回去 走出来比挺过去更难 如今回忆整个治疗的过程,很多的细节可能已经忘记,但是却有两个细节让他印象深刻。 其中一个,就是在手术成功进行后,进行的抗排异、抗感染的治疗过程。有50多天在层流病房内连续输液,仅仅停止了几个小时后,接下来的日子是每天连续20个小时左右的输液。 “这段日子里,我的白细胞非常低,几乎是0,觉得自己身体特别虚弱,只有意识在动,身体不能动,就摊在那里,每天只能接触到医生和护士,和父母每天只有10分钟的联系,并且是通过监控器屏幕和我远程通话,这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还有一个,则是有一天,正在看手机的他,突然发现眼睛逐渐看不到东西了,很快又恢复了。“就是短暂地看不见了,我们赶紧找医生,医生说这种情况可能是术后的一种排斥情况”。这两件事,也仿佛提醒着宋琦,虽然手术成功了,但是身体是不能和过去健康的那个自己比。 同时,虽然也和老师同学有联系,但离开校园的时间太长了,生活改变太多,这些让他越发有一种自卑、孤独的感觉。 在宋琦看来,移植手术后,身体免疫系统还没恢复,“那阵吃药都是一把一把吃的状态,虽然有很多人关心我,但是心里就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这个时候我才深刻体会到其实走出来,比挺过去更难”。 重返校园定下高考目标 逐渐与自己和解 “走出来”,指的就是患病后,能够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中。宋琦说,其实好多白血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即使病治好了,但是也很难走出来,很难重新回归到社会,回归到过去的生活中。 “许多人的心态是大病一场后,命保住了比什么都强,接下来的日子就这样吧。”宋琦说,这样的状态虽然很糟糕,但是那个时候确实自己也没有走出来。 在2017年2月,距离高考还有不到110天,宋琦重返高中校园。当时宋琦感觉自己也很“难受”,“一方面想变回以前的自己,一方面又怕自己不行”。 “当初回学校的时候,其实身体还不太行,吃不了外面的食物,也不能累着,好多人劝我从高二开始学,直接上高三怕我身体受不了,但是我觉得我等不起了,因为生病耽误了两年,我就是想直接上高三,赶紧参加高考,上大学。”宋琦说。 父母非常担心宋琦的身体,起初没有同意他的决定,但他还是靠自己的“拧”,让父母接受他的决定,但父母也向他提出了条件,要保证休息时间,每晚9时必须睡觉。 有了目标后,宋琦开始了高考的冲刺,坚持每天6时开始学习,晚上9时睡觉。 好在有了目标,一心都在忙碌的学习,加之又回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身边,不再是医院那种枯燥的生活,身体也在逐渐恢复,感觉自己的状态也逐渐好了起来。“这也是一个逐渐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我之前的那些怕自己不行的顾虑一点点地在打消”。 把失去的时光找回来 更珍惜也更拼 经过了高考,宋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北大学。初入大学,他为自己定下了三大目标:首先是保证身体的健康;第二是好好学习,争取保研;第三是培养一门兴趣爱好,并且成为学生干部,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最终,经过大学阶段的努力,找回自信的自己。 也是为了将失去的找回来,大学的生活,宋琦格外珍惜时光,也更拼了。 “大一一年,其实我是处于身体恢复和适应大学生活为主的一个阶段,但同时,也在朝着自己的这个目标一点点地迈进” 在学业上,宋琦时刻不放松,努力学习专业课,在科研项目的研究上,也下足了功夫。 同时,他依靠勤工俭学,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经济独立。“一入大学,我就申请了勤助岗位,担任辅导员老师的助理,多关注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方面,辅助导员老师把一些工作做好”。 在大一选择社团的时候,宋琦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参加了辩论队。 “我觉得自己有点内向,语言表达上并不出色,所以我想加入辩论队试试”但让宋琦没有想到的是,在辩论场上辩论让他彻底地爱上了辩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感觉真的特别解压。” 通过和学长、学姐学习辩论流程和技巧,加之自己的努力,辩论场上的他越发自信。 大二开始,专业课程更多了,宋琦感觉到了时间上的压力,开始延长学习时间,有时候甚至要熬夜。“感觉身体也逐渐适应了更大强度的学习”。 也是因为自己的学业上、兴趣爱好上的进步和提升,宋琦感觉自己还不差,逐渐“走出来”了,有了自信。 术后5年治愈白血病 他还拿到保研通知书 因为逐渐有了自信,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宋琦说,在不停的奋斗中才算真正地找回了生病前的自己。 这也让他的大学生活收获颇丰,宋琦先后发表高水平论文5篇、IEEE会议论文2篇并展览墙报1篇、省刊论文1篇。曾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并作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光纤传感器的液层高度远程监测系统设计》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在项目中期答辩获评国家级。 此外,他还是院科协主席,院事务中心副主任,成为学生干部,也是为了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大二学年和大三学年综合测评,他都位列专业第一。 在今年,更是有两件对宋琦来说更重要的收获。今年4月,骨髓移植手术后5年的检查中,宋琦的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医生说从医学角度,他的白血病已经治愈。 在本月,他还收到了保研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获得了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这也是我患病后的一种自卑吧,就是年龄上的自卑,我耽误了两年,所以在保研时,我定下的目标就是直接去念博士。”宋琦说。 5年来 他成为数十名病友的心理医生 如今的宋琦,除了找回了自信,还热衷公益。在病友的微信群里,他一直是主治大夫的“小助理”,主动分享自己的移植经历,用自己的抗“白”故事鼓励病友勇敢地面对一切。5年来,宋琦成为了数十名“小白”病友的“私人专家”和“心理医生”,他热情回应每一次咨询与求助。 每当有白血病患者向宋琦咨询自己面临的治疗问题,宋琦都会第一时间为他们解答。当有人也面临了患病后的心理变化,宋琦将自己移植后的生活和读大学励志成长的故事分享给他们,温暖、鼓舞着更多的病友。 宋琦的手机上,依旧保存着这样几条微信——“你是急淋B患者的偶像,你的经历给了我继续面对挑战的勇气,祝福你!”“为你骄傲,抗‘白’队伍中的佼佼者,你是我的福星!” 宋琦说,同样经历过疾病,他了解患者当时的感受,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未来回沈阳陪父母 计划从事科研 宋琦还将自己曾经获得的关怀与关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加倍回报给社会。累计完成240个小时的志愿时长,疫情期间积极投身校院举办的战“疫”活动。 对于未来,宋琦说,希望自己将来在完成博士学业后,能回到家乡沈阳,在校园当老师或者是做科研工作。“这样我可以陪父母,也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对于患病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改变这一问题,宋琦说,应该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体上的改变,身体还需要恢复,一些剧烈运动还不能去做;另一方面就是心态的成熟,“可能不经历这样一场病,我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拼,而且有一种树立了目标就能坚定走下去的感觉”。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