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9 09:23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7日 04版 | 查看:4107次
陈灏珠 资料图片
【追思】
2020年10月30日,陈灏珠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一生为祖国的强大、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懈奋斗,把毕生的热情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中。如今他虽然离开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力量,仍在鼓舞、鞭策着我们。
1924年,陈灏珠出生于香港一个书香家庭,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41年香港沦陷,他们全家逃难回到祖国内地,目睹了当时的国贫民弱,饱尝了侵略者的欺凌之苦。
1943年他恢复学业,随即考入当时流亡到粤、湘、赣交界处的一所医学院。战乱中学校几经搬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最终完成医学院5年理论课程的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秀,1948年,陈灏珠被学校推荐到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实习期满正式毕业时,上海已经解放,他应聘留在中山医院内科工作,从此踏上了临床医师的道路。
新中国建立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陈灏珠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用夜以继日的勤奋学习和工作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从临床到科研,从教学到社会活动,伴随着共和国71年的历程,陈灏珠用汗水和心血写下了辉煌的人生乐章。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陈灏珠忘我工作,从实习医师到住院医师,再到主治医师,他在集体宿舍住了6年,几乎没有节假日。他还博览医学典籍,努力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1950年,陈灏珠毅然报名赴上海市郊区为解放军防治血吸虫病。当时工作条件非常简陋,进行静脉注射锑剂治疗危险性也很大,但经他悉心治疗的战士无一发生严重并发症,为此他荣立了三等功。1951年他再次响应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在东北军区第二陆军医院救治前线转送下来的伤病员,同时帮助创建东北军区军医专科学校(现第一军医大学的前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奖状。1968年他又来到贵州省威宁县参加巡回医疗,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一年,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尊敬。1969年,云南通海发生大地震,他又随上海市抗震救灾医疗队连夜飞赴灾区,在余震中不分昼夜抢救伤病员,控制传染病,直到最后一批撤离。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灏珠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周例行查房,经他诊治的疑难病例不计其数。每次他都亲自询问病史、检查体格、视触叩听,有条不紊。他说问病史、作体格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分析病情的主要依据,也会让病人感到温暖。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陈灏珠就已崭露头角,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病例讨论总结。
1954年陈灏珠发表论文,在国内首先倡用“心肌梗死”的病名来命名这一疾病并沿用至今,成为目前我国心脏病学界公认的诊断称谓。他的科研与创新,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治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在我国率先施行左心导管、选择性染料和氢离子稀释曲线等检查,提高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水平。率先用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国内开展第一例埋藏式起搏器的安置术,成功治疗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病人。率先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并阐明其原理。1973年4月在国内首先成功施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91年率先报告血管腔内超声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4年陈灏珠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把治疗经验、文献知识与最佳证据结合起来,世界首创使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抢救“奎尼丁晕厥”(严重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成功,这种方法的推广应用,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
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陈灏珠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累计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700余篇,主编专著12本,参编书籍30余本,编写教材四十余种。他历年培养博士后3位,博士52位,硕士24位,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已成为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
“勤学获新知,深思萌创意,实干出成果”是陈灏珠的座右铭。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使他在医学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1世纪初,陈灏珠从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退下来后,仍在思考过去一些提案里涉及的“贫困人口”和“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医疗问题。2007年,他和夫人韩慧华、女儿陈芸捐赠100万元在复旦大学设立奖助学金,帮助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医学生完成学业。
2015年1月,陈灏珠又决定投入到健康扶贫事业中去。2016年起,他带领团队连续开办四届“沪滇心血管内科新进展培训班”。他亲自授课、教学查房,为云南省培养了200名基层人才。2019年,95岁高龄的陈灏珠患腰椎疾病,腰腿异常疼痛,但他坚持在结业典礼上为所有学员颁发证书,并语重心长地说:“我有诺必践,也希望大家在回去后能尽心尽力救助病人。”有学员提出希望把精湛的心导管技术带回家乡。陈灏珠认真思索后制定“先学、后教、再做”六字方针,开设“心血管介入诊疗规范化带教进修班”,选拔优秀基层学员参加,至今已有45名医、护、技学员完成进修学习。
随着宗旨的不断深化,2017年,陈灏珠把基金最终定名“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当年成功帮助云南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严重肝硬化患者赴中山医院,由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和樊嘉院士亲自主刀分别完成手术,这是首个由三位院士亲自参与的慈善公益项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心·肝宝贝”计划。以此为起点,项目执行至今已成功救助西部地区贫困家庭的46位患者。
2019年,陈灏珠院士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他轻轻拿起纪念章深情一吻的瞬间,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一吻的背后,是他从医、执教、科研整整70年的艰苦奋斗,是他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从步入神圣的医学殿堂那天起,他就时刻关爱着世间每一颗跳动的心,他的人格力量和学术成就激励着无数后来人迈向新的辉煌。
(作者:周俊,系陈灏珠院士秘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