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高地 ——首部抗美援朝大型声乐套曲创作始末(图)

发布时间:2020-10-30 10:12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30日 16版 | 查看:4631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上甘岭》封面 汪观清/绘

  70年前,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国内民众纷纷组织起来,音乐界更是群情激昂,把音乐作为“武器”的战斗作用发挥到极致。1950年第4期《人民音乐》上发出“全国音乐工作者行动起来,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运动”的号召:

  我们号召全国的音乐工作者,发扬新音乐运动一贯为人民解放事业服务的战斗传统,通过我们的创作,通过各种演出活动,通过出版工作,尤其是通过广泛的群众歌咏运动,来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运动。

  1951年6月之后,抗美援朝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志愿军改运动战为阵地防御战,利用坑道工事解决了如何在美军绝对火力优势下保存实力,并有效歼灭敌人的战术难题,“坑道文化”也应运而生。志愿军总部发出了“文艺工作上高山、进坑道、上火线”的号召,将部队文化工作的重点移至前线战场,音乐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广大文艺工作者也纷纷亲临朝鲜前线去体验生活,冒着战火进行创作演出。

  1952年3月,一位在抗战时期就以《茶馆小调》《五块钱》《为什么》等歌曲名噪一时的音乐家费克,带领“全国音协赴朝创作组”来到了朝鲜前线。在前线的半年中,创作组深入志愿军步兵前沿、炮兵阵地、后勤运输等各个部门,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于敌人猛烈的炮火之下,“我们深深体会到志愿军战士所表现的对党、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及忘我的精神,亲眼看到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所表现的那种伟大英勇气魄,他们在各种紧急情况下挺身而出,为祖国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不把朝鲜战场上亲眼看见,亲身体会到的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通过作品反映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英雄的高地·序》)

  在这种激情的鼓动下,费克以民族五声宫调式曲调创作了歌曲《英雄的阵地英雄的炮》,歌颂志愿军战士“不怕敌炮轰,不怕敌机炸,为了保卫祖国,流血流汗算个啥”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炮弹开了花,鬼子全完啦”的壮志豪情。

  单纯写歌曲已不能表现志愿军的战斗生活与创作组的创作激情,费克等人决定像魏巍那样,选取朝鲜前线“比较典型的、战斗规模也是较大的”战斗事迹,创作大型声乐套曲《英雄的高地》,全景式展现志愿军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在作品内容及题材的选择上,我们以一九零点八高地坚持五昼夜坑道战的这一战斗故事,为我们作品的主要题材和作品的基本结构……我们认为这一战斗故事能够较全面地、集中地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英雄品质。”(《英雄的高地·序》)

  1952年6月12日至16日,防守铁原西北190.8高地的志愿军两个班,在缺粮断水、弹药不足等困难情况下,坚守坑道工事,浴血奋战五昼夜,先后击退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军14次进攻,牵制了敌有生力量。志愿军117师重创美军45师179团和180团,共毙伤俘敌2000余人,为其后的上甘岭战役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7月25日,志愿军政治部为坚守高地的6班记集体特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班”,给班长高云和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

  在创作过程中,费克等人集思广益,采用“分工合作”集体创作的方法,剧本完成后,先分头谱曲,曲调写好后再一首首地集中研讨修改,最后由费克统稿完成,“在创作风格、表现方法及整个作品的连贯上较能求得一致”。为顺应剧情发展和表现战斗场景,对于作品的形式,必须首先考虑“怎样能把情节交代得更清楚,怎样能把情绪表达得更对头”。于是大家集思广益,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加以尝试,“齐唱不行就合唱,合唱不对就用数快板、朗诵,有时就干脆用说白来处理,哪一种形式我们认为表现得较恰当,就用哪一种形式”(《英雄的高地·序》)。初稿完成后,有人说这部作品“像个清唱剧”,于是费克干脆就给标上了“清唱剧”。

  清唱剧为西洋多乐章声乐套曲,亦称“神剧”“圣剧”,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伴奏,具有戏剧性和史诗性,最初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表演形式与歌剧相似,后发展成音乐会上演出的大型声乐作品。20世纪30年代,黄自以白居易的同名长诗为蓝本,创作了中国首部清唱剧《长恨歌》。以清唱剧的形式来表现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据笔者所知,《英雄的高地》应该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用西洋传统音乐体裁去描写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无疑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无情嘲讽。作品由六首曲目组成:

  (1)战斗的友谊:由齐唱和二部合唱组成,中间穿插朝鲜阿妈妮的独唱与对白,展现中朝军民并肩作战,共同修筑坑道工事,为防御战进行战前准备。

  (2)转入坑道战:开始由哨兵领唱与男声二部合唱,表现志愿军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中间插入哨兵与高班长的对唱、高班长独唱、战士齐唱等,表现敌人开始疯狂进攻;之后是男声二部、三部轮唱,以卡农的形式展现激烈的战斗过程,“一阵机关枪,一阵手榴弹,打得鬼子头破血流滚下了山,它扔下死尸一大片”;最后是高班长的独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守住这个高地,转入坑道战。”

  (3)庄严的宣誓:以说白、齐唱、合唱交织的形式,表现志愿军战士“伟大的祖国啊,我向您宣誓,坚决守住阵地”的决心与意志。

  (4)高地庆功会:开始是电话员与高班长的对白和战士齐唱,表现战斗仍在残酷地进行;之后是一段齐唱和卡农式轮唱,“手榴弹,开了花,转盘枪,说了话,打得那美国鬼子,措手不及,七零八落,跌跌爬爬,全部回老家”;接下来以三名战士的重唱与快板等形式,全景式展现战斗的精彩过程与志愿军的重大战果。

  (5)不当英雄不下山:开始是高班长一段深情独唱,诉说坑道战的艰苦惨烈;之后是男声合唱与齐唱,中间插入高班长和战士的对白,讲述战斗中同志们分喝小半碗水的友情;此时师部来了电话,大部队准备发起反击,男声齐唱与卡农式二部轮唱表达出战士们“保证守住这座山,咱们不当英雄不下山”的坚定信念。

  (6)胜利的会师:先以二部卡农、齐唱等形式,表现志愿军大部队开始反攻;随后以男声独唱、齐唱与说白相结合,描写固守高地的战士也冲出坑道,加入到反攻之中;接着以三部和声配以卡农式模仿,唱出志愿军“坚守坑道五昼夜,胜利会师在山冈,歼灭鬼子两千三,英雄威名天下传”的光辉战绩;最后以五部合唱的形式,高唱出“金日成万岁,毛泽东万岁”,把全曲推向高潮,彰显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部清唱剧综合运用了独唱、齐唱、合唱等演唱方式,并创造性地将说白、快板、朗诵等民族形式融会贯通,成为西洋音乐形式中国化的一个典型范例。正如费克所言:“尽管这个作品还存在许多缺点……但如果我们没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没有和战士在一起生活过一个时期的话,那就连像这样的作品也是写不出来的,这个作品就作为我们在朝鲜前线半年来体验生活、改造思想的一个小结罢。”(《英雄的高地·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费克等人创作的清唱剧《英雄的高地》,与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陆柱国的《上甘岭》、老舍的《无名高地有了名》、巴金的《团圆》、郑直的《激战无名川》、京剧《奇袭白虎团》等,用艺术创作表现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宣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中铸就艺术经典。

  (作者:黄敏学,系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