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拿真金白银“作秀”(图)

发布时间:2010-05-23 09:01 | 来源:网易 2010-05-17 15:40:28 | 查看:2906次

(资料图:陈光标)

  企业家的捐赠是慈善,也是商业战略

  上世纪60年代,雷锋成为全国人民的榜样,他也将一种“做好事不留名”的价值标准根植在了中国人的观念中。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种观念正在被一个人改变,这个人就是有“中国第一慈善家”之称、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陈光标理解的慈善就是“高调、公开和透明”。因此,很多人都说“陈光标做慈善就是在作秀”。2010年1月27日上午,陈光标在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面前展示了他要向江苏苏北地区以及南京贫困群众赠送的价值250万元的10万桶食用油,还有向200名困难劳模发放的50万元现金。陈光标志得意满地说:“我觉得做慈善就是要高调。这10年来,一直有人说我是作秀。但我高调的结果,是带动了一批有爱心的企业家和人士作更多的、拿出真金白银的秀。”他表示,自己首先是个慈善家,然后才是个企业家,即便外界存在那么多质疑的声音,他还是会把这种“慈善秀”继续坚持下去。

  “做慈善就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见”

  “高调慈善”,已经成为陈光标的标志之一。而“高调”背后的每一次“义举”,都会引起一片“作秀”的指责之声。近期,他的一张与“钱墙”的合影,更被指责为“恶俗”、“炒作”。

  1月22日,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会议厅,陈光标用人民币堆砌起一面墙:他将每10万元捆为一块“钱砖”,排列成墙,一共330块“砖”,墙高1.68米,长3.8米。陈光标站在这面价值人民币3300万元的“钱墙”后面,面带微笑,双臂平行展开。

  实际上,这场“慈善秀”两天前就开演了:1月20日,陈光标一大早就来到公司的会议室,在长长的会议桌上向媒体展示:一捆捆的百元大钞高高地堆在一起,足有两三百万元,一摞摞专门印制的“红包”摊满了整个桌面。这些“红包”里,分别装了200—2000元不等的钞票,将被送到新疆、西藏等地区的特困户手中。在颇具争议的“钱墙”和“红包”背后,很多人忽略了这次由陈光标发起的、捐助西部贫困地区的慈善活动,共有100多位企业家参与,捐赠款项达到4316万元。

  “我每次做慈善活动,都要邀请媒体来参观和报道,就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陈光标对记者说,“我认为,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才叫慈善。”如此高调的慈善家恐怕在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出第二个。

  陈光标这个名字,真正开始为人们所知,始于2008年那场举国震动的“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发生的两个多小时后,陈光标就带着120名操作手和挖土机、推土机、吊车等60台大型机械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灾区,打通了通往北川、汶川和映秀的生命线,并在灾区第一线坚持救援达1个多月。就是这次慈善活动,让他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称赞。陈光标说:“我在灾区救援时,连续一周没洗过脸、刷过牙,满嘴都起了水泡。为了消毒,喝了一口老乡的烧酒,痛得说不出话来。有人质疑我是在作秀,如果人人都能这样,不妨都来作点秀。”

  对荣誉感的追求

  记者和这位赫赫有名的“中国首善”有过多次接触,他胖胖的身材,留着倔强的短平头,粗浓的眉毛,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说话直爽亲切。

  陈光标1968年7月生于安徽省五河县,后举家搬迁到了江苏省泗洪。家中兄弟姐妹5个,住着不到40平方米的茅草屋,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太穷饿死了。如今的陈光标回忆说:“小时候,真的特别渴望有人来帮助我们。”

  这样艰苦的环境却造就了陈光标过人的商业头脑。由于学费都是父母四处借来的,10岁的时候,他就利用中午放学的时间,到土井里挑水到镇上去卖,一个中午能挣到两三毛钱。这样积累了一年,他赚到了自己的书本费,还借钱给其他困难的同学,“我这个人从小喜欢荣誉,喜欢受表扬。小时候,老师知道我借钱给困难同学表扬了我,我高兴了很久。”

  此后,他又卖过不少东西。当他的许多同龄人还在努力考大学时,他已是丰衣足食的小老板了。20岁时,他遭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被生意合作伙伴骗光了所有积蓄,只好从头做起。10年后,他才通过倒卖灵芝翻了身。后来,他到南京创业,投资医疗器材,凭着敏锐的眼光,他在这个领域创出了一番天地。2000年,陈光标成立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并慢慢壮大。

  童年时的饥饿和贫困,使得陈光标在自己有了财富和能力之后,更愿意去帮助别人;而从小养成的对荣誉感的追求,也成了他不断投入慈善事业的动力。陈光标对记者说:“1998年我开始做企业时,父亲就说,‘光标,你赚钱了,就要像小时候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一样,做一个榜样人物,赚了钱以后要帮助更多的人。’”他强调:“我认为慈善是没有门槛的。比如,我今天捐了10个多亿,其实这和老百姓捐10块钱是一样的。捐献的理念最重要,那是人的价值观和财富观。”根据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迄今为止,陈光标累计向社会捐赠财物11.1亿元,受助人群超过50万。

  捐赠也需要“可持续发展”

  陈光标多次慷慨捐赠的行为已经为大众所熟知,不少人心中都存有一个疑问:他如此慷慨,钱从哪里来?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陈光标所经营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无论规模还是实力,不仅在国内,就是在江苏省也排不上号。这家公司网站上的信息和一般企业网站的内容大不相同。网站的首页上,没有任何关于企业的介绍和经营信息,所有的内容都是陈光标接受媒体采访,以及与领导人的合影、被表彰的事迹。“公司新闻”里,也是陈光标在各地的捐赠活动。而陈光标本人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也总是浑身上下挂着数十个奖牌,彰显自己的光荣。

  据记者了解,2009年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的营业额在70亿—80亿元,但这个行业的利润并不高,预计其2009年全年的盈利也仅仅两三亿元。陈光标亲口透露,2009年前8个月,他捐出款物共计1.52亿元,达到了公司利润的70%—80%。能够捐出企业整个利润的八成无疑是让人敬佩的做法,不过,这已经超出了一般企业家做慈善的空间。如果从一个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获得持续的盈利,在此基础上才能做持续的慈善。

  另有业内人士揭开了陈光标商业上的一个“秘密”。作为“社会知名度很高的慈善家”,这种社会名气对于陈光标的公司业务拓展无疑是一种“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广告效益”。这种“广告效益”无疑会引起外界对他的诟病。

  在国内,企业家做慈善,一直是个触动公众敏感神经的话题。两个多月前,中国企业家陈发树与“打工皇帝”唐骏的一次“慈善之举”,引来各方褒贬不一,有人指责“陈发树本意是为了逃税”。

  2010年1月中旬,胡润《2009中国千万富豪生活方式与品牌倾向报告》正式发布,根据这份报告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家们认为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依次是纳税、环保、慈善捐款、维护职工权益、提高就业率、引领行业等。其中,慈善捐款从前年排名第五位上升到如今的第三位。对此,不少专家指出,做慈善与做企业一样需要智慧和耐心。“企业家的捐赠不仅是一种感情迸发的慈善行为,还应该是理智分析后的战略决策。”

  陈光标的义举令人敬佩,但人们更希望,企业家们的捐赠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来自:环球人物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