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31 08:45 | 来源:环球网 2010-05-10 09:01 | 查看:4640次
张华强在工地上检查脚手架
“可能待到北川不再需要我的时候吧”
张华强,一度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牛的志愿者”。熟悉他之后,我也这样认为。
“512”后,他从绵阳跑到北川县救灾,被亲点到北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协助工作。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北川县。2008年10月,他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陈家坝乡,任安置办主任。
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志愿者,却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被编入政府行政职能序列,被赋予特殊的行政职务。
在“512”涌现的数以百万的志愿者中,他可算作为数不多的“打入官方”的志愿者。而他与政府官员最大的区别,就是不拿工资。(本报2009年5月8日《不领官饷的安置官 坚守一年的志愿者》)
在北川新县城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板房前,停着很多豪华越野车和轿车,张华强那辆破得掉渣的面包车不卑不亢地挤在它们中间。
“512”地震过去快两年了,当年制造了井喷效应的数百万志愿者早已如退潮般离去,“灾区最牛的志愿者”张华强却仍然坚守在北川。
今年5月7日上午,记者在北川新县城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板房办公室里找到了张华强。他还是老样子,穿着有点脏的白T恤,皮肤晒得黝黑,笑眯眯的,风风火火。
他现在比在陈家坝的时候更忙了。
制定管理办法
北川新县城就像一座巨大的工地,到处都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按规划,今年8月末至9月初,山东援建的所有项目要正式交工,所有老北川县城的居民和新址拆迁的居民要在今年10月住进新居。
“这条路的污染太大了!”施工散落的土末和绿化后遗留的土堆在马路上,有车辆经过,就会掀起一片黄色尘土,绿化带里新栽的植物变成了灰色,几乎快死掉了。负责道路施工和绿化的单位无奈之下只好封路,可运输车辆又不能不跑。针对这种矛盾,安全组制定了施工门前三包的细节。
忙了一个上午,责任区划分和管理办法总算出台了,接下来要等指挥部领导批阅。“下午就要通知各单位项目负责人来签责任书。”张华强说。
安全检查
下午1点,刚吃过午饭的张华强戴上安全帽,来到距指挥部较近的山东威海负责的工地检查安全工作。
“哎,安全帽戴好!”一进门,他就指着几个歪戴安全帽的工人喊,“这个样子能起到安全作用吗?”
“还有你们,把安全帽的带子扣好嘛,否则一晃头就掉了,有啥子意义?”张华强一路走来,忍不住多说几句,“我晓得天气热你们不喜欢戴安全帽,可这是工地,要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嘛。”
这样的安全检查每天都要做,每天至少要跑三五个工地。目前,新县城有197个项目的施工工地,安全组只有3个人。所以,安全组采取抽查的方式,每次检查三四个工地。
离开陈家坝
2009年7月,坚守在北川县陈家坝乡的张华强生病了,每到下午就发烧,还有胃病。他向县委组织部提出离开陈家坝的申请,绵阳市政府秘书长宋明(原北川县县委书记)找到张华强,希望他能到红十字会工作,可以选择绵阳地区任何一个县的红十字会。张华强的选择自然还是北川县。
在红十字会
“自地震后,我几乎没离开过北川县,我早把自己当北川人喽!”张华强常说。
当时,北川红十字会除挂职干部外,真正的工作人员只有两位,正承办香港和澳门红十字会对北川县的资助项目。两个项目涉及考察、选址、施工等诸多细节。
那段时间,张华强通常是周一到周五正常上班,周末回医院打针治疗。
“我选择红十字会,还是有一点私心的。”张华强不好意思地笑笑,“看病不花钱,可以节省一点医药费。”
“当初我选择去陈家坝也有一点‘私心’——那里吃饭不花钱。”张华强笑了。地震后,张华强一直是志愿者,近两年时间没有任何收入,这种坐吃山空的状态让他不得不为医药费和生活费担心。
张华强治疗了大约一个月,一直没查出病因。
后来,他回到绵阳看中医,医生说他是“寒湿入骨”。回想在陈家坝过的那个冬天,他一直住在帐篷里,“那会儿总是睡了一夜,第二天还觉得膝盖冰冷冰冷的。”
到指挥部
8月初,张华强因为工作上的事找他的“老朋友”——北川县副县长、建设局局长王玉梁。他们是震后在北川抗震指挥部一起工作的战友,“那段生死与共的经历很特别,我们建立了特殊的友谊。”
王玉梁是北川新县城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于是,邀请张华强到指挥部帮忙。张华强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我也很想亲眼看着新北川一点点长大。”
2009年8月10日,张华强正式以志愿者的身份调到北川新县城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组工作。
2009年10月,又调到工程保障组。
今年初,北川新县城指挥部重新洗牌,张华强被安排到工程组下面的安全小组。
午饭的时候,他笑眯眯地端着饭盆边吃饭边热情地和指挥部里的人打招呼,没有人把他当外人。
他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呢?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志愿者?
当记者提出这个疑问时,张华强笑了:“还是志愿者,只是我的志愿服务已经进入政府核心部门了。”
是的,他始终都是一个志愿者。在陈家坝乡当安置官的时候,他每个月可以拿到几百元的志愿者生活补助。在北川新县城建设指挥部,他可以每月拿700元的补助,而和他在同一组工作的外聘人员每个月薪水3300元。
“总是和官员和高薪的人共事,会不会心理不平衡?”记者调侃。
张华强笑眯眯地摇摇头:“我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只是个志愿者,我是来帮助北川的,不是来北川当官和赚钱的。”
张华强说,进入灾后重建后,他的心态一直很平和,继续留在北川不是心血来潮,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做什么。
在北川
下午,张华强开车到新县城东纵路方向去检查,经过东纵二路时他停了一下,“每次从东纵二路经过时都有一种感动,那些在云盘山上游玩的北川居民穿红着绿,一副惬意的样子……”张华强的眼睛里装满了憧憬。
地震后的北川,让张华强心灵震憾,让他感动流泪,也让他对北川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
他打算在北川待多久?
“不清楚,可能待到北川不再需要我的时候吧……”张华强微笑着。 本报特派平武记者 顾然 文/图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