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教育回信闪耀“中国精神” (4图)

发布时间:2020-09-21 14:54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09月14日 第 09 版 | 查看:563次

本报记者 张保淑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新华社发

 

河南郑州经开区举行的学生美术观摩课堂。(资料图片)

 

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卫星研制、应用及课程开发工程启动仪式。(资料图片) 

三尺讲台系国运,秉烛持卷铸民魂。1700多万教师欢度了自己的节日,也像往年一样,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尊师重教暖人心,殷殷关怀寄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包括教师队伍在内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给予亲切关怀,对推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等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百忙中的一封封教育回信是这方面最好的见证之一,折射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无私奉献精神

今年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即“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共有1600万人次参与了该计划,参训教师素质普遍得到提升。对“国培计划”和参与该计划的教师,习近平一直非常关心。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走进来自贵州的50名小学骨干语文教师参训的“国培”课堂,认真观看课堂学习、讨论并与参训教师亲切交流。

这些教师中有很多来自贵州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以在北京师范大学培训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在交流中,习近平赞赏这些教育工作者坚守岗位的敬业奉献精神,向他们表示敬意。他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在老少边穷岛地区,但是国家发展一定是共同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对于这些参训的教师来说,习近平的话既是肯定,也是勉励和嘱托。培训结束后,他们回到工作岗位,以更大热情投入教学,努力克服贫困地区教育碰到的各种困难。2015年8月,他们自发组织起来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近一年的收获体会。9月9日,他们收到了习总书记的复信。

在复信中,习近平称赞参训教师奉献教育事业的强烈使命感,尤其是他们要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殷切希望他们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对奉献精神的提倡还深刻体现在给一群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他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点赞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著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习近平联系自己曾在西部生活的亲身体验,勉励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默默奉献教育事业的还有一些国际友人,美国人潘维廉教授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2月1日,这位福建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收到习近平的回信。在信中,习近平深情地说:“你在厦门大学任教30年,把人生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这份浓浓的厦门情、中国情,让我很感动。”这是对国际友情的称颂,也是对奉献精神的褒扬。

奋斗拼搏精神

成就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挥洒汗水拼出来的。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集体,无论是对一个地区还是对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竞技体育运动员特别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等是对习总书记这番话含义理解最深刻的群体之一,鏖战竞技场并摘得金牌的经历使他们真正体味到,勇往无前的奋斗拼搏精神是夺取胜利最强大的“武器”。他们当然也是这种精神的最佳实践群体之一,他们中的一部分代表因此赢得了习总书记的赞誉。2019年6月18日,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学生收到习近平的回信。他在信中表示,自己看过他们不少比赛,每当看到我国体育健儿在重大国际赛事上顽强拼搏、勇创佳绩、为国争光时,他从心里面为大家喝彩;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希望研究生冠军班学生继续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拼搏永不停息。研究生冠军班学生在取得运动生涯辉煌成就后,选择走进大学校园,继续提升自己,冲击人生新高度。他们在给习总书记的信中汇报了学习、训练和工作情况,表达了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决心。对此,习总书记在回信中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得知他们珍惜深造机会,边努力学习,边刻苦训练,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推广工作,他感到很高兴。

不自满、奋斗拼搏不止的还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他们在成为一方面技术的行家里手之后,又回到校园深造提高。201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他们收到习总书记的回信。习近平在信中盛赞劳动和劳动模范。他说:“我一直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对劳模本科班学员读书深造,习近平热情勉励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中华美育精神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的传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精神内核与鲜明特征,是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参与全球化的精神底色。一代代生民在神州大地上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培养独特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也展现出独具的东方神韵之美和源远流长的中华美育精神。

在擘划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美育精神的培养和美育工作。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点也深刻体现在他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

2018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给该校周令钊、戴泽、伍必端等8位老教授回信,在信中,他首先赞扬老教授们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两个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还特别提到时年99岁的周令钊教授的名字。接着,习近平指出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的重大价值,进而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做到的四个方面和要达到的目标: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信的末尾,习近平勉励百年中央美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

习近平的回信把美育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落脚点放在“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实际上就是将其作为完成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坚持“文化自信”高度上来看待。美育和中华美育精神内化于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独特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加强美育和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文化自觉,坚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美育教育得到加强,一系列支持政策出台,尤其是2015年9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实施,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等,大大推动了美育教育发展。习近平给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注入更强劲动力,更多新的举措陆续出台。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实施《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今年7月,教育部成立由76人组成的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高校美育工作,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家对高校美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咨询、评估和指导等作用。

科学探索精神

2016年教师节前一天,习近平重回曾就读过的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期间,习近平来到学校天工苑通用技术中心,走进科普实验室,听取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共同开发科普小卫星课程情况介绍,察看模型卫星和工程样星实物,同老师和学生交流。在得知同学们参与研制的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计划于2017年发射并进行实测实验,习近平称赞说:“你们很了不起,我上学时,也就是组装个矿石收音机。”他勉励同学们把科学爱好和科学实践从中学到大学连贯起来,不断取得更多成果。他还特别叮嘱:“你们的小卫星发射时别忘了通知我一下。”

几个月后,参与科普小卫星研制的同学给习近平去信,如约汇报了小卫星即将发射的信息。2016年12月末,同学们收到了习近平的回信。在信中,他分享了孩子们小卫星即将发射的喜悦之情。他说:“知道由你们设计研制的科普小卫星即将发射,我非常高兴。”同时,对孩子们积极参与航天科技探索的努力给予高度肯定。他说:“中学生设计研制科普卫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你们攀登科技高峰的热情和勇气让我感到欣慰。”

对孩子们在来信中展现出的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习近平回应说:“你们在来信中表示,要让这颗小卫星发挥启明星一样的作用,不断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在回信的末尾,习近平勉励道:“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少年儿童对各类事物有天然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但探究科学规律不仅要兴趣十足,付出艰辛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方法,而且要有矢志不渝的科学探索精神。习近平的回信正是呵护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同时,鼓励他们勤于动手实践,在科学道路上磨砺成长。实际上,习近平的这封信既是写给八一学校参与科普卫星设计研制学生的,也是给全国广大青少年儿童的,通俗朴实、平易近人的语言中饱含关爱他们成长进步的深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