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部抗战题材剧目陆续展演 讲好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2图)

发布时间:2020-09-18 20:49 | 来源:辽宁日报 2020年09月18日 14版 | 查看:8209次

孙铭武等人高唱血盟救国军军歌,鼓舞士气。

话剧《忠魂当歌》剧照。

本报记者 赵乃林 文并摄

核心提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为弘扬抗战精神,省第十一届艺术节推出了一批抗战题材剧目,有京剧《关东女》、话剧《无风地带》《血祭龙源》、评剧《信念》《太子河畔》等。本届艺术节首部抗战剧目也于9月16日下午亮相,这就是抚顺市满族艺术剧院在抚顺雷锋大剧院演出的话剧《忠魂当歌》。

舞台上的英雄来源于抗日英烈真实故事

9月16日14时,话剧《忠魂当歌》首演。这是一场公益惠民演出,抚顺雷锋大剧院剧场内老、中、青观众都有,他们都为悲壮的剧情所感动,有的擦着眼泪,有的握紧了拳头。

话剧《忠魂当歌》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剧目,取材于《辽宁党史人物传》中的抗日英烈孙铭武的真实故事。

上世纪30年代初,抚顺清原中寨子村的孙家老三孙铭武在沈阳开了一家小旅馆。“九一八”事变后,孙铭武目睹了中国人惨遭日本侵略者残杀的场景,他找到结拜兄弟、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寻求抗日救国良策,商定在辽东、辽西分别建立抗日武装,形成夹击之势。

孙铭武回到老家中寨子村,征得家人支持后,变卖家产,购置枪支,组建起辽东地区最早的一支抗日民众武装——血盟救国军,立誓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后被汉奸杀害。

90分钟过去,8幕剧终,但观众们仍久久地沉浸在剧情中……

这些抗战剧目都取材于各地抗战故事

记者了解到,本届艺术节展演的抗战剧目都是从具体人物、家庭、事件切入,着力刻画细节、塑造人物、讲好故事,呈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精神,写出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

艺术最打动人心的是真实的力量。这些抗战剧目都取材于各地抗战史料记载,讲述各地抗战故事,充满地域特色。锦州市文化演艺集团推出的评剧《信念》,根据锦州顺义的抗战故事改编创作,其视角集中在一个普通家庭,通过对马大娘一家四口人不同命运的刻画,赞颂了一位伟大母亲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抗战英雄艺术形象。辽阳青年艺术团推出的评剧《太子河畔》,讲述的是李兆麟率领的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为家乡而战、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浴血奋战在辽阳太子河畔的故事。朝阳市剧目室朝阳县艺术推广中心推出的话剧《血祭龙源》,是一部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的现实主义原创大型话剧,该剧以日本侵略者疯狂寻找、朝阳民众誓死保护红山文化遗址为线索,描绘了朝阳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最后不惜以集体壮烈殉国来保护中华民族史前文明遗址的史诗般悲壮传奇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

作为抚顺地区唯一的一支专业艺术团体,抚顺市满族艺术剧院倾力于有关家乡的现实题材剧目创作,不断在剧目创作上、艺术呈现上、制作手法上探索与创新。话剧《忠魂当歌》的编剧、导演刘明亮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排演这部话剧,就是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起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

据介绍,该剧主创人员从2019年底即开始酝酿剧目,多次到故事发生地清原满族自治县采访,与主人公孙铭武的后人座谈,到孙氏三兄弟的墓地凭吊,收集、挖掘创作素材。今年3月底剧本初稿形成后,即请当地史学专家论证,又组织创编人员研讨,五易其稿,于5月前定稿。之后,组建起由专业演职人员和临时演员共同构成的百人剧组,历时百天创排这部话剧。话剧排练之时,正值炎热夏日,因疫情防控需要,演职人员即使满头是汗,也不能摘下口罩。他们说,要学习英雄精神、追求艺术精神。

剧中主人公孙铭武的扮演者马晓宁告诉记者,抗日英雄是自己的榜样,他投入全部身心来塑造这位有血有肉的英雄。

该剧出品人、剧院院长刘继伟说,该剧将边演出边打磨,使其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还将为抚顺地区的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驻抚官兵,社区群众以及大、中、小学学生进行公益惠民演出,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此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