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6 12:39 | 来源:新华网 2020-08-19 18:43:35 | 查看:694次
新华社上海8月19日电(记者仇逸 许东远)“作为医生,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和患者、和家属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92岁高龄的丁文祥拿着听诊器,略显蹒跚地走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监护病房,仔细询问一个个小患者的情况……
用一颗真心,去换取无数患儿的心脏健康,这位我国小儿心胸外科的奠基人,成为2020年“最美医生”。
“蛮好蛮好。”走出重症监护病房的丁文祥感慨,原来他需要在病床边一滴滴地看患儿的排尿情况。“现在,先心病孩子可以被照顾得很好。”
20世纪60年代,丁文祥带领着一支敢打敢拼的儿科队伍创建了我国小儿心胸外科,并为之奉献一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疫病多发,人民缺医少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更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当时在医疗健康领域,不仅缺仪器、设备、手术方法,甚至连相关学术杂志、书籍都很难找到。丁文祥记得,当时科室主任买到一本国外出版的小儿外科学专著,每天上下班随身带着。
丁文祥鼓足勇气问主任借来翻看,“结果我一看恍然大悟,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心胸、泌尿等方面的病痛。”没曾想,一本专著,让丁文祥受到启发,促成了我国小儿心胸外科的“茁壮成长”。
此后,丁文祥带领团队铆足了劲,填补了我国小儿心胸外科领域的一个个空白……
1974年,在上海新华医院工作的丁文祥组建小儿心胸外科,当时只有6位医生7张病床,每天仅能做一台手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虽然已经起步,但是设备需求还远不能满足要求。他把眼光投向了与新华医院毗邻的上海电表厂,和工厂里的工程师们一起画图纸、建模型、做实验、测性能……之后,他过上了“医院工厂两头跑”的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国产小儿人工心肺机诞生,并成功运用、抢救了一名18个月大的先心病患儿。丁文祥设计并监制的多种小儿心脏手术专用器械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我国开展婴幼儿心脏手术提供了基本条件,被称为“丁氏”器械。
在小儿人工心肺机等必要设备的辅助下,20世纪70年代中期,丁文祥团队为一位18个月、体重10千克的幼儿成功施行了深低温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开创了国内婴幼儿深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先河。20世纪80年代,经历整整4年的艰难探索,在丁文祥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国产膜肺终于问世。1985年,首例使用国产膜肺的深低温停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成功实施……
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推动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于1998年6月1日正式开诊。1999年,丁文祥所在的小儿心胸外科从新华医院搬迁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在丁文祥和学生、同行们的努力下,我国小儿心胸外科快速发展。2007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建立并启用心脏中心大楼,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为世界最大的儿科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中心之一。
“没有技术攻克技术,没有设备自己造。”丁文祥弟子、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徐志伟教授说,“丁老师不服输、不怕难的精神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
更让学生们受益终身的,是丁文祥对病人和家属的爱。“有一次,抢救病人时情况危急,他就自己献血给患者。”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原院长刘锦纷说。
如今,每周五的门诊诊室内,白发苍苍的丁文祥还在坚持为患者看诊。考虑到外地来沪就诊家庭的实际情况,他还经常主动延长工作时间。
“帮他们当天做完检查、看完报告,他们就可以省下一天住宿费,早点回家。”丁文祥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