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6 17:06 | 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9日 06版 | 查看:845次
茅丽瑛像。新华社发
【为了民族复兴 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杭州11月28日电(记者许舜达)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浙江展览馆东广场上,矗立着一组庄严的“抗战英烈”雕塑,其中一个手握书卷、看似柔弱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被汪伪特工杀害的“孤岛”抗战女杰——茅丽瑛。
茅丽瑛,1910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法学院辍学,同年考入上海海关任英文打字员。1935年参加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海关乐文社。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她积极参加慰问伤兵、救济难民等活动。
1938年5月,上海中国职业妇女俱乐部正式成立,茅丽瑛被推选为主席。同月,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积极开展职业妇女俱乐部的工作,相继创办了国语班、英语会话班、会计班、中文速成班、文化补习班等,开展对妇女的培训工作,还亲自教授英语课。
茅丽瑛为人热情、诚恳、乐于助人,自称是“大众的牛”,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把“职妇”办得生气勃勃。为了支援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她积极推动“职妇”和各救亡团体在春节期间发起“劝募寒衣联合大公演”和组织“物品慈善义卖会”。在义卖活动筹备和进行中,面对日伪势力的恐吓、威胁甚至公开打砸,茅丽瑛抱着“愿为义卖而生,为义卖而死”的决心,以极大的勇气使义卖最终获得成功。
义卖会的成功使敌人对职业妇女俱乐部和茅丽瑛的仇视进一步加深,他们称茅丽瑛为“第二史良之中共激烈分子”。在连续公开恫吓无效后,1939年12月12日晚,茅丽瑛遭到汪伪特工暗杀,身中三弹,于15日在医院牺牲,时年29岁。牺牲前她告诉大家:“吩咐一切的人别为我悲伤!我死,没有什么关系,我是时刻准备牺牲的,希望大家要继续努力,加倍地努力!”
茅丽瑛牺牲后,党组织为揭露敌人的阴谋,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在上海各大报纸登报丧启事,上海各界爱国人士成立了治丧委员会。
12月16日至17日,上海万国殡仪馆举行隆重公祭,数千名群众满怀悲愤的心情,向静卧在鲜花丛中的女共产党员茅丽瑛做最后的告别。《申报》为此记载:“其情绪之哀伤,为鲁迅先生逝世后所未有。”
1962年,著名剧作家于伶完成以茅丽瑛为原型的舞台剧本《七月流火》,反映了上海人民的抗日斗争。作品甫一问世,便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当时即有十余个省市话剧院、团同时排演。1981年,《七月流火》还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1989年,在茅丽瑛遇害50周年之际,上海举行隆重的纪念座谈会,并在南京东路烈士遇害处勒石纪念。翌年,塑烈士雕像于其母校——上海市第十二中学(原启秀女中)。茅丽瑛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