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5位道德模范为原型的63幅美术作品在沈展出 以绘画形式弘扬道德模范精神(2图)

发布时间:2020-08-14 10:49 | 来源:辽宁日报 2020年08月14日 09版 | 查看:10646次

道德模范杨建华画像

道德模范张振杰画像

本报记者 杨 竞 文并摄

核心提示

以铆焊工人杨建华、工程师姜妍、辽绣传承人何晓霞、“社区大管家”张振杰、送奶女工王秀珍等35位道德模范为原型的63幅美术作品正在沈阳美术馆展出。

沈阳文明办、沈阳市文旅广电局、沈阳书画院举办的“沈阳市道德模范美术作品展”旨在以绘画形式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的高尚品格。

让道德模范的形象更加立体,为道德模范的精神内涵作更好的诠释

走进沈阳美术馆展览大厅,一幅幅道德模范人物画像让人肃然起敬,画中有罗阳、贾成武、姜广祥、苏广林、安树堂等,他们有的蹲着劳动,有的戴着安全帽匆匆赶路,神态各异。

来自辽中的道德模范贺新是第一次到沈阳美术馆看展,看到自己成为画中人,他连连说:“画得真像,太荣幸了!”展览现场,很多道德模范看到画中的自己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道德模范美术作品创作工程负责人是辽宁省道德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陆国斌,他带着创作团队,历时半年时间,数易其稿,才绘制出道德模范群像。

陆国斌在现场介绍创作过程时说:“每一位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事迹。创作过程对创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最好的心灵净化过程,他们的事迹一直感染着我们。”创作团队克服诸多困难,与道德模范近距离接触、谈心交流,面对面互动,捕捉道德模范的神态,寻找创作灵感。在不断地沟通交流中了解道德模范的事迹,在真正走入了道德模范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在深刻地感受到道德模范所思所想的基础上,创作团队对道德模范的形象和美德进行艺术地延伸和再现,使道德模范的形象更加立体,为道德模范的精神内涵作了更好的诠释。比如,某个夏日上午,创作团队在沈阳市铁西区某住宅区见到了第二届全省敬业奉献模范、铆焊工人杨建华,那天正下雨,瘦弱的杨建华撑着一把雨伞早早地等在一家店面的雨搭下,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半袖工装和黑色裤子,花白的短发凸显劳动者的憨厚和善良,慢悠悠的说话声和瘦弱的体形怎么都无法和他抡大锤的职业形象联系起来,但当他抡起大锤,瘦弱的肩膀随着大锤落下的刹那,他那高大的形象被画家定格在画作上。

陆国斌说,他们是怀着崇敬之情、敬畏之心学习道德模范,服务道德模范,画好每一位道德模范的。

让道德模范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浸润辽宁人的心灵,引导社会风尚

鲁迅美术学院是从延安鲁艺走来的具有红色文化传承的学院。陆国斌在鲁迅美术学院执教30多年,默默学雷锋50多年,他自己也是辽宁省道德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他了解道德模范的精神世界,因此非常执着地带领团队,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用情感做调和剂,为沈阳市道德模范画像、抒怀。

为了创作大幅作品,陆国斌还将工作室搬到了郊区库房,克服断水断电、噪声高温、蚊虫叮咬等恶劣条件进行创作。他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拜访30多位道德模范,制作画框、装裱、布展也都亲力亲为,他带领团队通过画笔传播道德模范的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

为了加大传播力度和培养传播道德模范事迹的后备力量, 陆国斌邀约了更多的年轻人加盟创作队伍,让年轻画家了解道德模范,以道德模范精神激励创作,以道德模范情怀为沈阳地域文化建设贡献力量。这支创作团队以道德模范精神为导引,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担当起了道德模范文化传播的责任与义务。

展览现场,有专家认为,此次道德模范美术作品创作,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成果上看,都不只是一次艺术作品的展陈,它的实际意义与价值乃至外延效应非常大。

“ 道德模范文化”作为沈阳精神文化的标志性成果,将会引领沈阳地域文化的发展。

让道德模范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浸润辽宁人的心灵,融入血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