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4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09-01 | 查看:941次
高车老人和他为村里建的水塔(互联网)(中国好人网责任编辑卢亚飞配图)
为改变村里22户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的状况,一个曾身患肝炎、脑瘤等多种疾病的64岁山区老汉,几年间花光了家里的8万多元积蓄后,又贷款23000多元,率领全家修公路、架电线,造福乡邻。
他就是河南省汝州市大峪乡袁窑村火神庙组农民、被当地群众誉为“慈善家”的高车。
大峪乡位于汝州市北部,属伏牛山脉和嵩萁山脉交会处,境内沟深坡陡,是个省贫困乡。高车倾家造福乡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开铁匠铺,图的就是方便三里五村的群众
上世纪80年代初,高车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建起了铁匠铺。平时三里五村的群众到铁匠铺加工锄头、修理农具时,他总是认认真真地给人家加工,算工钱时让人家随意给,给多给少他从不在意,遇到家庭困难的群众,就不收人家的钱。由于他为人正直,待人厚道,吃苦耐劳,逐渐成为村里的富裕户。至今,方圆十多里的不少群众还感念着他的好处。
架电线,图的是让群众感受到现代生活
多年来,由于村里没有变压器,电压忽高忽低,彩电、洗衣机成了村民家中的摆设。高车看在眼中急在心上。1995年秋,高车决定为本村群众架电。消息传出后,村里的群众大为震惊,认为他是在说梦话。有个电工说:“一个22户的小村庄也想安装变压器?简直是白日做梦,他高车要是能把电架来,我让太阳从西边出来!”别人的嘲讽和挖苦没有动摇他的信心,反而激发了他为群众架电的决心。此后的几个月里,在通往乡政府的山间土路上,经常可以看见高车身背干粮的身影。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一台崭新的变压器拉回来了,小山村沸腾了。接着,高车自己出钱请电工,架电线,跑前跑后,忙个不停。
1995年12月,袁窑村火神庙组终于告别了依靠外村电源的历史,用上了能够自己控制的电源。看着闲置多年的电视机重新出现了人影,电灯泡发出炽白的光茫,高车孩子般地笑了。1998年农网改造开始,高车又是一个人跑前跑后,请电工、拉电料、搞服务,火神庙组农网改造花费了11.8万元,仅高车一家就拿出4.8万元。
建水塔,图的是不让村民再用扁担挑水吃
火神庙组人畜用水要到几里外的河沟去挑。为解决村民用水难问题,高车先后两次修建水塔。第一次,他花了3000多元建了个小水塔,从山上把水引进各家各户,由于水塔规模小,蓄水少,天干地旱时节水塔中的水还是不够全村人饮用。于是,他决定再为全村群众建个大水塔。
2003年冬,高车背着干粮在大峪乡、汝州市又跑了一个多月,终于争取到了国家饮水解困工程指标,得到了上级2000元的资金扶持和水泵、水管等物资,但建水塔的建筑材料还是没有着落。为了不增加村里人的负担,高车决定自己把钱垫出来为群众建水塔。
当时,他的小儿子正在盖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那儿帮忙。高车非但不给建房的小儿子帮忙,还让正在盖房子的3个儿子过来帮他建水塔。就这样,一个多月后,他个人又垫资1万多元,建成了一座大型水塔,让全村人吃上了免费的自来水。每每提及此事,高车非但不感觉吃亏,反而感到很自豪。
修公路,图的是让子孙后代能走上好路
2000年7月15日,百年一遇的洪水冲毁了火神庙组通往外界的惟一一条道路。此后的6年时间里,火神庙人只能在河滩的乱石丛中艰难地行走。这一切,又让高车如芒在背般难受。
2006年,“村村通”工程实施到这里时,高车分外高兴,他二话没说,就带着三个儿子开始修路。他先后两次租用大型挖掘机,花费8000多元,在乱石滩上筑起了一条宽5米、长570多米、高2米的沙石路基。随后,他又拿出1万多元,购回钢筋、水泥、沙石,在全村群众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座钢筋水泥桥。
有了路,有了桥,高车又在心里盘算:如果再遇到大洪水,顷刻间,这条毫无抵御洪水能力的沙石路便会被洪水冲垮,全村群众的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于是,他决定将道路邻河的一侧用石块砌成护坡,再用水泥勾缝,以确保道路安全。
这可不是件小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石料、沙石、水泥,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高车找到自己的三个儿子商量了几次,最后决定动员群众出工,他们出料,完成这项工程。刚开始,一部分群众怀有抵触情绪,认为垒护坡出义务工,不给钱,耽误了自己外出打工赚钱。有几家喊了几次就是不出工,还有的农户派出了不能干活的妇女。高车的三个儿子觉得受了委屈,非常生气,哥仨对父亲说:“干脆不干了,我们干死干活图个啥?”高车听完后语重心长地说:“别怕吃亏,吃亏吃不死人;也别怕出力,出力累不死人,我们图的就是让子孙后代能走上好路。别人不想干就算了,我们自己干!”
于是,在施工工地上出现了一幅活生生的现代“愚公移山”图:大儿子手握钻机,打眼采石;二儿子开着三轮车运送沙石;小儿子和老人搬石砌石。
父子四人的举动终于感动了村里人,那些躲在家里的青壮劳力悄悄走了出来,到外面打工赚钱的人也悄悄回来了。这一次,高车一家花费了近两万元。
高车无私倾注村里公益事业的善举,感动了乡邻,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他的事迹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肯定。高车说,他做得还远远不够,他的愿望是家乡变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