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27 21:30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7日 05版 | 查看:8264次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
王宏甲 萧雨林 著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家王宏甲、萧雨林的新作《你的眼睛能看多远》,是一部面向儿童的传记文学。该书生动讲述了“天眼”之父南仁东一生的故事:从成长岁月到争取大射电望远镜国际项目,从向中科院提出由我国自主建设该项目到将终身精力投入这一事业,直至“中国天眼”横空出世,南仁东病逝于工作岗位。这位科学家的一生,由这本通俗生动的传记娓娓道来。
人物传记,顾名思义,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领域进行系统描述和介绍,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反映的文学形态。同时,传记又能将个人与历史、个人与社会的命运,完美地结合起来。在《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中,作家描述的不仅仅是“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故事。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澎湃于作家笔下的不可抑的情感,他写的是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一代科学家坚忍不拔,用理想和意志浇筑我们国家自主科学项目成功的历史进程。而支撑这一历史进程的,是无数个“南仁东”的存在,这也凸显了作者笔下关于个体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写作传记,往往有偏于历史性和偏于文学性之争,给儿童的人物传记,须以文学性为主。面对特殊的阅读对象——少年儿童,如果人物传记没有生动的故事性、艺术性和叙事个性,不容易抓住他们的目光。《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一书,既有关于国家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少年南仁东与老师长谈后明志、壮年南仁东为项目而奔走、暮年南仁东对待工作仍兢兢业业等细节抒写,可谓有高度亦有细节。
传记叙事需要拥有自己的时间结构,这种结构,是一个中断、交织、逆转的过程。这种编织,既要符合事实真实,又要注重可断性、可衔接性,选择最具特色、最具生命力的时刻详细描写。本书作者深谙此道。该书中,作者充分记录了那些充满戏剧性和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如何改变人物的一生和历史的进程。南仁东15岁时,老师与他的一席深谈,改变了他的心志,一番努力后,他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进入通化无线电厂,接到上级的要求成功研发便携式小型收音机和10千瓦电视发射机,完成了当时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此,“怎么不可能”成为了南仁东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句话。1978年,他参加研究生考试,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系研究生,师从开创中国射电天文学的王绶琯先生,将无线电技术与天文天体学结合,打开天空的大门。1993年,多国天文学家共同提出,要抓紧建设新一代功能强大的“大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立刻着手联络一批天文学家,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为依托,开始了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落地中国的推进工作——这个巨大的国际项目在中国落地,意味着世界多项尖端科技会因应用于此而流向中国。邂逅工作伙伴、中科院遥感所的聂跃平,两人开始了一遍一遍深山之中的选址之旅,一走就是12年。“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向国际SKA计划推进工作委员会申请“大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中国,另一方面,给中科院写报告,提出向国家申请建设自己的FAST项目——基于无线电信息技术,包含通信、雷达、电子、深空探测、地空联络、数据处理等多个战略制高点的集成项目,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建造这个工程。2007年,FAST工程正式立项,FAST团队向宇宙深度进军,开启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远航……
传记既属于历史又属于文学。它要求作者尊重事实,以真实事件、人物为写作内容,以反映历史真实为主要目标;然而作为文学,传记又需要作者发挥想象,表达自己对时代、对人物的独到理解和特有情感。看看这段精彩的文字:“在这个小房间里,张承民看着慷慨激昂、仿佛在演讲的南仁东,感觉他有点像西班牙小说里的堂吉·诃德,原来这世上真有为理想而生的人;又觉得他更像中国的谭嗣同,是一个可以为理想而死的人。”
将存在于人物深处的情感和选择表达得淋漓尽致,才能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书中不乏这种笔墨,“1985年南仁东的乌克兰之行,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经历。有人说他是去重温和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去寻找一座熔炉。而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将不断发现,真正的熔炉不在别处,就在他自己的理想、情感、信仰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中”。
传记的非聚焦型视角,是一双“上帝的眼睛”,可俯视芸芸众生,展现宏大的历史场面。非聚焦型视角,决定作品肯定存在着一个不动声色的叙述者。该叙述者不仅编织情节,更会转向自己,对历史和事实进行解释和评论。譬如这样的表达:“多年后回顾中国天眼是怎么诞生的,这‘披荆斩棘’就是一个巨大的象征——不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而是在无路的地方,硬劈出一条路来。”作为讲故事的高手,这本书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叙事视角的变换,加强了文本的戏剧性。
关于“过去”的写作无法回避向当下价值和意义的延伸。因此,传记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当下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更是完全出自内在的激情,一种不吐不快的创作冲动。该书作者想表达的,正是理想和精神的力量。南仁东在长达十多年争取大射电望远镜国际项目的艰难中,如果没有精神的支撑,早就被打败了。尤其是在国际项目竞争失败后,他有理由选择放弃。“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造大射电望远镜!”(2006年,国际SKA计划推进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最终决定,中国和阿根廷被排除在“大射电望远镜”项目之外,项目确定在澳大利亚和南非选址。)那时,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舆论,都对南仁东极为不利。然而,他在卧薪尝胆中愤然而起,向中科院提出由我国自主建造大射电望远镜。
精神、理想、信仰,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中,就拥有着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从传说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到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从无到有制造出“两弹一星”和一系列科学奇迹,靠的都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力量。《你的眼睛能看多远》一书,正是一部体现精神与力量的著作。诚如塞缪尔·约翰逊所言:没有任何其他种类的作品,像传记文学这样,挟着不可抗御的兴趣,牢牢实实地联系起人类的心灵,或像它那样在任何一种不同的情况下,都能广泛传播善言。
(作者:陈香,系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