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06 09:18 |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5-06 | 查看:865次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为孤寡老人接骨。 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供图
制图:杨大昕
本报记者 黄冲 韩妹
在同等条件下,63.1%的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西部计划志愿者
假如两名大学生应聘同一职位,一个曾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对1044家用人单位,实施的专项调查显示,63.1%的用人单位会选择志愿者,仅2.5%的用人单位选择应届生,另有34.3%的用人单位表示“不好说”。
此次调查发现,在用人单位看来,西部计划志愿者比起应届大学毕业生,最突出的优势是“奉献精神”(75.5%),其次是“人品好”(45.1%)和“待人接物成熟”(44.0%)。
81.0%的单位对志愿者日常工作表现表示满意
付敏从北师大珠海分校中文系毕业后,去团广西隆安县委做了一年志愿者,然后应聘到广州一家公司任职。但两年后,她开始一门心思地应聘学校的职位。
“我的最大职业理想是到学校,跟学生在一起,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一些孩子,从而改变这个社会。”但连续应聘了20多所学校后,付敏全部失利,最大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缺少教师工作经验。
此时,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通知她面试。面试中,这个学院的副院长符莎莉问了一个问题:“你做西部计划志愿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这是付敏第一次在面试中被问起这段经历。她脱口而出:“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帮助孩子。我还年轻,还有精力去闯,能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很多年轻人的理想看起来好像有些天真,但只要有勇气,就能实现。几十年后等自己老了再回头看,一定不会后悔。”最终,付敏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其实她的专业在那么多面试者中并无优势。”符莎莉向记者直言,“是她的经历打动了我们。我能看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能够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做志愿服务的人,一定具备很强的奉献精神和吃苦精神,也一定能胜任学校的工作。”
“我们学校还从来没进过志愿者,付敏是第一个。”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钱一雷说,大家都有些好奇,想看看志愿者是否和媒体宣传的一样好。钱一雷也一直在注意付敏的表现。“付敏一进来就被安排带新生。新生历来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但付敏带的班一年下来平安无事。这说明她事先做了很多工作,不是等出了问题才处理。付敏没有让我们失望。”
付敏的成功并非个案。本次调查显示,在聘用过志愿者的用人单位中,高达81.0%的单位对志愿者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表示“满意”甚至“非常满意”。对于“满意”原因,用人单位首推志愿者的“奉献精神”(67.7%);65.7%的用人单位表示,满意的原因在于志愿者“人品好”;还有54.5%的用人单位认为,志愿者“待人接物成熟”。
毕业于广州大学的冯康,在西部计划服务期间任学校老师,现在已是汇丰银行咨询科技运营部职员。冯康说,他把志愿服务期间任信息技术老师的经验,用在了工作中。“面对客户的问题,我不会一下子给他们完整答案,而是引导客户去探索,去亲手操作。这样客户才能真正理解,彻底解决问题。其实工作上的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就看你怎么悟。”
“如果大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又没做什么事,我们就会有很不好的印象。但是如果他们是去西部做志愿者了,印象就会完全不一样。”
尽管国家有明确政策,规定志愿者在就业时享受应届毕业生的待遇。但调查发现,45.0%的用人单位仍把西部计划志愿者看成有工作经验的人,32.0%的用人单位视其为应届毕业生,8.0%的用人单位会在部分政策(如三方协议、档案、户口)上按照应届生对待,还有15.0%的单位不清楚应该如何对待。
“志愿者和有工作经验的人,我认为应该同等对待。毕竟这是花了很长的时间,从事了一个有意义而且真实的工作。”汇丰银行咨询科技运营部经理罗列认为,其实工作最主要的是锻炼个人的能力,而不在于工作的具体内容。“当然面试时,我们会注意了解志愿者工作的细节。既然他可以把教学工作做得好,我相信在处理客户的工作上,他也一定可以做得到。”
罗列甚至建议,在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果毕业之后不能马上找到特别好的工作,去西部从事志愿服务一到两年,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我们发现大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又没做什么事,就会有很不好的印象。但是如果在这段时间,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了,印象就会完全不一样。我们会把他们和已有工作经验的人同等对待。”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殷俊海表示,大学生现在最欠缺的是职业能力,去西部锻炼是一个好办法。“‘西部计划’除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以外,更重要的,其实是推崇一种社会责任和更远大的职业理想。这对当代青年,应该起到精神引领的效果。这一点我觉得比解决实际的就业问题,意义更大。”
但仍有人担心,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有时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很小,会导致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荒废,不利于就业。调查显示,69.0%的用人单位不同意这种观点,同意的只占19.0%,12.0%的用人单位表示“不好说”。
“一些人往往拿‘学以致用’作为不愿意去艰苦地方的借口。事实上不了解社会,不了解生活,不了解民众,所谓知识和技能都是没有用的。真正的学以致用就应该是到实际生活中去。我不认为有什么专业会在基层荒废掉。”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表示,所谓管理,其实就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了解各种人的诉求。即使是从事技术工作,也有人际关系问题,因为没有一件事能靠单打独斗完成。要做更大的事,就要从基层做起。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