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1-16 11:42 | 来源:岭南文明网 2010-01-08 10:47:40 | 查看:2927次
要尽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看到了自己这样生活的价值。--詹学银
詹学银,江西省劳模。2007年,他创办江西首个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主要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目前,该中心已收养各类儿童147人。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詹爷爷”。
鄱阳湖畔,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冬日的暖阳下,一群孩子正在做游戏。
“武豪,你的家在哪里?”记者问5岁的孤儿狄武豪。
“太阳村!”
“你最喜欢谁?”
“詹爷爷!”小武豪对答如流,稚嫩的小脸闪着幸福的光泽。
小武豪眼里的詹爷爷叫詹学银,61岁,是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主任,147名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爷爷”。
菩萨心肠
1988年以来,他和爱人一共捡到过三个路边遗弃女婴。
詹学银,是江西都昌县稽征所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小时因为家庭困难,小学没毕业便辍学在家,乡亲们见他忠厚老实,便推荐到大港乡养路队当了一名养路工。“走上社会后,大家都关心我,我无以为报。除了努力工作,更想通过扶弱济贫来回报社会。”詹学银经常这样说。
1988年以来,他和爱人一共捡到过三个路边遗弃女婴。看到嗷嗷待哺的女婴,他心如刀绞,第一个女婴他自己收养了,后两个分别送给了两个妹妹。
詹学银收养的女儿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每喊詹学银一声“爸爸”,他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建设太阳村
詹学银近半年时间,整天吃住在工地上,熬得又黑又瘦。
退休后,詹学银觉得自己身体尚可,又有时间,是完全实现自己的夙愿——救助弱者的时候了。一天,詹学银从电视里获悉北京太阳村儿童咨询中心主任张淑琴女士的先进事迹,当即拨通了她的电话,表达了创办全国第五个太阳村的想法。
他的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2007年4月3日,太阳村在都昌县大港镇舟山村破土动工,不久建成7栋爱心小屋(即儿童宿舍)和一个可容纳300人就餐的餐厅。
那段时间,詹学银整天吃住在工地上。为了节省每一分善款,白天,詹学银亲自装卸建材,人手不够,还要强拉着妻子来帮忙;晚上,守在值班室看管材料,熬得又黑又瘦。
2007年6月1日,太阳村第一期工程竣工。107名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和农村留守儿童住进了太阳村,他们从此又有了“家”(上图 资料照片)。
倾心关爱儿童
经过半年的精心照料,小好妹走出了疾病缠身的阴影,对着他亲切地叫了声“爷爷”。
太阳村绝大多数家庭成员是服刑人员子女和孤儿,他们与普通孩子相比,更敏感更脆弱,也更难看管。
服刑人员子女张安利、张安娜兄妹俩,由于长期在外流浪惯了,与大家格格不入。一天夜里,张安利一人悄悄地离开了太阳村。詹学银发现后,立即叫醒妻子和员工去找。大家沿着公路一路小跑,不久就追到了张安利。詹学银没有呵斥,一把将张安利抱在怀里,和蔼地说:“是爷爷没照顾好你,让你受苦了,爷爷一定会好好疼爱你,请跟我回家吧。”
詹学银的爱打动了张安利,以后他再也没有动过出走的念头。
11岁的孤儿朱好妹是位智障患者。刚进村时,大小便失禁,也从不说话,詹学银多次送她去医院治疗。经过半年的精心照料,小好妹走出了疾病缠身的阴影,有一天对着詹学银亲切地叫了声“爷爷”。
“原来她不是哑巴!她开口说话了!”詹学银激动得语无伦次。从此,太阳村里又多了一个活泼开朗、会读书爱唱歌的孩子。
13岁的孤儿操凡珍,刚进村时脸色蜡黄,骨瘦如柴,经诊断,发现她患有严重肺结核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为了防止传染,詹学银把她安排在自己家里护理,按时给她喂药、喂饭,不久小凡珍转危为安。如今,小凡珍已上小学五年级,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这样的故事,在太阳村不胜枚举。在詹学银的努力和社会各界资助下,如今的太阳村,居住、学习、健身、娱乐等设施日臻完善,“家庭成员”也增至147名。今年太阳村还种了6亩蔬菜、11亩水稻,收获粮食1万多斤,花生8000多斤。
“这些都是我们‘太阳村人’共同经营的。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成熟起来,我也感到说不出的快乐!”詹学银说。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