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波杨府:杨家将忠心昭千古

发布时间:2020-01-04 22:35 | 来源:汴梁晚报 2019-01-22 | 查看:2952次

  全媒体记者 田宏杰

  在各种各样有关杨家将演义的版本中,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的故事流传甚广,杨家将满门忠烈,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以至于后来无论是《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还是金庸笔下的杨铁心、杨康、杨过,都以杨家将为先人。但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和杨家将抗辽的事迹是怎样的呢?这里就向您进行介绍。

  杨业奉命扼守雁门关

  宋太祖花了13年灭了南方五国,接着就出兵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北汉请辽朝出兵援助,宋军吃了败仗。不久,宋太祖也得病死去,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号称宋太宗。他决心完成统一北方的事业。公元979年,他亲自率领4路大军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辽军又来援助,宋太宗派兵截断援兵要道。太原城在宋军重重包围之中,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北汉国主刘继元无计可施,只好投降。刘继元手下有一名老将杨业,也归降大宋。打那以后,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宋太宗十分担心,就派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雁门关。

  公元980年,辽朝派了10万大军攻打雁门关。当时,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兵力相差很大。杨业是个有经验的老将,知道靠硬拼是不行的,就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的后方。辽兵向南进军,一路上没遇到抵抗,正在得意之时,后面忽然响起一片喊杀声,只见烟尘滚滚,一支骑兵从背后杀来,像猛虎冲进羊群一样乱砍猛杀。辽兵毫无防备,又弄不清后面来了多少人马,个个心惊胆战,阵容大乱,纷纷向北逃窜。杨业带兵追赶上去,杀伤大批辽兵,还杀死了一名辽朝贵族,活捉了一员辽将。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与之交锋。人们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杨业立下大功,也引起一些边防将领的妒忌。有人给宋太宗上奏章,说了杨业许多坏话。宋太宗正要依靠杨业,并不理睬那些诬告,把那些奏章封好了,派人送给杨业。杨业见宋太宗这样信任他,十分感动。

  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个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朝政局变动,可趁这个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并且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三路大军分路进攻,旗开得胜。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4个州。但是曹彬率领的主力因为孤军深入,后来被辽军杀得大败。宋太宗赶忙命令各路宋军撤退。

  潘美、杨业接到命令,就领兵掩护4个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时候,辽军已经占领寰州(今山西省朔县东),兵势很猛。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上,掩护军民撤退。

  监军王侁反对杨业的意见,说:“我们带了几万精兵,还怕他们?我看我们只管沿着雁门大路,大张旗鼓地行军,也好让敌人见了害怕。”杨业说:“现在敌强我弱,这样干一定会失败。”王侁带着嘲笑的口吻说:“杨将军不是号称无敌吗?现在在敌人面前畏缩不战,是不是另有打算?”这一句话把杨业激怒了。他说:“我并不是怕死,只是看到现在时机不利,怕让兵士们白白丧命。你们一定要打,我可以打头阵。”

  主将潘美也支持王侁的主张。杨业无可奈何,只好带领手下人马出发了。临走的时候,他流着泪对潘美说:“这个仗肯定要失败。我本来想看准时机痛击敌人,报答国家,现在大家责备我避敌,我不得不先死。”接着,他指着前面的陈家峪(今山西省朔县南)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到了陈家峪,正是太阳下山的时候,杨业退到谷口,只见两边静悄悄,连宋军的影子都没有。潘美带领的主力到哪儿去了呢?

  原来,杨业走了以后,潘美也曾经把人马带到陈家峪。等了一天,听不到杨业的消息,王侁认为一定是辽兵退了。他怕让杨业抢了头功,便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离开了陈家峪。等到他们听到杨业兵败,又往另外一条小道逃跑了。杨业见约定的地点没人接应,气得直跺脚,只好带领部下转身跟追上来的辽兵展开搏斗。兵士们个个奋勇抵抗,但是辽军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杨业身边只有100多个兵士。他含着泪,高声向兵士们说:“你们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这里,赶快突围出去,也好让朝廷得知我们的情况。”兵士们听了这些话,再看看杨业浴血奋战的情景,都感动得流下热泪,没有一个愿意离开杨业。最后,兵士们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业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浑身是血,还来回冲杀。不料一支箭飞来,射中了他的战马,马倒在地上,将他摔了下来。辽兵乘机围了上来,将他俘虏了。

  杨业被俘以后,辽将劝他投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他在辽营里绝食了三天三夜,含恨离世。

  杨业战死的消息传到东京,朝廷上下都为他哀痛叹息。宋太宗丧失了一名勇将,自然也感到难过,遂将潘美降职处分、王侁革职查办。

  千古流芳杨家将

  杨业死后,他的后代继承了他的事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的战争中都立了功。他们一家的英勇事迹受到人们的传诵和赞美,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就是根据他们的事迹发展起来的。

  在杨家将中,不仅男子英勇善战,女子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佘老太君,原名佘赛花,是杨业之妻,杨府的老祖宗。后代在戏曲中演她百岁高龄,在面临辽兵入侵宋境时仍能挂帅领兵,赶走辽兵,实在是让人敬佩。但是很多相关史料却不见记载有佘太君的事迹,这不禁让人们产生疑问:究竟佘太君有没有挂帅领兵?甚至有人发出疑问:历史上究竟是否有佘太君其人?

  有学者经过考证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佘太君其人,不过佘太君不姓佘,她本姓折,后人讹传,所以就改成了佘姓。杨业年轻时,在离石、临县一带的七星庙驻防,迎娶了折家的女儿。折家屡世居住在陕西府谷,从折氏曾祖以来,世袭军职,多次参加抗辽战争,而杨家也是世居此地,代代习武,两家正所谓门当户对,天作之合。那么佘太君的称谓又是怎么来的呢?按照宋制,凡是有功之臣的妻母都有所封赠,以示奖励。宋太祖赵匡胤当初建制之时,就下诏制定文武群臣母妻的封号,其中庶子、少卿、刺史等的母亲封为县太君、妻子封为县君。而折氏的儿子如杨延昭等位居刺史之上,他母亲应受封为某县太君,所以后来人们就叫她佘太君了。

  折太君精通武艺,善骑射,训练以婢仆为主的家兵,上阵打仗,助夫立功,但是对于杨门这样的习武家庭而言这本是平常的事情,所以没有为折太君立传也不足为奇。

  杨门女将中除佘老太君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受人瞩目的女将,就是穆桂英。戏曲中多次讲穆桂英领兵挂帅,充当大将,频频扭转战局,说得是玄之又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像穆桂英这样一位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正史中却未有记载,既然曾拜大将,又曾力挽狂澜,为何死后却默默无闻?对此,后人十分不解。

  既然正史没有记载,不少人就对穆桂英本人的存在提出了质疑,认为她是戏曲中虚构出的人物,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传说穆桂英是杨延昭之子杨宗保的妻子,她敢作敢为,性格开朗,坚持女性独立,婚姻自由,当初杨宗保不同意与她结婚,穆桂英拿出刀架在杨宗保脖子上逼其成婚,最终二人也是美满幸福。

  穆桂英生为巾帼,不让须眉,过门不久就领兵挂帅,年过半百还跨马领兵,在戏曲中她被塑造成一位内外有度、勇敢有为的巾帼英雄。但由于在史料上找不到记载,人们认为她是虚构的人物,甚至有人提出观点说,不仅穆桂英是虚构的,杨宗保在历史上也是压根儿就不存在。也有人说穆桂英这个人是虚构的,但却可以从杨氏的眷属中找到原型。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有位堂兄叫杨琪,此人曾娶慕容氏为妻,而穆桂英的姓也许是“慕容”氏的转音,“桂英”也只是民间通俗的名字,戏曲小说本就允许改编,这样以慕容氏为原型的穆桂英这一形象便很快流传开来。况且,慕容氏是当时的鲜卑大族,也是世代习武,与杨家通婚也不无可能。不过这终归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

  杨继业到底有几个儿子?按正史记载来看,杨业有七子。《宋史》中载:“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其中,延玉随父战死。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的事迹史无明确记载。蒙父荫,荫补为武官下级官阶(北宋武官共53阶,殿直约为第49阶)。在其父战死后,被父亲经常称赞“此儿类我”的杨延昭迅速成长为优秀将领,常年抵御辽国入侵,并在澶渊之战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现。那么,杨延昭排行第几呢?按照《宋史》研究大家邓广铭先生推测,延玉应为杨业长子,随父战死。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六子延昭(初名延朗),其余三子延瑰、延贵、延彬。延昭有三子:传永、德政、文广。按照白寿彝先生考证,传永为长子,德政为次子,文广为三子。也有说杨延昭镇守边防20多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历代杨家将的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

  关于潘仁美,历史上并没有这一人物,其原型是潘美。根据相关史料推测,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侁,而非潘美。王侁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可能是由于王侁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美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但是作为北伐西路军的统帅,潘美对于王侁提出的作战方案不置可否,最后导致杨业战死沙场。

  众所周知,传说中的杨家将故事多是以小说和戏曲演唱等艺术形式流传下来的,中间加上了无数人的艺术加工和改编。尽管有些情节与人物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杨家将的故事主体是事有源流的。杨门九代精彩而又悲壮的故事代代流传、经久不衰,受到了社会各层人士的广泛喜爱。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