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1 18:50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19年12月19日 02:51 | 查看:1134次
沈启华是上海大学的退休教师。25年前的一次社会实践,让他的后半生与慈善结缘。25年间,他去江西贫困山区10余次,帮助援建2所希望小学,个人长期结对资助20多名学生,为749名学生找到了结对者。
如今年过七旬的沈启华老人,仍然奔波在慈善助学的道路上,被他帮助过的孩子都会亲热地叫他“上海爷爷”。
在上海嘉定的沈启华工作室 ,记者见到了这位“上海爷爷”。这几天南方遇寒潮突然降温了,沈启华接到了孩子们的电话,叮嘱爷爷要注意防寒保暖。
这边电话刚断,微信电话又响起,原来是早期结对的女孩庄玉萍。沈老师资助她一路从小学读到大学,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她接过爷爷的爱心接力棒,把希望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放弃去沿海地区就业的机会,毅然回到了地处穷乡僻壤的丽阳中心小学任教。
在沈老师的这个工作室,现在一共有20名核心成员,全都是离退休党员干部,平均年龄85岁。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身边人也纷纷伸出援手,让这场爱心接力绵延不断。
沈启华的同事 刘以兴: 他帮助时间之久,1994年一直到2019年,今年还带了善款到江西去的。坚持了二十五年,这是多不容易啊。
1994年的暑假,上海大学嘉定校区照例开始筹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一个极偶然的机会,这一年的活动临时落到了沈启华身上。于是,52岁的沈启华怀揣上海大学师生捐助山区贫困学生的2万元钱,带领一批大学生到江西省浮梁县经公桥镇社会实践。即使是今天回想起来,那里的所见所闻都让沈启华感到震惊和心酸。
沈启华 :看到那个教室破破烂烂,墙都是通风的,小孩子渴望学习,小孩子很瘦。课桌都是不整齐的,有家里带来的,他们都渴望学习。那么小孩子对我们给他们捐助的钱也好,衣服也罢,尽力感谢。特别是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当我们的吉普车启动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和他爷爷就跪下来跟我们讲,你们都是大好人,谢谢你们给了我念书的机会。我也想了,可能我这一辈子就注定帮助这些孩子。
回到上海后,薪水不高的沈启华将做班主任每学期70元的津贴、监考一次5元的费用一点点攒起来,都寄给了孩子们。不仅如此,每年他还主动再多捐助一两个贫困孩子上学。2003年。沈老退休了,但助学的热情一点儿没减退。他要求自己每年帮助10名贫困学生,打算在退休10年后帮助100个孩子,而如今年已古稀的他已经帮扶了749个孩子,募集的资金按当地生活水平可以让940人上一年学。此外,沈启华还给自己长期结对的20多名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元钱。
沈启华与受助孩子的信件往来从未间断
从那次社会实践之后,沈启华老人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多,收到的孩子来信也越来越多。 在孩子们心中,沈爷爷不仅仅是资助自己的好心人,更是一位良师益友。
25年间,对于孩子们的每一封来信,沈启华老人都是来信必回。每一封来信老人都珍藏着,来信越来越多,牵挂也越来越多。
“亲爱的沈爷爷,您好!您资助了我以后,我十分感激,因此我就对自己抱着希望,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要像您一样,做个有爱心的人。爷爷,您愿意与我结交,让我兴奋不已,更希望我们俩能成为最好最亲的家人。今天,您是我的灯塔,我的避风港。长大后,我会用我的爱来回报您。”
“亲爱的老爷爷,您还好吗?天气越来越冷了,记得多添几件衣服,别熬夜,注意身体。我现在已经三年级了,开始学英语了,考了三次100,当了英语组长。下次去上海遇到了外国人,就可以跟他们简单对话了。”
读信、回信,寒来暑往,沈启华和每个受助孩子的信件往来从未间断过。每一封回信都被细心地压平、分类、装订。翻开最初几年的来信,稚嫩的笔迹间,还不时地被圈出几处错别字。他将每个孩子的生日一一记在心头,送去一份份惊喜;逢年过节,他给孩子们邮寄糖果、压岁钱,让孩子们做新衣裳;暑假到了,他自费到江西看孩子们。这些年里,沈启华去景德镇不下10次,每次都亲自去结对的孩子家家访,并在自己做的表格上详细记录。
沈启华 :我做到每一封小孩子的来信必定回信,小孩子信里面有错别字给他纠正,告诉他怎么做人,你们必须要好好学习。
1996年,洪水冲垮了景德镇昌江区余家小学,已与沈启华成为好友的当地区委书记给他写了一封求助信:“沈老师,您好!今年夏天,江西遇上了几十年不遇的洪水,余家小学被水冲毁了,312名小学生无学可上。希望沈老师能想想办法,帮助孩子们重返校园。” 接到来信,沈启华就傻眼了。重建一所小学至少要二十万,这对一个普通教师来说,谈何容易!去哪里筹这么多钱呢?他只得寄希望于社会。 那年夏天,沈启华顶着烈日,几乎跑遍了上海市各个慈善机构。
沈启华 :他们看到这么一个年纪大的老同志,关心外地的(学生),他们都感动了。后来就愿意出资,帮助江西的孩子。
在沈启华的奔走下,1997年7月,景德镇市昌江区丽阳镇建起了一所崭新的新学校——余家希望小学。而在沈启华的影响下,捐资助学成了全家人的事。沈启华的两个女儿工作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每人结对一个孩子。后来身为上海一家企业副总的大女婿还出资20万元,帮助景德镇丽阳中心小学重建。2016年,上海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成立了以沈启华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如今,通过沈启华工作室,沈启华老人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正投入到爱心事业中来。
从一个人的慈善到一群人的公益
从1994到2019,沈启华的助学之路已经走了25年。最开始一个人走,后来全家人一块走,再后来社会力量也加入行进的行列,这个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助学之路也越走越宽。爱心有磁性,连起了沈启华和他关心的孩子们,也连起了更多致力于公益的同道中人。
如今,年已古稀的沈启华老师身体不怎么好,可是对孩子们的牵挂却一点也不少。受助学生的学业完成如何,完成学业的还要惦记着帮他们就业找工作,找了工作的还思量着他们能成个好家。沈启华老人说,现在他儿孙满堂,很开心。只要有能力,他会继续把爱心传播下去。(央视记者 窦筠韵 徐鸣佳 孙晓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