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丨你捐给女童的善款,为什么不能用来养个弟弟或者叔叔?(组图)

发布时间:2019-12-19 22:09 | 来源:腾讯网 2019 12/18 21:45 | 查看:1047次

特约作者 |郭刚

最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一帮一助学”因项目帮扶了男生引发网友质疑。

17日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在微博发布声明称,经核查发现,“春蕾一帮一助学”项目本批次资助的1267名高中生中,有453名为男生。该项目在该网络公益平台筹款之初,资金全部资助贫困女生,但有部分极度贫困地区学校老师反馈,当地贫困家庭男生也亟需帮助。

“考虑该校符合资助条件的女生已全部纳入项目资助范围,项目工作人员采纳了学校建议。”

声明坦荡承认了帮助男生的事实,同时承诺:“春蕾计划在未来的执行中,将始终以女生作为资助对象,如确有需要资助男生的情况,将在筹款文案显著位置特别提示。”

更坦荡的是,该声明关于受助学生情况的配图中,赫然出现了一个已年满19岁的男生信息。

这无疑坐实了网友的质疑,有网友表示被愚弄了,专门用于帮助农村女孩接受教育的热心捐款,被莫名其妙用来养了某个拥有摄影梦的弟弟甚至叔叔。

但也有人认为,在原有捐助目标已经实现的情况下,顺手完成的善举,贫困男生同样需要关心,这不是什么根本性的错误。

到底该怎样看待这件事?

违法的慈善

根据公益平台发布的募捐信息,“‘春蕾计划’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1989年在全国妇联领导下发起并组织实施的资助贫困地区失辍学女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辅助国家发展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儿童公益项目。”

具体到这个“春蕾一帮一助学项目”,是“为陕西、河北、四川等省份的贫困高中生筹集2019年学费及其他杂费,帮助她们完成高中学业。助学善款将直接以现金形式拨付给学生所在学校,由学校统一计入学生当年学费及其他杂费,并由学生签收确认,当地教育部门负责落地监管,儿基会不定期抽查及走访。”

这个项目的目的,显然是专为帮助女童募集学费及其他杂费。现在公开承认善款被用于资助男生,无疑坐实了善款专款没有专用的事实。

“春蕾计划”项目特点介绍

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因为它已经违反了《慈善法》相关规定。

2016年实施的《慈善法》里写得很清楚,第五十二条规定:慈善组织的财产应当根据章程和捐赠协议的规定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不得在发起人、捐赠人以及慈善组织成员中分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

第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慈善组织对募集的财产,应当登记造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如果出现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用途的,依据慈善法第九十九条规定,该慈善组织将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停止活动并进行整改。经依法处理后一年内再出现前款规定的情形,或者有其他情节严重情形的,由民政部门吊销登记证书并予以公告。

现实中帮助了女童,发现男童也需要帮助,并不是把多余善款直接重新分配那么简单。这已经涉嫌挪用善款。

受助男生信息

挪用善款,专款得不到专用,将对募捐对象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已经是涉嫌以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的行为。

挪用专款这种行为,被慈善法禁止,本身是一个足以导致慈善组织被处罚直至关门的重大错误。

更严重的是,在有关部门依法出手整顿之前,事情可能已经严重伤害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众所周知,慈善机构公信力危机一旦出现,损失是难以弥补的。

为什么会有专门关心女童教育的慈善项目?

慈善为什么会分得这么细,还有关门关心女童的项目?这是基于现实需要的。

1990年联合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第12条是这样说的:“普遍加强妇女的作用,确保她们的平等权利,将有利于全世界的儿童。必须在一开始就给予女孩同等待遇和机会。”

宣言呼唤什么,必然是因为现实中缺少什么。女性在教育上处于明显的机会不平等地位,女童更容易失学,女性文盲比例更高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内,1980年代的现实是,中国文盲人口中女性占70%。1980年代,小学每年有250万人失学,70%为女童。随年级升高,在校女童数量更呈现明显的递减。在西部地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

女童失学比例更高的原因除了家庭贫困、地方财政拮据、学校分布不合理等共同物质因素外,更受重男轻女,女性教育投资回报不足等观念的影响。在传统观念看来,女儿嫁出门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还不如先留在家里做家务,把上学机会让给儿子。

“春蕾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全国妇联的倡导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1989年设立了“女童升学助学金”专项基金。1992年,这一专项基金正式定名为“春蕾计划”,其目标是让所有失学辍学女童重返校园,最大程度为女童谋福祉。

根据“春蕾计划”官方网站信息,截至目前,“春蕾计划”已资助女童超过369万人次,捐建春蕾学校1811所,对52.7万人次女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编写发放护蕾手册217万套。

直到今天,帮助农村女童接受教育仍然是件意义重大的工作,除了促进教育公平外,对于社会,女性得到完整充足的教育,对于开阔女性视野,提升社会创造力有重要意义。

对于家庭,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母亲的学历相对父亲而言,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大,女性教育改变的绝不只是女性自己的命运。

但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从2010年15岁以上文盲人口性别构成来看,全国范围内女性仍占73.84%,远高于男性的26.16%。帮助女童,可谓任重而道远。

保障专款专用之难,难在哪里?

慈善进入操作层面后,会面对很多技术难题,经常变得不那么春风化雨,有时还显得怪异,不近人情。

比如为什么要发煮鸡蛋,炒鸡蛋就不可以,那是为了数目清晰。比如为什么发煮鸡蛋还必须当场吃完,否则收回扔掉,那是因为如果允许带回家就有可能被挪给别人吃。

深入到工作的细节会发现,道理是简单的,实操是艰难的。专款专用是个人所共知的底线,但是并不容易守住。善款募集靠的是慈善机构公信力,但是下发过程,却必须离不开地方教育、学校的各种具体支持。

慈善资金的到来,反而有可能让失学女童当了人质,她们的利益成了实现别的目的筹码。

女童男童都穷,凭什么只给女童?那帮完女童剩下的多余善款凭什么不能发给男童,发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具体工作到了基层实施环节,这些问题都可能出现。

说到底,为什么会有19岁的男性敢于伸手,并且成功获得“春蕾计划”捐助,那背后一定有某些强有力的观念支持。正是这个观念导致女童失学比例更高,这反证了物质原因只是女童失学的部分原因。

那些多年来导致女童失学的原因,仍然强有力——女性读书没必要,不划算,男生更值得投资。专项慈善,专款的到来,并不会马上改变这些现实。

善款挪用的事情,新闻上不只一起。反正都是穷人,帮谁不是帮?反正都是医治无效的结果,钱不可以花在自己别的孩子身上?

但是,再大的理由也不能使得挪用专项捐款天经地义。专款专用的道理并不难理解,这都是有主、有数、且目的明确的钱,拿到手里就起了随意支配的心,这是欺骗,这是慈善事业初级的体现,也是法治精神淡漠的表现

想要帮助男童,可以想办法设立新的慈善项目;摄影梦想要实现,可以有别的募资手段支持,但是他们的梦想不能在女童资助项目中悄悄实现,这是欺骗。

有太多人需要帮助,但是伸出慈善之手的时候,钱的来龙去脉必须一清二楚。不爱惜羽毛的慈善,勉强的慈善,注定无法持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