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江南,革命精神从这里起航(图)

发布时间:2019-12-15 22:47 | 来源:钱江晚报 2019-12-12 A0016版 | 查看:1466次

社会主义思潮在江南较早传播

  本报首席记者 王湛 通讯员 梅子仪 邱伊娜

本报资料照片

  红色江南,革命精神从这里起航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新四军军歌》里唱的“八省”指的是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其中不乏广袤的江南地区。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晖老师认为,在近现代历史上,江南大地上发生了许多对中国革命历程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这也让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永远飘着一抹江南红。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江南的“真理”味道有点“甜”

  1920年早春,浙江义乌分水塘的一间破柴房,一块铺板,两条长凳,一个年轻人正奋笔疾书。母亲看他辛劳,特意为他包了粽子,还送来一碗红糖水让他蘸着吃。

  过了一会儿母亲在房外问道:“红糖水够甜了吗?”年轻人连声回答:“够甜了,够甜了!”母亲进门一看,年轻人的嘴边全是黑墨水。原来,他写书过于投入,把墨水当成红糖水蘸着吃了。

  赵晖说,这个年轻人正是陈望道,他忘我从事的工作,是翻译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就由此流传开来。

  陈望道早年在日本留学,其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论知识,由此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回国后,陈望道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11年11月,陈望道接受了上海共产党小组的委托,回到老家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一经面世便广为传播。

  “毛主席曾说,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启蒙读物,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赵晖说,在当时可获取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极少的情况下,这本中文小册子成为新青年们了解、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入门读物。

  除了《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还和李达、李汉俊等人一起翻译了《空想的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到行动的社会主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赵晖认为,江南地区之所以掀起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热潮,与当时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有关。“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时,最早是要求开辟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来打开中国大门,因此,江南地区的经济在中外经济交流中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得风气之先,较早受到了各种来自域外的新思潮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各种社会主义新思潮。”

  不过,赵晖认为,江南地区的红色理论思想之所以发展蓬勃,还存在“互动”因素。“一战结束前后,受十月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逐步成为一股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江南地区是这一思潮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地域,涌现了大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者,他们在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开始‘到工农中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共领导的第一场农民运动

  江南也有“小延安”

  杭州萧山衙前镇凤凰山上,坐落着一座农民运动纪念馆。赵晖说,这座纪念馆记录了发生在江南的一场农民运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动农民运动、开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领导这场运动的,是地主出身的沈定一。

  “说来有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农民运动的领袖,一般都是地主出身。”赵晖说,相较于城市里的知识分子,生活在农村的地主更了解农村的情况。“沈定一虽是地主阶级,但他同情农民遭受的苦难和承受的压迫,当他走向马克思主义时,就对如何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践、让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关注。”

  沈定一在上海参加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后回到家乡萧山衙前,推动发起建立农民协会。农民们纷纷响应,要求开展减租、拒交重租的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场农民运动。”赵晖说。

  尽管这场运动在随后遭到军警镇压,转入低潮,但在赵晖看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国情结合,推动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阶级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次认真努力的尝试。“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赵晖说。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发动浙赣战役胜利后,占领了浙西、浙东的大批地区,但日军兵力有限,对于这些新占地区的控制力不足。在淞沪一带进行抗日斗争的中共抗日武装渡海至宁波、绍兴一带,成功开辟了浙东抗日根据地,随后逐渐拓展至萧山、金华等地。

  赵晖说,中共在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根据地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发展生产的农业政策,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保证地主的合理收入,把这二者都团结到抗日大旗下,使浙东抗日根据地有了“小延安”的美称。

  解放战争浙江地位特殊

  红色江南革命精神永传

  赵晖介绍,江南地区是解放战争时期要夺取的核心区域,它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是别的地区无法取代的。

  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12月下旬,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实际的核心控制区是江浙沪一带,这也是国民党统治最牢固的地区。

  “一般而言,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广大乡村区域领导的革命斗争是以武装斗争为核心斗争方式,但在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开展革命就要运用不同的斗争方式,即开辟第二条战线。”

  赵晖说,江南地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多支红军游击队武装开展革命斗争,抗战时期也开辟了一些根据地,但革命武装力量相对有限,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江南地区主要采取非武装斗争的方式与敌人进行斗争。

  1947年5月,南京首先发起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标志着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和形成。对此,赵晖认为,在江浙沪一带发起学生运动、工人罢工等非武装革命斗争,相较于其他地区更有冲击力,“因为它直击敌人的心脏”。

  “第二条战线在中国革命的胜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江南地区开展斗争的主要方式,这对于推倒国民党统治,具有重要作用。”在赵晖看来,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为解放战争最终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江南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红船精神从这里起航。同时,在白区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坚强的第二条战线,也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赵晖认为,这是红色江南的地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