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岳云凌用37年时光诠释人间大爱(2图)

发布时间:2019-12-04 23:10 | 来源:辽宁日报 2019年12月04日 13版 | 查看:1281次

   岳云凌(前排)与她收养的李英启及收留的卜秀梅、郭娜母女(后排左起)合影。

11月28日,郭娜回家看望岳云凌,一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

本报记者   年旭春 文并摄

核心提示

83岁的阜新市太平区祥和社区居民岳云凌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足50公斤。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老人,却在上世纪80年代,心怀无私大爱, 收养了一名智障婴儿。12年后,她又收留了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及其4岁的女儿。即使生活困难,她仍把关爱给予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支撑起一个五口人5个姓氏组成的特殊家庭。37年来,她无怨无悔,无私奉献,获得了辽宁省道德模范、阜新市“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

“姥姥,这是我在网上给你买的戒指,希望你喜欢。”38岁的李英启慢悠悠地说。

“小哥,奶奶都多大岁数了,她能戴吗?”正在擀饺子皮的90后郭娜说。

“是呗!送给阿姨我吧,我喜欢。”57岁的卜秀梅搭话道。

“谁也不给,老太太我就戴着了,这可是小启的一片心意。”83岁的岳云凌边包饺子边说道。她头发花白,面容和蔼,身高不到1.60米,体重不足50公斤。

11月28日中午,阜新市太平区祥和社区岳云凌家里不时传来一片片欢声笑语,“安静”了5个月的家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岳云凌乐得合不拢嘴:“我老伴儿去世后,剩下我们四口人一起生活,可自从郭娜出嫁后,卜秀梅也不怎么在家住了,就剩下我和小启,一天这个闷啊!”

长托婴儿变成外孙子

说到家庭人口的变化,岳云凌边包饺子边回忆起往事。

1982年,46岁的岳云凌从街道办的企业领回950元钱后,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那时,她的3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她家还没有搬迁上楼,偌大的一个院子和数间平房只剩下她和老伴儿住。看到家附近很多上班族照顾幼儿难,自家的房子又空着好几个房间,岳云凌萌生了开办托儿所的想法。“就是带孩子,根本雇不起老师,中午挨个哄睡觉,一天保证吃饱喝好。”岳云凌说。

因收费低,托儿所开门营业就大受欢迎,很多困难家庭将孩子送来。一天早上,一位坐着轮椅的中年男子敲开托儿所的门,他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男子介绍说,自己患有小儿麻痹,孩子妈妈生下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他靠修鞋为生,养不活孩子,想送孩子来长托。看到岳云凌迟迟不语,男子眼泪汪汪地说:“我定期送托费来,你就帮我养着吧,养好养不好都不怪你。”

襁褓中骨瘦如柴的男婴唤起了岳云凌的怜爱之心。想到孩子在托儿所起码能不挨饿受冻,岳云凌答应了这个男子。这个男婴便是李英启。

“起初,小启父亲按月送来十几元托费,可后来再也没露面。听人说,他意外死亡了。” 岳云凌说。

李英启成了一名孤儿。为他买奶粉,换季时买衣服,岳云凌更加悉心地照顾他。可李英启长到4岁,连拉屎撒尿都不知道言语,岳云凌带他去医院检查,才得知李英启是个智障儿。

诊断结果让岳云凌陷入悲痛,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李英启的爱。她几乎花光家里积蓄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明显。

一晃几年过去了,李英启到了上学的年龄。岳云凌找到小学校长,好话说了一大堆,学校总算收下了李英启。念到小学五年级时,李英启实在跟不上学习进度,最后只好退学了。

一天凌晨,李英启生病了。岳云凌背着他,在漫天飞雪中一滑一拐地来到医院。当针扎进李英启的血管里,孩子傻傻地喊疼。岳云凌抓起孩子的手贴在自己的脸上说:“苦命的孩子,有姥姥在,你啥都别怕啊!”此后,岳云凌正式办理了收养他的手续。

收留精神疾患女及其女儿

“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曾在奶奶办的托儿所里待过。”岳云凌的讲述唤起了郭娜的记忆,她放下擀面杖,站起身,捋了捋因低头擀面而散乱的秀发。眼前的郭娜出生于1990年,身高1.70米,面容秀美。郭娜的妈妈卜秀梅笑着说:“把郭娜养大成人,是老太太的功劳,我没尽到责任啊。”

1994年的一天,卜秀梅披头散发、满脸污垢地来到岳云凌家,进屋就嚷着给她腾间房住,还说三四天没吃饭了。从卜秀梅凌乱的讲述中岳云凌得知,卜秀梅因与丈夫离婚受到打击,精神变得有些不正常。“同样是女人,我很同情她。”岳云凌说。从此,卜秀梅带着4岁的女儿郭娜住进了岳云凌家,郭娜称岳云凌为“奶奶”。

无论是收养李英启,还是收留卜秀梅母女,岳云凌的丈夫汪国禄都不是很赞同,因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他们有3个儿女,虽然都已成家立业,但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难处——大儿子夫妻双双下岗,孩子正在上大学,小儿子离异,女儿家境也不算太好。

收留卜秀梅母女后,岳云凌的日子过得更苦了。一家五口人要吃饭,还要给卜秀梅治病,汪国禄的退休工资根本不够用。为了让孩子们有吃有穿,岳云凌到火车道旁捡煤渣,回家后再掺上锯末和黄土做成煤球,背到市场上去卖。岳云凌说,苦点累点都不怕,最怕卜秀梅和李英启同时在家,他俩一言不合就会打起来。一天,两人又打起来,吓得岳云凌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求他们别打了。岳云凌的大儿子回家看到这一幕,气得大吼一声:“今天必须得清理队伍了!”卜秀梅一听到这句话马上说:“清理吧,我得把老太太带走。”岳云凌说:“你们再打架会把我气死的。”李英启听到姥姥这样说,立刻松开抓着卜秀梅头发的手说:“姥姥要死了,我也不活了。”

此后,卜秀梅和李英启再也没动手打过架。这件事,也让岳云凌知道了她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从五口之家到祖孙相依为伴

2003年,岳云凌患病多年的老伴儿去世,对于这个特殊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困境,儿女们都劝她去儿子家颐养天年,可岳云凌总是坚定地说:“不,我不会扔下他们不管。”

街道和社区干部看岳云凌生活得太苦太累,提出把李英启送到福利院,把卜秀梅送到亲属家,可岳云凌都拒绝了,“他们跟我生活了这么多年,我对他们、他们对我都有很深的感情,只要我能吃上干的,就不能让他们喝稀的。”

2005年4月,阜新棚户区改造工程竣工后,岳云凌住进了70多平方米的两室楼房。李英启住北屋,岳云凌、卜秀梅和郭娜挤在南屋。

住进楼房后,家里的花销增多了,懂事的郭娜没心思再继续读初中,主动退学外出务工。“郭娜这孩子太仁义,一个人在外地打工还总惦记家里,时常给我打长途电话问家里情况,叮嘱我注意身体,每次回家都给我买营养品。”岳云凌哽咽着说,“这孩子聪明,在教育上我们再努力努力就好了。”

“这不也挺好嘛!奶奶,你别责怪自己了。我能健康地长大已经很满足。”郭娜拉着岳云凌的手安慰道。

时光飞逝,转眼间,郭娜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挑来选去,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并步入婚姻殿堂,今年9月生下一个儿子。卜秀梅经过多年服药治疗后,精神疾病得到缓解,如今大部分时间用于照顾她生病的母亲。热闹的五口之家,只剩下岳云凌和李英启两人相依为伴。

“别看小启长得瘦,其实挺有力气。”岳云凌指了指堆在门口的秋菜说,“这些白菜和土豆有100多公斤,都是小启一个人搬到三楼来的。”

岳云凌说:“小启脾气大,生气时我都得离他远点。他平时很温和、孝顺,我生病他知道给我买药,每天晚上还给我端洗脚水,偶尔还在网上买小礼物送我。我有退休金,小启有低保,我们相依为伴的日子过得挺好。”

从最初收养李英启,再到收留卜秀梅母女,没人知道岳云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她默默地奉献着。这个特殊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辽宁省文明家庭,岳云凌被授予辽宁省道德模范和阜新市“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

补记

为爱接力

“我46岁收养李英启,58岁收留卜秀梅母女。”在谈及家人是否支持她时,岳云凌对记者说,她的3个儿女都心疼她,不忍心她再挨累, “我就开导他们说,你妈也没干啥坏事,咬咬牙我能坚持下来,等小启、郭娜都长大了,我就清闲了。”

说归说,实际上岳云凌至今也不得清闲。有未婚的李英启在家,即使83岁了,岳云凌还得当“大管家”。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年迈的岳云凌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一晃37年过去了,岳云凌说,郭娜已经成家,有人疼爱,卜秀梅精神状况好转很多,并有了退休金,她们母女的生活不用再担心,现在最担心的是李英启,我们每天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是为了让他以后的生活有保障,“小启每月有低保500元,我每月只让他花300元,这样每月都能多攒点儿钱,利用这些年攒的钱,已经给他买了房子。”

岳云凌告诉记者,她已经把自己百年后的事情安排好,女儿答应她为爱接力,“要是我没了,她会把小启接到家中去,让他不失落,依然有温馨的家。”

“小启哥有困难时,我也会帮助他的。”开朗的郭娜接过话茬儿,接着她又回忆起往事,“奶奶在熬苹果罐头的时候,总是先看看爷爷在家不,如果他不在家,就偷偷给我们切苹果块吃,他要是在家,奶奶就把苹果核留得大大的,这样我和小启哥就能吃到苹果了。我明白奶奶的用心,她这么做可以看出她对我们有多爱。”

如今,郭娜的儿子已满两个月,一个多小时就需要给他喂一次奶。即使住在城北,需要换两次公交车,郭娜还是经常趁着孩子睡觉的时候,坐公交车去看望住在城南的奶奶。“要不我不放心,毕竟她这么大岁数了,走路越来越吃力,我回家时可以顺便给他们买点菜。”郭娜说,她一直对奶奶当初的收留心存感激,尤其是当妈妈后,更懂得抚养孩子的不易,“没有我奶奶,我就得流浪街头,感谢奶奶把我拉扯大。”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郭娜对记者说,虽然自己文化水平低,但是她知道做人最浅显的道理,就是与人为善,知恩图报,“做人得有良心和责任感。以后我要让孩子以太奶为榜样,学会感恩,与人为善,乐于助人。”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