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24 16:30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4日 01版 | 查看:1000次
他曾经远渡重洋,带领中国援非医疗团队,在津巴布韦开展了长达两年的医疗援助;他记得每一个住院患者的名字,熟知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极力挽救患者的生命;他长期坚持义务家访,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提高生活质量和实现人生价值。
他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副主任肖湘成。从医26年来,肖湘成不求回报,用无私奉献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医护工作者的仁心,用爱的火焰点燃每一个生命的希望。
“这是祖国的嘱托,也是非洲人民的期盼”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肖湘成向送行的妻子轻轻挥了挥手,转身走进了候机大厅。这一别,就是两年。
2011年1月8日,肖湘成带领中国(湖南)第1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抵达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开启了长达两年多的援非征程。
今年49岁的肖湘成自幼便有一个当医生的梦想。1993年从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他进入湘雅医院工作,成为一名肾内科医生。2007年,肖湘成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由于工作出色,肖湘成被医院任命为肾内科负责人。
2010年,湖南省组建第12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肖湘成积极响应号召,成为其中光荣的一员,并担任医疗队队长。
即便有了最大的心理准备,但现实条件还是让肖湘成有些吃惊。医疗队9名医生分别在帕里雷尼亚图瓦医院和哈拉雷中心医院工作。这是津巴布韦最大最好的公立医院,但依旧条件艰苦、设施简陋。
“病房里没有医生办公室,医生的工作台就是护士站或患者病床前的一块小桌板,医生的白大褂和办公用具没有存放点,我们就每天随身带着。”肖湘成说。
当地医生少,现代化医疗设备匮乏,放射科最先进的仪器是一台已使用10余年的CT机,由于没有放射科医生发报告,CT室已处于休业状态。
肖湘成带领队员克服重重困难,迅速投入繁忙的工作。
津巴布韦疟疾流行,一些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衰竭,随时可能致命。当地一名5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重症疟疾在一家小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引起急性肾衰竭、严重感染,他听说哈拉雷来了中国专家,便辗转来到哈拉雷中心医院就诊。
入院时,该患者已经连续一周没有小便,高烧40℃,情况十分危急。肖湘成立即将他转入重症监护室抢救,经过一周的血液透析、抗疟、抗感染治疗,该男子终于转危为安。
津巴布韦是艾滋病高发国家,普通人群感染率在16%左右;住院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占比为30%至40%。
中国医疗队先后有4名医生在工作中遭遇锐器刺伤,肖湘成也曾在接诊一名糖尿病患者时不慎被针头扎破手指。为了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锐器刺伤后确定为职业暴露的队员必须服用抗病毒药物28天。
“服药期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药物副作用明显,虽然一个月后检查结果为阴性,但要完全排除艾滋病必须观察6个月。”肖湘成说,“医生也是凡人,面对如此大的职业风险,也曾在心头蒙上一层阴影。但这是祖国的嘱托,也是非洲人民的期盼,我们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
援外两年,肖湘成带领医疗队做了大量工作,举行走遍津巴布韦大型巡回义诊,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救治驻津华人,有效防治伤寒疫情等。2013年8月16日,肖湘成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肖湘成说:“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他们以性命相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内科,83个床位,60台血透机,每天满负荷运转。来此就诊的是各病期的肾病患者,其中不少是尿毒症患者。
2017年5月,国际护士节与母亲节悄然邂逅。一位来自湖南永顺年仅27岁的护士准妈妈在主动脉夹层术并剖宫产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等症状,徘徊在生死边缘。
“一定要尽全力抢救。”医院有关专家会诊后,肖湘成召集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医护团队和心胸外科ICU医护人员,大家紧密合作对患者进行抢救。经过130个小时不间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终于创造生命奇迹,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母子平安。
“都说医者仁心。”肾内科护士长聂晚年说,有一次,一个肾功能衰竭患者到肾内科来就诊,该患者同时患有水痘,科室医护人员随时都有被传染的危险。就在大家犹豫的时候,肖湘成亲自联系医院感染科,并嘱咐大家做好防护措施,把医疗设备搬到感染科为该患者进行血透。“其实,我们可以婉言拒绝,可是肖湘成却宁愿自己麻烦,也不愿意让患者失望。”
肖湘成说:“到我们这里来看病的患者,大多数是病情凶险的重症患者。患者满怀希望相信我们,他们以性命相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
在湘雅医院,还流传着一段肖湘成医生和“透析男孩”共续生命之歌的佳话。
邹勇松是长沙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6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持有者,同时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
邹勇松从小患有肾炎,他并不富裕的家庭,一直要拿出部分收入给他治病。虽然饱受病痛的折磨,但邹勇松一直积极向上,刻苦学习。2011年他考入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5年他成为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
2017年下半年,邹勇松的病情恶化,被诊断为尿毒症。经过多次检验,家人们均不是最合适的肾源。邹勇松只能通过腹膜透析维持生命。为了节省开支,在和同学合租的房子里,邹勇松给自己做“自疗”。
“他弄了一个帐篷,自己购买了加温箱、紫外线灯等设备组成一个简易透析室,每天在里面做4次透析。”初次见到邹勇松时,肖湘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一定要帮帮他,帮帮这个阳光向上的男孩。”
2018年初,肖湘成把邹勇松接到湘雅医院住院治疗。他带领肾内科多名医疗专家多次对他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指导。两个星期后,邹勇松的病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肖湘成积极为邹勇松申请公益关爱项目基金支持,资助他1万元医疗救助费用。2018年底,邹勇松顺利完成肾脏移植,目前状态良好。
“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称得上好医生”
10月1日,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庆典,湘雅医院肾内科给每一位患者送上了一个寓意“平安健康”的红苹果。
一束娇艳的鲜花,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张写满祝福的卡片……在每一个重要节日,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佳节里,肾内科都会给患者送上一份甜蜜的祝福。在肖湘成的倡导下,这个充满爱的传统,在肾内科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人心都是肉长的。”肖湘成说,“我们对患者多一份关怀,患者也会对我们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其实并不难。”
肾移植是尿毒症病人最合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缺乏,肾移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全国每年接受肾移植者仅有5000多例,大约每150个等待的病人,只有一人可能得到肾移植的机会,而供体短缺已成为限制器官移植的一个瓶颈。因此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需要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他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更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负担。”作为一名肾病科医生,肖湘成能深深体会每一位患者所饱受的疾病之苦。
2016年2月,肖湘成在湖南城步调研时发现,城步的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高且治疗非常麻烦,全县只有城步县中医院有5台血透机,患者透析需要排队一个月才能排上号。
“正常情况下,一名尿毒症患者至少每周要做2至3次透析。光排队就要一个月,叫他们如何等得起?”为了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肖湘成在湖南省卫健委的支持下,联合湖南各大医院专家在基层大力开展腹膜透析,使患者在家就可以进行透析。
3年多来,腹膜透析工作的开展已覆盖湖南省所有县级医院,造福当地终末期肾病患者,此举为推进分级诊疗,健康扶贫、精准扶贫做出了典范。在肖湘成的带领下,湘雅医院组织专业医务和社工团队,通过与省内17家公立医院合作,广泛开展医疗帮扶、健康宣教、社区义诊等综合医疗服务,为贫困尿毒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全人力支持与救助,传递健康理念,积极培训基层医护人员,并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重症尿毒症患者及其家庭,增强患者生活和康复的信心。
作为主要负责人,肖湘成还牵头成立了湖南省肾病联盟,引领120余家市县级单位,旨在提高全省肾脏病的诊治水平,重点推进区域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同质化培训、协同创新等工作。
26年来,不管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肾内科医生,还是作为肾脏病专家和科室负责人,肖湘成始终记得湘雅名医、博士生导师周巧玲教导的一段话:“做医生首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崇高的医德。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称得上好医生。”
(本报记者 龙军 禹爱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