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同:退休音乐教师16载精心培育25朵昆曲“小梅花”(图)

发布时间:2019-11-09 20:0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10月30日 | 查看:1092次

人物故事:

  (敬业奉献)江苏徐允同:退而不休16载,精心培育25朵昆曲“小梅花”

  个人简介:徐允同,女,194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退休音乐教师,居住在昆山市玉城新村。

  她,不忘初心,坚持梦想,为了传承“百戏之祖”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60岁开始自学昆曲;她,退而不休,耕耘不止,创立千灯镇“小昆班”,钻研出一套昆曲教学体系,在昆曲文化传承之路上默默耕耘16载;她,德艺双馨,播种希望,用爱关心每位学生的成长进步,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精心培育出25朵昆曲“小梅花”……2013年荣获“昆山好人”称号,2016年获评昆山首届“最美人民教师”,2018年入选“苏州市十大女杰”。

  详细事迹:为圆“昆曲梦”,她 60岁开始自学昆曲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在位于古镇千灯的“小昆班”练功房,时常传出略显稚嫩而又柔美旖旎的昆曲唱腔,小演员们边咿呀学唱边翩翩起舞。头发花白的徐允同穿梭在孩子们中间,一字一句地教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指点,和孩子们一同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昆曲这一“百戏之祖”的艺术魅力中,完全忘了自己已是古稀之年。

  “是那处曾相见,相逢即结缘。”时光回溯到2004年,在百戏之祖——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的第三年,作为昆曲故里,昆山千灯镇欲组建面向小学生传授昆曲的“小昆班”,来传承和弘扬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来容易,可实施起来却非易事,特别是对昆曲这一“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的传承更是难上加难。经过有关部门的再三考虑,创办“小昆班”的重任落到已退休的徐允同身上。

  时年59岁的徐允同是土生土长的千灯人,得益于古镇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特有的家风传承,她对传统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早在1989年,作为千灯中心校的一名音乐老师,为传承传统文化,她就自行组建了一支学生民乐队,并于1993年进京演出,以特有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民族乐曲的魅力,引起巨大反响,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先后对其事迹进行报道。

  尽管如此,但对昆曲,徐允同却不了解,称得上是“昆曲盲”。可面对筹建“小昆班”的任务时,对传统文化心怀敬意的她没有望而却步,而是知难而上,并为了“小昆班”,在60岁颐养天年的时候,开始自学昆曲。

  她辗转上海、苏州等地,拜访专业的昆曲老师,求得老师的原唱录音。回家后,一遍遍地听,写下曲谱;又一遍遍地听,跟着发音学习唱法。她还买来专业的书籍进行研究,反复进行发声练习,“逼”着自己练就专业吐气、发声。

  不仅如此,在每个周末苏州昆剧团专业老师来给小昆班上课时,经老师同意,徐允同用自费购买的摄像机,把老师授课的内容全程拍摄下来,课后自己反反复复地回放学习,仔细揣摩领会老师的每一句唱腔、每一个动作,再把自己领悟学习到的要领一一教授给学生,钻研出一套独特而实用的“昆曲唱法”教学体系。

  就这样凭借着一份文化担当的责任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她从一个“昆曲盲”渐渐变成大家公认的“昆曲筑梦人”;“小昆班”的课程也从一开始依赖剧团的专业老师,到渐渐地由她独当一面。

  为办“小昆班”,她退而不休整整16载

  许多个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徐允同忙碌的身影便出现在“小昆班“的练功房里。从拖地板、整理道具、烧水、排课表到教孩子们练声、唱词、走台步等,事无巨细。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到的唱词。对于徐允同来说,对昆曲和“小昆班”便是这不知所起的“情”。自接手“小昆班”起,她舍弃小家,全心投入,默默耕耘16载。

  昆曲教学就像水滴石穿,没有十足的耐心是行不通的。为此,徐允同从未松懈。

  在昆曲学习中,孩子们对于昆曲唱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剧情里出现的景物、景象大多是虚拟的,需要靠演员通过手、眼、身、法、步来进行表达。就好比在表演《牡丹亭》“游园”片段时,既要能表现出杜丽娘和春香优美的唱腔和身段,还要能传递出身处满台姹紫嫣红、繁花似锦春色环境里的喜悦。这成了徐允同教学昆曲时的第一大难。为了让孩子们能理解并很好地表达出来,她没少下功夫,一面耐心地给小学员们讲解剧情,一面寓教于乐、想方设法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讲解表演技巧,直到孩子们心领神会,烂熟于心。

  由于“小昆班”是课外兴趣班,摆在所有小学员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学好数学、语文、外语等各科文化知识。因此,徐允同遇到的又一个难题是如何让孩子们“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为此,她又想出“见缝插针”“守株待兔”的方法。所谓“见缝插针”,就是尽量把课间、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如有小学员遇上音乐课,她就利用这一时间给她“开小灶”。所谓“守株待兔”,就是一有空,她就守在学校里,看到哪位小学员空下来,她就教上一段。

  徐允同的父亲已是90多岁高龄,而且体弱多病,需要照顾,但她因为担心影响到“小昆班”的训练而很少请假,经常是利用训练间隙及下午休息时间家里学校两头跑,实在不行就让老伴和子女一起分担。为了病重的父亲和“小昆班”孩子们的成长,再忙再累她也默默坚持着。后来,在含泪送走病逝的父亲后,她更是一心扑在“小昆班”的日常训练之中。

  辛勤耕耘,不问收获。16年来,徐允同教授的“小昆班”学员已不下百人。这其中,既有本地人,也有新昆山人,虽然大家“南腔北调”,但在徐允同的陪伴和传授中,他们都能字正腔圆地传唱昆曲,在传承昆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徐允同也乐在其中,她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能够授课育人,又能传承民族文化,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意义!”

  弘扬“大美昆曲”,她精心培育25朵“小梅花”

  在徐允同眼里,“小昆班”的学生就是她自己的孩子。徐允同除了给予孩子们业务上的指导,也教给他们合理分配时间以及人生道理,在日常教学中,对孩子们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演出结束后,她要亲自把每个孩子送到家长手里才放心。孩子们也喜爱上她的课,心里有什么“小秘密”就和她说。

  “小昆班”学员杨优,身世坎坷,10岁时父母双双离世。但她在昆曲表演上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为此,徐允同不仅时时给予她鼓励,更不断地在生活、学习上帮助指导她。在徐老师的加倍关怀和自己的刻苦训练下,杨优很快成了学校里数一数二的“名角”,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此后,她相继获得“三好学生”“最美少年”“江苏省十大美德少年标兵”等荣誉称号,并成为第十八届戏曲“小梅花奖”金奖得主。如今,她已被苏州戏曲学校破格录取。

  在徐允同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像杨优一样的孩子在昆曲传承的道路上脱颖而出。截至目前,徐允同共培育出25朵昆曲“小梅花”,“小昆班”平均每年演出超过50场,多次在比赛中获奖,曾受邀赴香港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十五周年综艺盛典并获演出金奖。

  满园春色最撩人。徐允同就像一束温暖而明亮的烛光,引领着“小昆班”学员走入昆曲艺术的殿堂。她还积极推广“茶盘舞”等特色传统文化,在千灯炎武社区设立昆曲工作室,向小镇居民义务教授昆曲声腔和唱法。2013年,徐允同荣获“昆山好人”称号,2016年获评昆山首届最美人民教师,2018年入选“苏州市十大女杰”。

  昔日,古镇千灯,“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发源于此;今天,还是在千灯,以徐允同为代表的昆曲传承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小昆班”的孩子们身上播种下昆曲梦的种子。

  在一代代“昆曲人”的传承下,昆曲这一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能以更为强劲的姿态,传承历史,存活当代,走向未来。

  宣传报道:

  1.戏剧网《走近“小昆班”创始人——徐允同》http://www.xijucn.com/html/kunqu/20141106/62622.html

  2.江苏新闻网《兰馨雅韵育"梅花"——"昆山好人"徐允同》

  http://www.js.chinanews.com/ks/news/2013/1203/705.html

  3.江苏文明网《徐允同:让更多人和我一起做“昆曲梦”》http://wm.jschina.com.cn/9654/201410/t1713756_1.shtml

  4.苏州文明网《徐允同:让更多人和我一起做“昆曲梦”》

  http://sz.wenming.cn/whsz/201410/t20141016_1401551.shtml

  5.苏州妇女联合会《昆山千灯退休女教师徐允同获评第五届苏州市“十大女杰”》

  http://www.szwomen.suzhou.gov.cn/jczx/201803/t20180309_967367.shtml

  6.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昆山市】 白发园丁 爱心育苗——记退休教师徐允同辅导“小昆班”的事迹》http://www.ggw.suzhou.gov.cn/index.php/Home/Index/content?id=6002

  7.昆山日报《退休教师徐允同入选“苏州市十大女杰”》http://epaper.jrkunshan.cn/html/2018-03/14/content_9_4.htm

  8.今日昆山《10年义务教出14朵“小梅花”》 http://www.jrkunshan.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3070&extra=page%3D1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