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春:耄耋老人始终坚守教育和公益事业一线关心下一代(图)

发布时间:2019-03-02 14: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3月2日 | 查看:2371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杨义春,1932年生,原清河区政协退休干部,现任中华诗词学会、毛泽东诗词协会会员,淮安市政协特聘文史委员,城中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

  事迹简介:杨义春1993年退休以来,积极发挥余热,重新编排《淮安方言与普通话》一书,让市民在学习普通话时更方便和快捷。参与筹建区关工委,关心青少年传统教育,编写书籍《无产阶级革命家轶事选编》和《历史上的今天》,深入中小学作巡回报告,受益人群超万人。他关心城市建设,热心公益事业,多次为特困生、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捐款,还发动多名老党员一起和城市“牛皮癣”做斗争长达16年。如今虽已87岁高龄,却仍然精神矍铄,坚持在写作、教育和公益事业的第一线。2014年,国家发改委研究院授予其“新中国建设功勋人物”称号,并受邀赴京出席表彰大会暨国庆65周年庆典。

  杨姓祖宗留下一条家训:“守祖宗清白二字,教子孙耕读两行”。杨义春的祖父将这条家训,用大红纸写成对联,贴在堂屋后墙祖宗牌位的两旁。杨义春六岁认字,就是从父亲让他背诵这条家训开始的。他父亲常说:“不读书,无以知礼;不知礼,无以为人。”如今已是87岁高龄的杨老仍然精神矍铄,坚持在写作、教育和公益的第一线。

  “推普”:少年到白发坚持半世纪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杨老一直钟情语言研究工作。如果说年轻时是专注工作,那么退休后,杨老则是绽放“余热”,他致力于找出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让市民在学习普通话时更方便和快捷。

  1956年起,杨老在当时的苏北师专任教,教现代汉语和方言调查。“当时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开展方言普查工作,淮阴地区的方言普查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杨义春说。承担了淮阴地区方言调查任务后,他就利用寒暑假深入到淮阴各县市,走村串户,开展方言调查,在此基础上,于1960年编写了《淮阴人学习普通话手册》并出版。

  这本书在当时“推普”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时间急促,此书内容略显简单。虽然后来因工作变动离开教坛,但杨义春对“推普”工作仍“耿耿于怀”。尽管多年来工作变动、住房拆迁,前后搬家数十次,当时收集的记音材料却只字未丢。

  杨义春退休后,2000年清河区编写《清河区志》约他撰写“方言”一章,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杨老把40多年前的原始调查材料翻了出来,又着手采集方言词汇,补充修正疑难语音。他身边备一个小本子,听到谁在讲话中用了一个方言词汇,立马掏出小本子记下来。夜间一觉醒来,想起一个词汇,又立马开灯下床,将其记录在案。

  2004年10月,《淮安方言与普通话》一书出版,此时,时间跨度整整48年。该书出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许多高校教授、语言工作者对该书都给予高度评价。

  “树人”:为百年大计虽老不敢辞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1993年,杨老退休后,欣然接受原清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邀请,参与区关工委筹建工作。自此,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成为了杨义春退休后的“工作重点”。

  思来想去,杨老决定从自己最擅长的方面——编书入手。为了贴近小读者,增加趣味性,他辑录了马、恩、列、斯到毛、刘、周、朱等开国元勋及一些革命先烈的故事共85篇,编写成《无产阶级革命家轶事选编》;此后,杨老在三年时间里又马不停蹄地编制了另一本书——《历史上的今天》。辛勤编写的书出版了,为了扩大影响,使更多人从中接受教育,杨义春以这两本书为教材,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先后做报告几十场,听讲受教育的超万人,市区一些中小学还以他的书作为每周升旗仪式讲话参考材料。

  2003年,杨义春搬入城中社区居住后,主动与社区一起开办了专门针对青少年的《道德讲堂》,杨义春担任起义务主讲人,这一讲就是15个春秋。平常每周六上午、寒暑假,都会专门开班,杨义春老人在《道德讲堂》上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讲名人轶事、讲传统诗词。多年来,杨义春向社区青少年之家捐赠图书近100册。城中社区连续多年,无青少年犯罪,杨义春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公益”:霞染桑榆善心不老

  杨义春一直是“大爱”的践行者。多年来,他默默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城市建设,并常常主动向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2005年5月,杨义春受台湾淮阴同乡会秘书长任振宗老先生的委托,寻找已经失落30年的丰济仓石碑。杨义春经过走访老居民,得知该石碑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扳倒扔到淮安市实验小学院内乱石堆中。杨义春赶到实小,见建筑工人正在平整操场,掘土机正将那堆乱石往汽车上翻倒。杨义春请人帮忙,用铁棍翻了20分钟,终将石碑翻了出来,保护了文物。他还把访得的有关丰济仓的资料加以整理,写成《今昔丰济仓》和《南粮北运中转库,明清天下大粮仓——从常盈仓到丰济仓》两篇文章,先后在《淮海晚报》和台湾《淮阴文献》上发表。

  2005年,杨义春出版专著《淮安方言与普通话》一书,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市政府发给奖金1000元,杨义春当即交给市关工委,资助白马湖中学特困生沈长艳同学。

  2008年,汶川地震,金秋岁月俱乐部在夕阳广场举行募捐活动,杨义春捐款400元。

  2014年,清江浦区爱心服务社前往福利院慰问残疾人沈明慈。沈明慈喜欢写诗,杨义春将自己创作的诗集及其它词典等诗刊、书籍40余本和学习用品赠给沈明慈。从此,他和沈明慈结成忘年交。他经常前往福利院,帮助沈明慈写诗改诗。沈明慈也经常写诗发给杨义春,杨义春总是认真修改后,跑到福利院交给沈明慈。

  2015年,南门社区居民倪某某患白血病,杨义春得知后,与清江浦区爱心服务社志愿者一同前往倪家慰问,带去慰问品,杨义春本人捐款500元。

  2018年年初,我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号角吹响。作为一名年龄最长的志愿者,清晨,杨义春就带上红袖章、拿着小铲子出门开始清理社区周边的小广告。其实,从72岁到87岁,这件事杨老已坚持了16年。杨义春第一次铲除小广告,是因为一面才粉刷完的墙壁隔日便被人贴了小广告。这么好的环境被破坏,他觉得很可惜。就是从那时起,他决定跟小广告“势不两立”。一个人力量有限,杨义春便发动社区的8名老党员一起动手,和城市“牛皮癣”做斗争。只要发现小广告,大家一起动手,走一路、清一路。

  2018年7月,当选新时代淮安好人后,杨义春老人领到了一笔奖金,奖金刚拿到手,他就专程送到了因遭遇车祸而导致家贫的淮安区钦工镇困难户陈专兰的家里。

  对于杨义春老人的志愿服务,他的老伴和子女也从开始的不理解变成了如今的全力支持。“开始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有点不理解,已经退休了应该在家享享福了。可是他还是要这样做,我们现在也支持他,他也是做好事。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奉献。”杨义春的老伴说。

  一抹“夕阳红”,染红“一片天”。虽然已经87岁高龄,但杨老却用行动一直践行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无疆。他表示自己的人生理念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爱心,换来幸福。”

来源:江苏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