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明:农大教授数十年扎根山区扶贫 被农民誉为“点金师”(图)

发布时间:2019-10-30 22: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10月30日 | 查看:1263次

人物故事:

  高致明,1960年2月生,中共党员,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教授,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学科带头人。

  “他是扶贫路上的‘点金师’”

  豫西山区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历史上诞生过医圣张仲景等大家。但由于豫西山区地理位置等原因,这里的经济状况一直欠佳,河南的国家级贫困县大多都集中在这里。与此同时,河南的中药材产业也远远落后于安徽等周边省份,好药难出山,出山卖不上价,以至于在很长一个时期,豫西当地百姓是守着宝库讨饭吃。

  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而改变有时就源于一种机缘。

  1987年,这是高致明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学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的第二年。这一年,国家开展了第二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专业相关的高致明参与了这项工作,并在普查中对中草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此和中药材结缘,并一头扎进了中药材王国。

  此时的河南农业大学还没有中药系,高致明在中药材方面的研究还仅仅是个人兴趣爱好。不过到了1998年5月,上级选派高致明到方城县担任科技副县长,这个角色使高致明在中药材研究和实践方面达到了一个完美结合。

  方城古称裕州,400公里伏牛山脉与250公里桐柏山脉交汇于此,形成山区半包围式的天然屏障,造就了丰富的药材资源,境内现存野生中药材品种达800余种,特别是该地盛产丹参,品质优良,疗效显著。作为科技副县长,高致明就把培育方城丹参产业作为抓手,从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所引进专家,开展了系统的丹参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研究,最终实现了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抚育、就地保护及栽培三者的完美统一,完全克服了野生药材滥采滥挖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促进河南省中药产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1年卸任副县长的高致明又被聘任为方城县农业科技顾问,成功推出方城道地药材品牌“裕丹参”,并使该品牌成为河南地道中药的一张靓丽名片并得到迅速推广。十余年来,方城“裕丹参”年均种植面积5万余亩,药农生产的丹参全部销往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西制药,每年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达千余万元,成功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谐共赢的目的。

  在地处浅山丘陵区的河南省渑池县东天池村,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旮旯”,过去老百姓靠天吃饭,一亩地一年下来只挣个五六百元,“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成河把肚填”是村民生活的写照。受制于历史与现实问题,当地干群空有一腔致富热情,但始终没有找到脱贫路径。

  2013年,在外工作的郜龙蛟嗅到了中药材种植的商机,回乡创办了河南天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累计流转了5000亩土地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高标准育种育苗基地。但是技术怎么办?创业之初,郜龙蛟就富有远见地找到了高致明教授。

  “找高教授真是找对了!”因为高致明的第一时间跟进指导,郜龙蛟的中药材种植没有走弯路,而是一举成功,一年比一年好。如今,公司在高致明教授指导下,丹参、红花、黄芪等药材种植大获成功,不仅公司获得巨大经济效益,而且每亩土地也因为中药材高附加值产生约5000多元的利润,直接带动了8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

  在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高致明指导横涧乡畜牧村连翘扦插育苗一千多万棵,五十多万棵种子苗,每株节约成本1角钱,就帮当地老百姓节约了成本150多万元;在卢氏县双龙湾东虎岭村,他为100多户农民指导连翘丰产修剪技术,户均收入增加2000多元;在国家级贫困县嵩县,他指导的丹参种植第一年就推广5000多亩;在国家级贫困县南召县,他指导河南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中药材白及、石斛和黄精林下种植等进行精准扶贫,取得了很好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豫西山区一个又一个中药资源发展项目落地,一个又一个种植基地的扩展,一户又一户农民依靠种植中药材摆脱贫困,高致明成为了河南中药扶贫的领路人,“高老师说种啥就种啥,只要他来教,种啥啥都能成”,豫西药农们还将高致明誉为“伏牛山上的‘点金师’”。

  “他是最接地气的大教授”

  “接地气”是所有和高致明教授接触过的人一个共同的感受,没有例外。而这种气质,是源于高致明从来没有把自己游离于土地、游离于农民。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高教授真真正正走到我们老百姓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我们药材种植,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这才是最接地气的大教授!”

  嵩县车村镇范留栓是当地有名的“能人”,从十几年前的走村串户收药的小生意人到现在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他是农村先富带动后富的典型。2010年,范留栓在一个培训班上认识了高致明,然后一下子“就被高老师的学识和讲课态度折服了”。8年来,范留栓在高致明教授的帮助下药材种植风生水起,现在已经是有着百余户农民加盟的专业合作社,药材种植面积5000余亩。

  说到高致明的接地气,范留栓还提到了今年上半年的一次培训。这些年嵩县也开始尝试丹参种植,但是成活率非常低,大家非常困惑。“然后县农业局就请来了高致明教授,现场传授我们‘两压法’和“断根法”,讲得十分通俗易懂,关键是态度那叫一个好。我们这些农民一下子觉得没啥距离感,上着课都往前面挪,最后都围到高老师身边了,到晚上十一点都不让他去睡觉,他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反而和我们拉呱到半夜。”

  伊川县崔有敏在当地种植药材,2012年时,他种植的1000多亩党参集体得病,“都着急上火了!”经过同行搭线,崔有敏联系上了高致明老师,“当时这个事我印象比较深啊,大概是上午十点左右,高老师带了六七个学生直接到我地里,一看就诊断出是结线虫病,立即给我和学生解释结线虫病是为什么得的,怎么防治,非常细致的阐述。”

  崔有敏现在提起来还是一肚子感谢,他说自己是个农民,当时也不认识高老师,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就很负责”,更没想到“后来才知道人家是河南省药材届的大人物啊!”

  “他是做事不求回报的活雷锋”

  中药材的种植商机巨大,可以说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可以坐收渔利,很多有名的药材商都是以此赚得盆满钵满。但高致明教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在中药材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却没有去申请一项专利,而是用最浅显易懂的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培训或者田间交流中倾囊相授,毫不保留。

  “专利,我向谁收?向老百姓收吗,你能忍心?”每每提起这个问题,高致明教授就会有些激动,在他的观念里,和土地和农民有关系的就不应该收费。

  高致明的确在用实际行动验证着他说过的话。数十年来,他主持各种扶贫及示范推广项目十余项,培训农业推广人才累计万余人次,将丰富的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农民和企业生产基地,甚至直接通过河南省广播电台等媒体将其他人可能视若珍宝的核心技术大大方方传递给有需要的每一位农民。

  最让人感动的是,高致明把农民当亲人、当朋友,他的电话是种药农民的热线,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总有农民咨询。妻子为了他的身体,还关闭过他的手机,他说“农民不容易,老百姓也是考虑好久才给你打电话,咱不能让他们失望。”

  药农崔有敏说,当年高教授带着学生忙了大半天,帮他解决了那么大的问题,但在盛情相邀之下,高教授仍然拒绝了去饭店吃饭。这个已经过去6年的事情让崔有敏到现在还是万分感慨,“高老师人确实很好,没有一点大家的架子特别平易近人。通过这一次次的接触我们之间也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成为了终生的朋友。”

  2016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确定了以连翘种植为主的脱贫计划,聘请高致明为技术指导。2016、2017年他多次到卢氏进行技术指导,尤其是7、8月份连翘扦插育苗时节,他拖着病体,不顾老伴儿的反对,经常连续几天顶着酷暑,中午不休息,每天行程上百公里的山路。

  “虽然很累,但看到农民在约定地点顶着太阳、饿着肚子等候专家辅导种植技术,那期盼的目光足以化解疲劳。”高致明教授说,“看到农民就来劲。”

  高致明心疼农民,见不得坑农害农的事情发生,即便是不可抗力,他都愿意去尽力尝试改变。为了让农民安心种药、实在赚钱,让中药产业能够做大做强,高致明教授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积极联系销售商,以获得第一手的药材种销市场行情,给农民合理化建议。2010年12月,在他的帮助下伊川县红桃山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药材丰产又增收,合作社的农民朋友们敲锣打鼓送给河南农业大学一面写着“逢盛世农大农民结联姻,帮技术种百草药农放心”的锦旗。

  多年来,八百里伏牛山几乎每一座山每一条溪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不仅为山区百姓送上“金饭碗”,还传授乡亲们“点金术”,让广大豫西山区贫困户依靠中药材种植脱了贫,致了富,真正将论文写在崇山峻岭,写在扶贫的道路上,兑现着那份简单初心和朴实的承诺,在百姓心中树立了诚信友善的丰碑。高致明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三创一带”科普惠农优秀组织工作者、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感动中原十大教育人物”“河南好人”等光荣称号。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