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25 22:03 | 来源:雷锋微平台 2019-10-24 | 查看:9902次
作者 | 王志新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武汉体育中心主场馆建设艺术品创作,整体构思围绕“潜古 · 开今”、“古进 · 今出”的立意形式,作为艺术品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文化线索,即:军运会开幕式场馆广场主入口,铸铜雕塑《孙武》像和军运会闭幕式场馆正厅铸铜雕塑《雷锋》像。现代世界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创作的雕塑作品——作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首章《孙武》像与军运会闭幕式尾声《雷锋》像遥相呼应,彰显世界东方兵学鼻祖孙武与人民英雄雷锋崇高的思想境界跨越时空在此相逢,超越军事,朝向哲学、智慧与庄严使命;超越文化与种族,朝向为人民乃至全人类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古今一脉相承,守护家国天下,铸就人类和平。
为什么是孙武
2017 年 1 月 18 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
演讲中习主席指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
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军事观、自然观、哲学观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将东方兵学鼻祖孙武的形象立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场馆广场,提纲挈领、契合主题、统帅全篇,一方面是因为其所著堪为军事史圭臬之作的《孙子兵法》被世界军事理论家、研究者奉为圭臬目前世界上已有 30 多种语言的《孙子兵法》版本,其影响力和知名度正在世界文化深化交流发展的背景下纵横四海,驰骋古今。另一方面孙武军事思想注重虚实、变化、全胜、辩证的理念早已超越军事谋略层面,蕴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智慧和不战、慎战的人文思想,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体现了现代世界军事思想发展的核心理念。
《孙武》像是中国当代艺术链接传统思想观念并由中生成新时代气象的结晶,在国际军事文化交流上,《孙武》像是呼唤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丰碑,在世界未来文化景观上,《孙武》像是朝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制史诗。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场馆广场《孙武》像,吴为山先生以传神达意的方式塑造了这位中国兵圣的形象,孙武形象清矍,束发戴冠,迎风而立,疾风鼓荡起宽大的衣袍,一派儒雅清高的文人风骨。与很多孙武的艺术形象不同,作者在表现这位常胜将军时,赋予的表情不是意气风发的英武之气,而是面容凝重,陷入悲天悯人的沉思。见惯了出生入死,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经历狼烟纷争,更懂得和平的可贵,故而孙武主张“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贵以“不战”而获胜。
塑像中孙武右手持剑立身,左手背于身后手持简牍,彰显这位东方兵圣秉持“文武之道”,含蓄的隐剑与显见的简牍兵书,显隐相顾,一张一弛,似乎意在表明,亮剑未必有所指,这一形态显现的丰富讯息比起直击敌人更有意味、更具价值。剑,自“虚”处着手,自崇尚和平的军事思想深处向外生长。表达了尚武而不黩武,“不战而屈人之兵”,雕塑定格在虚实相生的瞬间——中国风骨、东方气韵、文武之道,极为传神的捕捉了兵圣孙武军事思想的灵魂。
透过雕塑,我们几乎能感受到作者带着我们与这位伟大的军事思想家进行着跨越千年的交谈与对话!这是他心目中理解的孙武,更是以和为贵但不畏强暴的中国精神的化身。
古往今来,《孙子兵法》的光芒从未暗淡,他提供给世界各国一个观看中国的极具象征性的角度,引导世界去往和平之路,开启对于人与天地万物和谐之道的哲学思考。
树立现代军人风范——雷锋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闭幕式场馆正厅雕塑《雷锋》,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崇高风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雷锋也是中国现代军人的精神楷模,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吴为山先生创作的《雷锋》像,入选现行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并配以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是几代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件雕塑作品。在吴为山先生的刻写下,《孙武》与《雷锋》雕像的人文思想古今映照、写意手法异曲同工。”
“吴为山先生开“写意雕塑”风气之先,作品于不可言说的“似与不似之间”,重在体现人物内在的精神。《孙武》像延续其“大写意雕塑”的风格,删繁就简,刀劈斧斫,不事精雕细作,高度概括凝练,将人物形象的结构融入自然的山石形态当中,似铜墙铁壁,磐石山岩,如中流砥柱,显出昂扬刚健而不失儒雅的精神气质,隐藏着不怒而威的磅礴气势。《雷锋》像,则展现了雷锋感恩社会、见贤思齐、对人民乃至全人类充满无私之爱与奉献精神的军人楷模,雷锋正面带微笑、阔步前行,充满朝气,使人如沐春风,他寓意着这个从远古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蕴藏数千年“天下模式”的伟大国度,基因中始终铭刻着阳光般的和平!”
吴为山先生雕塑作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汲取“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之真髓,以“写意”作为创作支点以承续中国传统宇宙观、空间观,突破古代雕塑、西方雕塑的程式化语言,以文心叠映文化逻辑的上下文,创生出艺术发展规律的语言新秩序。
雕塑《孙武》像矗立于主体育馆前广场的台阶之上,层层叠叠拾级而上的百余级台阶,似是千军万马在奔腾,似是人类由古至今不断发展的历史路径与文化逻辑,这与巨大的圆形体育场巧妙的构成了忧乐圆融的文化景观。
被誉为“千古兵圣”的孙武,亦被称作“民族脊梁”的雷锋。作品都传达了开放的文化姿态,是包含着中国文化的温度,也饱含着今天中国对世界认识的情感,这是一种可以面向国际、平等对话的文化自信。作品更凝聚了雕塑家心所向往的“三不朽”境界,文化使命的担当、艺术理想的精华、哲学思考的膏腴,必将打破不可逾越的时空壁垒,生成新时代的人文景观;超越已知事物、文化语境,朝向未来世界的观者,朝向天地万物背后的不朽之钧。
诚如吴为山先生所言,“中国的经典作品走向世界的时候,不仅讲述了中国故事,也讲出了全人类对美的共识,它不但有全人类可以接受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有全人类可以欣赏的审美价值”。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武汉体育中心主场馆艺术品中,《孙武》和《雷锋》的创作,是呼唤世界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丰碑,是朝向未来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制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自古就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不轻言战争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这一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文:王志新(湖北美术学院 教授,研究生处副处长;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武汉体育中心军运会主场馆建设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体育中心军运会主场馆建设艺术品及展陈总策划案撰稿人)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 武汉体育中心军运会开幕式主场馆前广场《孙武》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