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感如何改变一个人

发布时间:2019-10-17 20:5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0月17日 12 版 | 查看:933次

如果要观察荣誉感如何改变一个人,新疆军区某红军团三连是一个绝佳的样本。

  这支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领导创建于1934年的红军连队向来崇尚荣誉,先后参加陕甘宁边区保卫战、扶眉战役、兰州战役等大小战役战斗2000余次,被原第一野战军授予“攻如猛虎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先辈们浴血奋战得来的荣誉,如今仍激励着年轻官兵奋进。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块铁淬火成钢的过程。

  23岁的4班班长徐定付已经入伍6年多,但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的入连仪式。下连那天,三连组织新兵们在连队门口迎连旗、唱连歌、分班级,向他们介绍连队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赫赫战功,让徐定付觉得非常震撼。

  “荣誉是集体的终身信仰,为了荣誉我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命!”在欢迎新兵的讲话中,时任连长孙宏江说。

  “说实话,当时我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为了荣誉生命都可以放弃呢?”带着疑惑,95后徐定付走进了这支拥有85年光辉历史的连队。

  翻看厚重的连史,他找到了一些答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49年的罗局镇阻击战,我们一个连打敌人一个团,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一班8个战士牺牲7人,只剩下了班长,还多次负伤。”徐定付说,正是凭着这种战斗精神,三连最后打出了“罗局镇战斗英雄连”和“守如泰山”的称号。

  “战争年代,战士们为了信仰可以放弃生命,而且不仅一个人这样做。”他不禁感慨。

  1949年,兰州战役打响,在被誉为“兰州锁钥”的主战场沈家岭上,三连官兵激战14小时,阵亡63人,用“攻如猛虎,战无不胜”的血性密码打开“兰州锁钥”,被授予“攻如猛虎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在炮火隆隆的战争年代,三连磨砺出了“为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荣誉一无所惜”的革命精神。如今,这些辉煌的历史通过讲故事、看电影、听广播、手抄连史等形式在三连不断传承,让徐定付这样的战士“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不仅来自历史,也来自身边的战友。2015年,三连代表团里参加“新疆军区加强步兵连比武”。在5公里武装越野决赛中,士官马福海临近终点时大腿意外骨折,咬着衣领跑完最后300米,冲过终点时才重重摔倒在地上。

  “马福海没喊一声疼,只是脸煞白煞白的,豆大的汗水一直往下掉。”同为参赛队员的现任三连连长张皓说,那天,全连官兵都含着泪水目送他离开了比武场地。

  最终,三连打破了原兰州军区建制5公里越野的纪录,以3金4银2铜的成绩名列榜首,荣立集体二等功。

  “他是为了集体的荣誉,骨折了也要坚持到最后,我也开始对荣誉看得很重。”徐定付说。

  事实上,集体荣誉一直激励着三连官兵刻苦训练。“训练是三连的根,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三连指导员明生永说,荣誉感点燃了他们内心追求胜利的火焰,留下了许多让人血脉贲张的故事。

  同样是在2015年的那次比武中,三连战士朱立琪进行立姿掩体作业。在质地坚硬的戈壁滩上,他挥着锹争分夺秒地向下挖,挖到最后手上、锹把和衣服上都是血。

  “不知道哪里流血了,也不觉得疼,我满脑子想的就是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为连队争荣誉。”朱立琪说。最后,他挖的掩体被裁判员评为优秀。

  “我觉得荣誉和血性是分不开的。”明生永说,在荣誉感的激励下,许多来到三连的新兵逐渐成长为有血性的猛虎兵,他们的故事也被详细写进了连史中。

  在今年举行的“国际军事比赛-2019”安全环境项目比赛中,已经成为5班班长的朱立琪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中穿着防护服进行训练,“防毒面具一摘下来,倒出来的都是汗水。”最终,朱立琪所在的车组包揽了所有金牌,他也获得了最佳驾驶员奖项,奖杯放进了荣誉室,名字也写进了连史中。

  22岁的维吾尔族战士沙拉木汉语基础薄弱,去年从民族连队分到三连后,连队专门安排骨干教他学汉语。今年连队派他参加装甲车驾驶集训,驾驶理论看不懂成了他的弱项,前两次考核成绩都不及格。“上级通知说如果第三次考核不合格就回原连队,我一下急了,不能给连队抹黑!”

  从此,沙拉木每天早起两个小时,晚上加班一个半小时,刻苦学习汉语和驾驶理论,终于在第三次考核中取得81分的成绩,考进了前10名,上级专门对他提出表扬。目前,他的汉语水平大幅提高,看报纸、和大家沟通基本没有问题。

  “之前连队的战士见了我都叫我猛虎三连的沙拉木,我觉得很感动。”他说。

  “我们特别在意能在连队连史上留下一笔。”徐定付说,只有那些为连队作出特别大贡献的官兵才能被写进连史,因此每个人都格外努力。由于在几次大项任务中表现出色,他的成绩也几次进入连史。

  他曾见过那些被写进连史的退伍老兵回访连队,他们回来后总会去荣誉室看看,找一找自己的照片和事迹,看看营区的变化,给战士们讲一讲当年的故事。

  在三连的经历给他们的一生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徐定付曾经见过一名老兵在退役前夕抱着连碑哭泣,依依不舍地告别这一方精神圣地。

  “只有融入到这里,才能感受到这种氛围。”徐定付感慨。

  对三连的官兵来说,荣誉室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我进荣誉室第一感觉是这里有一种耀眼的光芒。”19岁的上等兵秦志伟说,那些金光闪闪的奖杯和荣誉证书是前辈们用血和汗换来的,“对我们是一种号召。”

  有一段时间,他的状态不太好,训练成绩下滑,班长找他谈心,地点特意选在了荣誉室。“我觉得班长选荣誉室是有深意的,他想从心理上给我一种激励。”秦志伟说。

  由于各种比武考核任务较多,三连的许多骨干经常在外集训。回到连队,他们放下行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荣誉室里看一看。遇到挫折和压力时,他们也会独自到荣誉室,面对着一排排锦旗和奖杯给自己加油鼓劲儿。

  “现在进荣誉室,我能感受到一种厚重,荣誉的厚重,责任的厚重。”秦志伟告诉记者。

  追求荣誉已经成了三连官兵的一种习惯。和其他连队同台竞技时,别人一听说是三连,总会投来一种敬佩的目光,这也成为三连官兵的一种动力。“如果拿不了第一的话就会感觉很丢人。”徐定付笑着说,“有压力才有动力。”

  为了赢得荣誉,三连官兵也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别的单位还没起床,我们已经跑了一个5公里了。”徐定付介绍,“别人的极限只是我们的日常。”

  翻看三连的射击专业技能训练计划表,战士们要在翻滚40公斤轮胎、扛运100公斤圆木后越障射击,体能消耗大、据枪稳定性要求高的课目占80%,远远难于大纲要求。

  “这就是训练场上的猛虎三连,凡事总取标准上限。”连长张皓说,在2018年新疆军区半年军事训练考核中,三连基础体能全部优秀,应用射击合格率100%,精度射击平均环数47环。

  “不谋打仗靠什么当猛虎,不争第一凭什么进三连。”走进连队门厅,这一行大字格外醒目。

  在三连内部,互相比拼的劲头也随处可见。“我们的班和班、排和排之间都是非常密切又暗中较劲儿的关系,大家竞争意识强。”指导员明生永表示。

  每个月,三连都会组织“十虎”标兵评选,并在官兵的内务柜上贴上一张折线图,上面显示着每个人在体能、射击等训练课目中与标兵的差距。“每天抬头看一看,我们就有了目标。”徐定付说。

  在这样一个崇尚荣誉的集体里,每个人都经受着思想上的洗礼。

  “之前我的意志力比较差,累了苦了就不想干了,干一件事心很散,也没有所谓的标准。”三班班长魏荣江说,来到三连后他像变了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都有标准,大家互相比拼,谁都想拿第一,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荣誉感带来的。”

  秦志伟同样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荣誉感让我更自信,哪怕出去跟别人一起跑步,我就是有信心跑到你前面。”他说,自己刚入伍时体能很差,在班长的鼓励下每天加班加点训练,“就想争一口气,上进心就是那时候一点点增长起来的。”

  现在,即使在训练中遇到小磕小碰,秦志伟也不在乎,“交给我们的任务都要努力完成好。”他说,在荣誉感的激励下,他们这批新兵经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历练,已经长出了猛虎三连的骨头。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