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4 09:32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14日 09版 | 查看:9373次
山丹丹花
电视剧《延安颂》剧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该剧主题歌。
《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的创作者、改编者合影。
贠恩凤为环卫工人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乐队。
陕北高原是个出英雄和歌唱家、出传奇与歌谣的地方。在那连绵起伏的塬峁梁壑之上,生长着一种叫山丹丹的花。那是种学名叫野百合的六瓣花,红红的胭脂色,每每在盛开季节,给苍凉的陕北大地染上一层绚烂的亮色,和着黄土地上流传的信天游,传达出一种高原特有的粗犷、辽阔和壮丽的形式美感。
由李若冰、徐锁、刘烽、关鹤岩、冯富宽等人作词,刘烽作曲的著名革命历史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自1971年底问世以来,即以润物无声、沁人心脾的魅力,传递了山丹丹鲜亮的色彩与信天游跌宕的声情;以率直真诚、朴素热情的性格,唱出了陕北人的精神生命与黄土地的炽烈情怀;以栩栩如生、贯通起伏的笔法,绘就了一幅有着伟大传统的地域文化和革命洗礼的画面。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恰如当年创作组所言,是一首歌颂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1935年9月17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头部队一举突破川甘边界天险腊子口,次日占领哈达铺。在这里,毛泽东从一张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块根据地和红军活动的情况。此前,1934年秋,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习仲勋担任主席;同时成立陕甘宁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主席。1934年11月,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根据地,同当地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为迎接中央红军和红军陕甘支队的到来创造了条件,陕甘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的落脚地。然而,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严重干扰,当时的中共陕甘晋省委实行错误的肃反政策,刘志丹、习仲勋等人都被作为“敌人”关押,差点被活埋。就在这生死关头,中央派董必武等对刘志丹、习仲勋等进行审查,下达了“刀下留人”的命令,此后,为他们彻底平反。这首歌,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歌颂了像山丹丹那样热烈地坚定革命信念的先烈们。
从“山蛋蛋”到“山丹丹”
1971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些老同志建议,整理几首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民歌,并进行加工创作。这一想法得到周恩来的支持,决定由中央文化组组织创作力量完成几首革命历史歌曲,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50周年。是年5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采录组组长王敬之和编辑王惊涛来到陕西,同徐锁、李若冰、关鹤岩、冯富宽等人组成了工作小组到延安采风。他们中间就有10岁即跟随哥哥刘炽(著名音乐家、歌曲《我的祖国》曲作者)来到延安参加革命的作曲家刘烽。在延安第一招待所,大家整理出《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工农齐武装》和《翻身道情》四首歌曲。一次,刘烽和李若冰在聊长征、聊土地革命,回忆起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前的那段艰难岁月时,感慨万千。这时,创作组组长关鹤岩提出,增加一首反映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带来革命大转折的歌曲就更好了。刘烽也谈到,“搞完这四首之后,我总觉得有些不满足。从音乐形式上看:陕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信天游》没有;内容也不够完美,缺点儿什么”“应当有一首迎接中央红军的歌”“这段历史太重要了!它既能反映中央红军的及时到达,挽救了陕北根据地;又能反映出陕北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贡献——使大西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前进阵地。这些想法使大家很快达成共识,继四首歌曲之后,他们开始了这首反映“迎接中央红军的歌”的创作,从而形成了后来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
首先是徐锁开了个头,吟出一句“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得到了大家异口同声的称赞。刘烽很自然地接出了下一句:“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咱们革命队伍势力壮”。历经千辛万苦,中央红军才到达陕北根据地,热情高涨的陕北乡民喜迎红军的画面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就有了“千家万户把门开,快把咱亲人迎进来”“热腾腾的油糕油馍馍”“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等句子。待冯富宽接了句“知心话飞出心窝窝”,不知不觉一个上午时间已逝,初步创作完成。接下来的打磨,在深化主旨上,用“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毛主席来了晴了天”写出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历史意义,并由乌云想到雷声,在“千里的雷声万里闪,咱们革命力量大发展”的气象中,就差点题之句了。
也许上苍觉得陕北黄土地太过寂寞和苦寒,于是布下一片片山丹丹,花开花落,装点苍凉的高原,让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人们还能看到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刘烽忆起他在陕北采风时所得:“山蛋蛋开花背洼里红,有那些心思你搁在心中。”方言中的“山蛋蛋”说的就是野百合,野百合下面不是有个圆圆的百合吗?就叫山蛋蛋。还有那首延安民歌《一心一意闹革命》中的“鸡娃子叫哟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他回来了……”因此,他提出用“山丹丹开花”起兴,关鹤岩神补一句“红艳艳”,既押韵又朗朗上口。歌曲用老百姓最朴实的语言和最古老的比兴手法,在曲首点出了中央红军经过千山万水到达陕北的这一历史事件,奠定了全曲的基调。又在最后用了一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直抒胸臆地传达出了内心的那份情感。
影响遍及大江南北的“山丹丹”
领唱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信天游”风格的歌曲。刘烽在音乐创作时,充分挖掘古老的陕北民歌的浪漫风韵。作品前奏开始在一个自由节拍的散板,音调具有浓郁的陕北民间音乐风格特征。接着是歌曲的第一部分,整体旋律张弛有度、疏密有致,富于变化,节奏感强。主题旋律与靖边民歌《咱陕北人跟的是刘志丹》最为接近,风格悠长而抒情,特别是“咱们”二字采取同音反复和“弱拍起唱”手法,既有语感,又使这段音乐显得十分紧凑,显露出一种内在的急切之情。一段间奏之后,歌曲进入中间部分。间奏用了《白灵子过河》的主干音。中间部分音调则来自陇东民歌《十八姐担水》。音乐是一个热烈的快板,表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的欢乐情绪。当唱到“满天的乌云风吹散”时,速度放慢,演唱一字一音,刻画了坚定有力、众志成城的革命精神。在“毛主席来了晴了天”一句中,“毛”字音高为全曲中第二高的音,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突出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历史意义。最后,音乐完整再现了第一部分。全曲高潮句是“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突出运用了陕西民间音乐特有的“苦音”调式,热耳酸心的演绎,是人民朴素情感的外显。在作曲上,将九字句分成三截:“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形成富有传统戏曲唱腔特点的尾声,音乐滔滔,一泻千里,气贯长虹,酣畅淋漓。
歌曲在创作上还有很多细节,体现了陕北方言独特的造境构象功能。不仅用了很多陕北地方特色用语和颇具生活化的衬词,还借鉴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诗歌及新中国成立后歌颂延安诗歌中的一些语句和表述方式。如“哟”“噢”等衬词,“哎咳哎咳哟”“依儿呀儿来把哟”等衬句,“一道道”“一杆杆”“山丹丹”“红艳艳”等叠音,强烈的地域特色,既是音乐旋律的需要,更是情感的需要;还比如借用贺敬之《回延安》中的“围定”,把“手把亲人热炕上坐”改成“围定亲人热炕上坐”等,兼具生活化与艺术化。
1971年底,歌曲创作完成后,陕西省歌舞剧院演员杨巧担任首次领唱,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影响遍及大江南北。1972年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包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内的《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署名为“陕西文艺工作者改词、填词、编曲”;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第一集《战地新歌》收录了全部五首“革命历史民歌”。后来,中国唱片社灌录了同名密纹唱片,西安电影制片厂还专门为此拍摄了纪录片。1986年1月9日,歌唱家贠恩凤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习仲勋专门演唱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1996年3月10日,贠恩凤陕北民歌演唱专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CD唱片及盒带出版。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片尾主题歌就用了这首革命历史歌曲。
凝聚深远历史情绪的“山丹丹”
历史地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热情歌颂了毛泽东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挽救陕北红军、实现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丰功伟绩。歌曲的完成,使《陕甘宁边区革命民歌五首》成为一个整体,真正成为一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文艺作品。
回溯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陕北高原的革命历史,歌曲生动地绘就了一幅革命英雄的画卷。1934年秋,陕北正式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担任主席;同时成立的陕甘宁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刘志丹任主席。1935年5月,上海临时中央派人到各苏区根据地进行肃清反革命运动,不仅丢失大片根据地,还迫使在南方的工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9月15日,从鄂豫皖转战到陕北的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25军,与刘志丹、习仲勋会师,组成新的陕北红军,红15军团。由于国民党封锁和第三次“围剿”,陕北红军并不知道中央红军的下落。9月下旬成立的中共陕甘晋省委,实行错误的肃反政策,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严重干扰下,刘志丹、习仲勋等人都被作为“敌人”关押,陕甘苏区一时阴云笼罩,危机重重。
事实上,在徐海东与习仲勋会师一个月零四天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就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安定。在瓦窑堡,毛泽东看到陕北苏区是我党保存最好的一块根据地,却因肃反陷入最严重的困境。在万分危急的关头,中央派董必武等五人小组对刘志丹、习仲勋进行审查,下达“刀下留人”并尽快解决问题的命令。事后习仲勋感慨地说,要是中央红军晚来四五天,我们这些人就被活埋了。正是由于“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才救下了刘志丹、习仲勋和马文瑞等原陕北根据地领导人。11月下旬,中央给刘志丹、习仲勋等彻底平反的决定在根据地深得人心,正像歌曲所唱的,“满天乌云风吹散”。毛泽东“刀下留人”挽救了红军,挽救了苏区。陕北红军拿出最好的油馍馍等招待中央红军,并在中央红军的协助下,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正是以这段革命历程为背景,深情歌唱“毛主席来了晴了天”的主题思想,实现了时代特有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合。然而,作品完成于十年动乱期间,其中涉及的陕北领导人张闻天、习仲勋等人的政治声誉尚未恢复,这段历史因此鲜为人知。
今天,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曲,不免想起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和那些在革命困难时期仍能坚定信念的革命先烈。他们就像歌中唱到的山丹丹花开,红得鲜艳,红得壮观。细品陕北人民对红军的情感,和毛主席带给祖国一片翻天覆地的景象,我们心里高兴得就像那鲜艳绽放的山丹丹一样。
(作者:夏滟洲,系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音乐学博士)(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