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30 15:3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9月24日 | 查看:1268次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杨德富,男,1961年生,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补陇小学教师。
事迹简介:1981年7月,杨德富中师毕业后,分配到乐平镇补陇小学任教。1996年6月23日晚,他在家访途中不幸摔伤了第四胸椎,造成高位截瘫,落下了终身残疾。按政策,他本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行动不便,从1997年起,杨老师以校为家,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杵着双拐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用爱心诠释着新时代最美教师的风采。
38年,弹指一挥间。杨德富信念坚定,初心不改;他爱生如子,精心培育;他追求进步,驰而不息。始终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大山深处,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在大山里,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倾注在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且甘之如怡,如醉如痴。
补陇小学座落在苍翠欲滴的凤凰岭的半山腰上,依山而建,典雅别致,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远远望去,宛若一颗硕大的红宝石镶嵌在起伏连绵的群山之中。步入学校,满园春色,教室内书声琅琅,乳白色的玉兰花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次第开放,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如果不是亲耳所闻,谁也不会相信一个高位截瘫的老教师一生对教育的执着与坚守。
杨德富,1981年7月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乐平镇补陇小学任教。1996年6月23日晚,在家访途中不幸摔伤了第四胸椎,造成高位截瘫,留下了终身残疾的病根。按政策,他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然而,杵着双拐的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用行动默默地弹奏着一曲敬业奉献的乐章,用爱心诠释着新时代一名最美教师的风采。
谁都明白,教师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是实实在在的良心工作,平凡而伟大,艰辛而光荣。杨德富因为儿时的梦想,38年前,如愿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扎根在边远的山村,传道授业,开花结果。
走进杨德富的寝室(兼厨房),首先映入眼帘的除了一盒粉笔一间床,就剩下四把椅子、一张办公桌、一点锅碗瓢盆和两台破旧的电视机了,一切显得那么单调,而又那么自然。年近花甲的他,虽然行动不便,但精神依然矍铄。
“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补陇小学就是我的家,我的生命早已经融入了补陇小学,尽管有时感觉有些寂寞。”
杨老师喜欢读书,“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道理他明白。他非常喜欢清华大学前任校长蒋南翔的“干粮与猎枪”的经典理论,并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以此鞭策自己。蒋南翔说:“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就好像一个猎人进入森林,我们不仅要给他足够的‘干粮’,还要给他一支‘猎枪’。”他把学生比喻成“猎人”,把学校老师交给学生的知识比喻成“猎枪”。如果学校只给猎人干粮,干粮总是有限的,猎人吃光了干粮,就会失去生成的希望;如果给猎人猎枪,教他打猎和在野外生成的本领,那猎人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实物,继续生成下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给学生以‘干粮’的同时,还要给学生以‘猎枪’,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本领,长大后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杨德富娓娓道来。简短而精辟的一席话,振聋发聩,令人折服……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想给“干粮”都难了。主要是近些年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许多边远山区的学校已经留不住家乡的学子,数百人的学校短短几年已寥寥数人,且留下来的学生多属留守儿童,补陇小学概莫能外。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的教育,成了名副其实的“自由人”。杨老师在感到茫然无助的同时,也心急如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孩子们快乐成长,他一边给他们“干粮”与“猎枪”,一边让他们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通话,排遣他们的思亲之苦,一边对孩子的监护人进行电话家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情况,多管齐下,老师的真心付出,打动了家长,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心,成了孩子们心中最信赖的人。
“杨老师很好,比我们的父母亲还要关心我们。”二年级同学严学琴声音有些哽咽。
“刚摔伤的那一年,我很焦虑,更多的则是惶恐,因为知识更新较快,担心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足,影响孩子们的未来……于是,我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杨德富说。
由于活动不便,1997年以后,除了节假日外,杨德富基本上以校为家,时至今日。
杨德富坚信,陪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陪伴着自己的学生。“这种陪伴并不是要代替他们完成什么任务,而是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在他们的身边,给他们以关怀,给他们以安全,是他们的良师,更是他们的益友。”
学生张翼艳在校园内被马蜂蛰伤了脖子,疼痛难忍,哭过不停,杨德富闻讯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处理,并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治疗,由于处理及时,学生安然无恙;严学琼是一年级的“学困生”,性格内向,不愿与同学相处,对学习一点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也不交,为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杨德富帮助她“量身”制定了学习计划,并耐心进行了教育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学习成绩上升较快,二年级时,语文和数学在班里名列前茅,成了学校的“三好”学生;肖二妹在操场上玩耍,不小心伤到了鼻子,血流不止,杨德富在进行处理的同时,迅速联系到了学生的家长和医生,由于处理有方,小同学的鼻血第一时间得以止住。吴敏的家长想给她转学,孩子哭着找到杨德富,说不想离开他们班,杨德富心里难过极了,主动跟家长联系,分享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讲述孩子的内心感受,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家长虽然答应留了下来,但提出的条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要进入班级的“前三名”才行。如今,孩子不但品学兼优,还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
……
其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只要是学校安排的工作,杨老师事无巨细,从不拈轻怕重,推诿扯皮,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不仅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全校师生学习的楷模。”校长张厚兴如是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准备的盲目行动,其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有时是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为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好,杨德富每学期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课前精心备课,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有的放矢,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课后因材施教,认真辅导,巩固提高。在管理上,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放松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尽管自己很累很辛苦,但总觉得很值,因为他相信“猎枪”是学生今后的立身之本,孩子们会受益终生。
他常常用欲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须有一桶水的道理来勉励自己。从不放松对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改革等方面书籍的学习,不放松对“班班通”和山东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稳扎稳打,驰而不息,蹄疾步稳,因活学活用,教导有方,他所上的班级学生的成绩连续多年在全镇名列前茅;2014年5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技巧简析》在《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上发表,反响强烈。
不仅如此,杨德富还以“三者”“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警醒自己,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自己的学生,从小做一个懂礼貌、有责任、有担当、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的人。
38年,岁月蹉跎;38年,沧桑巨变;38年,弹指一挥间。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38年来,杨老师始终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在大山里,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倾注在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且甘之如怡,如醉如痴,无怨无悔。
“当老师的这几十年,没有感觉过‘职业倦怠’,很庆幸我能从事这个职业,如果还有下辈子的话,我还将继续当教师。”说起教师这个职业,杵着拐杖的杨德富,艰难地挪动着身躯,从他掷地有声的话语里,听得出,他很欣慰,也很自豪。
来源:贵州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