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25 21:51 | 来源:辽宁日报 2019年09月25日 13版 | 查看:2113次
徐艳秋、常健一家(左二为常大桐,左三为常大庆)在北京大学门前合影。(采访对象提供)
常健、徐艳秋夫妇坐在孩子们用过的小书桌旁,翻看他们以往的成绩单。 本报记者 刘立杉 摄
本报记者 刘立杉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父母和一对双胞胎男孩。这也是一个注重家风家教的家庭——夫妻俩始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从早期教育、智力开发到人格培养。两个孩子一个考上北大,一个考上清华,并先后成为博士。这对孪生兄弟的成长经历,让人感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2017年和2018年,徐艳秋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培养出两个名校博士生的徐艳秋、常健家中。他们的家装饰得朴实无华,一如他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式。 回忆起双胞胎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妈妈徐艳秋几度落泪。泪水中有小家初建时的甜蜜,也有婚后窘迫日子的辛酸,更有含辛茹苦培养儿子带来的幸福与欣慰。 徐艳秋就职于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分院,丈夫常健就职于盘锦市水利局。1988年,两人经介绍相识,并最终结婚成为生活伴侣,1989年生下一对双胞胎男孩。牵手三十一载,回望走过的岁月,品味现在的美好生活,徐艳秋的脸上绽开笑容:“如今我们这大家、小家的日子都过得温馨幸福,我们俩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为养育孩子,10年没给自己添新衣 我和常健的老家都在农村。我家在营口市盖县(1992年撤销盖县设立盖州市,编者注),他家在盘锦市盘山县。我是1965年出生的,常健大我一岁。说起我们的结合,也是命运和机缘。介绍人是我初中时的同桌,她和常健是辽宁省林业学校(2003年升格为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编者注)的同窗。从1985年起,她先后给我们介绍了三次,前两次由于各种原因没见上面,第三次介绍时我一听又是他,觉得这就是缘分啊。那个时候搞对象,不冲谁家条件怎么好,有没有钱,就看这个人行不行,有没有上进心。我俩1988年春天开始处对象,秋天就结婚了,结婚时买了一个“大件”——电视机。 我们是9月10日结的婚,那天是全国第四个教师节。刚成家时没有住房,就在他单位办公室打了一阵游击。白天办公,晚上大家下班后,我们把两张折叠床并在一起。后来他到我单位附近租了个房子。当时房子周边都是土路,一下雨,地上连泥带水,要蹚水去上班。那时候虽然生活拮据,但我们的心里是幸福快乐的。 1989年,单位给我们分了房子。尽管不大,但总算有了安稳住所。这时我们才敢要孩子,可没想到一要就是双胞胎。怀孕7个多月时,孩子早产来到人世,大的叫大桐,小的叫大庆。我和常健两人的父母都住在农村,帮不上忙,孩子全靠我们自己带。 身为双胞胎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得比常人付出更多。因为早产,孩子出生时体重只有2000多克,没有奶水,全靠喂养。我和爱人当时工资都不高,每个月的收入几乎用在给孩子买奶粉、营养品和水果上了。为养育孩子,我有10年时间没给自己添一件新衣,稍好的几件像样衣服都是同学送的,我改改后穿上。 早产孩子感冒发烧是常事,盘锦市几家医院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儿科医生没有不认识我们的。孩子每次住院,我们都累得精疲力竭。大桐、大庆6岁那年,我整个暑假都是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当时有同事看到我每天的状态,都说太不容易了。 孩子稍大一点儿还没上学时,我的婆婆患了肺癌,查出时已近晚期。我们全家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给婆婆看病,平时紧巴的日子就更紧巴了。婆婆患病期间,每到周末,我们全家都要带上营养品和她爱吃的东西回老家,陪伴在老人左右。婆婆从检查出患病到去世,花了1万多元医疗费,这在20年前对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不管多难,应该花的钱也不能省。 参加工作这些年,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他们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我因病被紧急送到医院做手术。当时由于麻药作用,我开始说胡话,说学生教材还没发完,还说没给孩子做饭,等等。第二天,主刀医生查房时说,你都上手术台了,还惦记工作、惦记家里小孩,真是既敬业又有责任心啊。有了双胞胎儿子之后,我就放弃了我们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为的是节省时间,节约开支。 从孩子五六岁起,就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向上的品格 我和爱人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专毕业生,没有读大学始终是一件憾事。有了大桐、大庆这对双胞胎后,我们特别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智力开发及人格培养,希望他们将来有出息,替我们圆大学梦。 我当年学习成绩挺好的,考取的是营口市师范学校,学校就在老家盖县。因为当时录取率比较低,能考上也是很不容易的。和常健结婚后我才知道,他的学习成绩更优秀,在盘山县大荒初中上学时,他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第一名,中考考了全县第三名。中考前,县里给大荒初中一个中专名额,他在学校5月份组织的提前考试中排名第一。收到中专录取通知书时,他在高中已经读了10天,但他最终服从组织分配,去读了中专。 一次聊天时常健告诉我,按照当时的政策,他本可以接我公公在粮管所的班,但他有自己的志向,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大学,所以学习动力十足。这也是后来我们培养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而且始终没有改变过。 家里一下子添了双胞胎,我们挺有压力的。当时我俩的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100元。常健对我说,咱们也没有别的能耐,就得靠自己拼,要好好培养孩子,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好好学习,将来只能靠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将来有了一技之长,有了自己的“渔网”,就能够好好生存,就能对国家、对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在如何教育培养孩子方面,我们一开始就达成了这份共识。 从孩子五六岁懂事起,我们就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向上的品格。我爱人经常对兄弟俩说,你们自己要是不努力,不能自食其力,将来就不能养活自己。为了让孩子听懂,他打比方说,你俩是双胞胎,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吃苹果能吃一个,你俩只能吃半个。物质享受方面你们要是和别人比,永远也比不过人家。物质生活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你们学习好,有自己的本领,别人就不会因为你们穿的差、用的东西不高档而瞧不起你们,你们在社会上就有立足之地,你们的人生就有价值。 我学教育学理论时,知道两个孩子成天在一起,容易失去自己的个性特征,尤其对双胞胎来说,更易形成共性性格,所以我们尽量不让他们穿同样的衣服、同样的鞋,并且还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兄弟俩多和其他孩子相处。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直至高中,我们每次都和老师商量,尽量不让两个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中,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分时期给予相应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没有刻意去做细致方案,但我和爱人都特别注重分时期给予相应教育,让孩子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在孩子刚懂事时,我们用“两个孩子吃一个苹果”的例子,培养他们自强自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段时间下来,两个孩子从未因为吃的、玩的打架,每次都是你谦我让的,有时还能主动把东西让给父母吃;邻居家的孩子来了,哥俩会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让他们玩儿。 在孩子幼儿时期,常健就对他们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上进心。十几个月大时,大桐、大庆想吃奶豆,常健就让他们数数有多少颗奶豆,数对了才能吃。初中时,常健经常给孩子讲带有陷阱的趣味数学题,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方式。不知不觉中,他们对学习有了浓厚兴趣,对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与日俱增。我利用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时间,教孩子读街路边牌匾上的汉字,时间久了,他们张口就能准确读出来,并养成了勤问好学的好习惯。就这样,我们将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用来进行各种智力开发和品德教育。 读小学一年级时,常健就对孩子们进行奥数习题训练,有时候用实物做具体演练,使孩子数学理解能力明显提高,并在盘锦市小学低年段奥数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上初中学几何课程时,常健在电脑上用教学软件给孩子做辅导,利用科技手段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们后来在全省初中数理化大赛中,获得了数学和物理两个一等奖。 我们特别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学习习惯上,我们始终要求他们做到课前充分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用心复习,完成好作业。这几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很轻松,但真正做到十分不容易。当自觉成为一种习惯,孩子就有了你想象不到的自控能力,家长也就轻松了。就拿写作业来说,两个孩子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从未督促过,他们始终积极主动快乐地在做这件事情。这个好品质,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整个学习生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两个孩子的卧室也是他们的自习室。两人在学习上都高度自觉,充分利用好时间,同时互相鼓励、互相监督。直到高中毕业,两个孩子从未参加过任何校外辅导班、补课班。 高中阶段,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我们选择了陪读。当时一年房租就1万元,对于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应付这笔开支,我们只好把自家的房子租出去,然后再去学校附近租住。孩子读高中期间,我们搬了4次家。家里的不容易,孩子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上大学后,每学期放假回来,都去做家教、打工,以补充大学学费。 2008年,好消息传来了,我们的大儿子常大桐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而且是本硕博连读;小儿子常大庆考上了清华大学材料系,由于成绩优秀,学校又把他调到自动化系。孩子们不但为我们圆了大学梦,更迈进了全国最耀眼的高等学府大门。作为一对双胞胎的父亲母亲,我们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孩子们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无憾、无怨、无悔。 补记 榜样 2016年,本硕博连读的常大桐从北京大学毕业,目前在北京一家医疗集团工作,爱人是北大博士;2018年,硕博连读的常大庆从清华大学毕业,目前在阿里巴巴集团就职,女朋友是北大博士,两人婚期在即。徐艳秋、常健的朋友们常对他们说:“你们家现在成了博士之家。” 真是令人羡慕的一家人! 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母的光辉榜样,一切关于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 常健、徐艳秋夫妇用他们的行动,为这句话做了十分贴切的注脚。 徐艳秋中师毕业后,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在大专班脱产学习,那时她已怀有身孕。她说:“那时我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坚持一天8小时听课,所以可以说两个孩子的十月胎教是在大学课堂里完成的。” 两个孩子稍大一点儿后,徐艳秋又参加一次全国成人高考,获得了本科文凭。1998年,33岁的徐艳秋从助理(初级)开始职称评定,获得中级职称。2010年,她又评选上实验系列的副高级职称。30多年中,徐艳秋始终没有放弃过学习。 常健中专毕业后,也通过继续学习获得了大学专科证书。他因工作性质所限,经常要把材料拿回家中整理、完成。 那些年,在常健、徐艳秋家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是:两个孩子在一个房间里写作业,夫妻俩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学习或者工作。常健说,孩子们在学习时,看到爸爸妈妈也没有上床休息,而是像他们一样在学习,这样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在孩子的眼中,好的行动要比说教更有效。 结婚30多年来,常健、徐艳秋夫妇俩相濡以沫,在相互关心、尊敬中所表现出来的爱的光和热,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所传递出的孜孜以求的信念,为双胞胎孩子做出了最为直接有效的引领和示范。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兄弟俩,始终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自控力,以及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表现出来的自觉和主动。 常健、徐艳秋夫妇俩坚持科学教子,让孩子们在爱中成长,形成了健康向上、独立自强的人格。他们不仅培养出了两个高才生,更为国家培养出了栋梁之才。 直到今天,夫妇俩还保留着兄弟俩从小学到高中用过的两张小书桌、两把小椅子。徐艳秋更是保存着他们从初中到高中的每次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她说:“等他们有了孩子,就把它作为教育鼓励下一代的好素材送给他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