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呆:乡村医生51年坚守大山 为村民解疾苦(图)

发布时间:2019-09-14 16:2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9月1日 | 查看:1185次

人物故事:

  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这就是翔安区新圩镇后埔村卫生所组长黄希呆医生的生动写照。今年71岁的黄希呆本可以到城里安享晚年,但他却选择继续坚守贫困山村,悬壶济世。他是新圩镇后埔村最早的正规乡医,也是村里唯一一位坚守大山深处的乡医。从20岁到71岁的51年来,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黄希呆兼任后埔村老人协会副会长、康乐家园常务组长、关工委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身兼多职的他,一辈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奉献,坚守大山悬壶济世  两袖清风一心为民。

  扎根乡村医疗 为村民解除疾苦 

  黄希呆出生在贫困山村,7岁时,不幸成了孤儿,靠党和政府以及邻里乡亲的抚养长大成人。这样的经历,让他的心紧紧跟邻里乡亲连在一起,从小就立志要报效社会、奉献自我。20岁,从同安卫生学校毕业后的黄希呆来到新圩镇后埔村任医疗组长。

  黄医生刚参加工作时,村卫生室先设在自己家里,后来村里建了小卫生诊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诊疗室、药房、观察室样样皆有。村里人多,居住很分散,山路也很不好走,所以几十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许多患者要上门看诊,最远的患者下辽和田中央自然村距他的卫生所有4公里之遥。为了能让患者得到及时医治,黄希呆医生总是不辞劳苦,不分昼夜,主动上门服务,主动跟踪患者病情。哪里有群众生病,只要他知道,他就走到哪里。他常常都是凌晨一两点才休息,睡梦中还常常被患者家属吵醒。

  清楚的记得1979年的一个深夜,村里有位年迈的老太太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子女们都外出打工经商,老伴上门请求黄医生,要求请她到家里看病。黄医生二话没说背上药箱迅速赶往老太太家,黄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仔细的体检,发现老太太得了胃肠炎伴中度脱水。建议她到中心卫生院治疗,因老两口都年迈无人照料,婉言拒绝转院到镇中心卫生院。黄医生心地善良,被老人家的真情所感动,给老太太输液治疗,一直陪伴着老人,直到老人症状好转才回家。回家时已三更半夜,可刚到家又接到同村人邀诊,村东黄大爷高热请他去看一下。像这样的头痛发烧、腹痛腹泻等农村常见病半夜三更出诊是常事,但是黄医生从不抱怨,以苦为乐。

  身为一名乡医,黄希呆拥有一颗诚挚的爱心,解除了无数苦难平民的疾苦,他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心中常念贫困人民,热情帮助,深入人心。从医51年来,黄希呆扎根乡村医疗一线,服务乡村医疗事业,如今,提起黄希呆这个名字,后埔村及周边村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俨然成了当地村民眼中“在世华佗”般的健康守护神。

  重视疾病预防 编顺口溜普及健康 

  “高血压人群不少,糖尿病患者也有好几个,精神病人8人,每月就诊人数300多人次人。”现在,村里哪些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病情如何,用什么药,黄希呆都能如数家珍。

  为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黄希呆经常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他深知,预防慢性病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糖尿病人的合理膳食”、“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慢性病人的用药误区”......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听过黄希呆的免费健康讲座。

  更有意思的是,黄希呆还用闽南语编制通俗易懂的健康顺口溜,教老人预防和辨识慢性病——“合理膳食要牢记,一二三四五六七,一袋牛奶二两米,三份蛋白四言句,五百克菜六克盐,七杯开水喝到底。”;“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些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们一听就懂,令人欣慰但是,在他的努力下,所服务的行政村慢病规范控制率显著提高。

  此外,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每年镇中心卫生院都会下村免费为村民检查身体,每到这个时候,黄希呆都没有闲着,而是挨家挨户地通知。体检那几天,遇到没有交通工具或者行动不便的村民,他都会骑着自家的摩托车免费接送大家去检查。

  充当和事佬 为老人谋福利 

  现年71岁的黄希呆不仅是一名乡村医生,又是村老年人协会会长。爱岗敬业的他,用奉献谱写动人的诗篇。担任老人会长期间,他想方设法为老人排忧解难,始终默默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无私的为基层群众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由于农村家庭收入低,老人生活贫困,黄希呆多次走访贫困群众家庭。经常带病上岗工作的他,不仅慰问情况,他还用自己每个月收入给贫困的老人送去了慰问金。无数次的“雪中送炭”,让贫困老人感激涕零。在他看来,老年生活应该少一些波折,多一些温暖。

  当然,个人的力量始终是微弱的。黄希呆主动联系村委会,积极提建议,让村委会能适时地对本村的贫困老人给予补贴。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多次申请下,得到村委会的高度重视,最终为本村老人争取了不少福利。

  在处理农村基层问题的工作上,黄希呆还面对繁多复杂的家庭琐事。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于村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纠纷和婆媳矛盾,黄希呆一向积极面对,因为他知道,这些小小的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容易爆发恶性事件。

  “听说他们又吵起来了,要不要去看看。”刚准备坐下吃完饭的黄希呆立即从餐桌上下来,直奔有纠纷的村民家中走去。老黄的调解不仅细心,还是村民眼中最具公正和威严的“和事佬”,使得邻里变得更加和睦,婆媳相处也更为融洽。

  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年人协会会长,积极的配合村委会的工作,形成了村老龄协会参与家庭纠纷调解的制度,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身影出现在后埔村的各个角落,他的足迹遍布在后埔村的每一块土地上。因为他热爱后埔这片热土,热爱后埔的人民百姓。

  筹措教育资金 关心下一代成长 

  关爱老年事业,对于下一代的成长,黄希呆也很上心。特别是在兼任关工委主任和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后,他更积极建立健全村关工委组织,不断拓展和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队伍。

  他带着大家一起筹措资金,创建村里专项教育基金,提升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度,为乡村教育注入力量;他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如“老少共建”、“讲政治、育新人”等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与青少年的的活动内容,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基金对青少年的激励机制,提高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

  黄希呆主持下的关工委坚持以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充分发挥老同志优势,动员参与关心下一代的伟大事业。无论什么人,凡是关心祖国的未来,热心关心下一代事业,悉心呵护青少年成长,愿意为培养下一代奉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的退休老同志,他都欢迎参加村关工委组织,并注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黄希呆为人热情,乐于助人,他51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满腔的热血解决群众的疾苦,用自己温暖的双手帮助群众,把一名基层乡村医生的关怀送到了每个需要帮助的群众家里,为乡村医疗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发挥着医务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不仅仅在医疗事业上兢兢业业,在老人事业、关工委工作也是鞠躬尽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中国梦”不懈的努力着!

来源:福建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