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幼章:民营企业家83岁仍在车间打拼 勇做改革先行者(图)

发布时间:2019-09-14 16: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9月1日 | 查看:1292次

人物故事:

  池幼章,男,1936年11月8日出生,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浙江利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毕业于浙江台州农业技术学校,1995年5月,任政协台州市第一届常委,1996年8月被选为台州市工商联合会和总商会会长。

  他是黄岩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代表了黄岩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史。他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的性格,使他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者。他写小说,当老师,生产皮鞋,做汽配,他不管干什么都能干出自己的特色,如今80多岁高龄仍活跃于一线。先后多次被省、市各级评为优秀企业家。1992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4月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入选2018年度风云浙商30强;被评为台州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十大功勋人物;2018年11月获“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时代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

  耄耋老人,还将再起

  1979年,池幼章创办了黄岩利民皮鞋厂,经过系列改革和特色经营管理,企业裂变发展,从创办初期仅有几十人的小厂,一跃成为年产上亿、税利上千万的省内同行老大。天牌皮鞋获省部优产品称号。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对市场变化不够敏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加上温州鞋业异军突起,“利民”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几乎在一夜之间,企业陷入了困顿,利民皮鞋由盛转衰。

  2003年,濒临破产的利民鞋厂开始变卖资产清偿外债,全面转型。在现任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帮助下,决定生产汽摩配件,零基础再出发。那一年,池幼章67岁。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之前,池幼章连注塑机都没摸过。但他认为,台州汽车配套产业完善,且汽车产业科技含量高,产值、利润也高,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毅然决定转行。

  于是,池幼章和工人们一道扎在一线,没日没夜地汲取新行业的新知识。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利民实业就完成了鞋厂到汽摩配件厂的全面转变。3年后,他也从一个外行变成了内行。如今,利民实业已经成为黄岩区首屈一指的汽摩配生产商,2018年产值超过8亿元。利民生产的汽配产品在整车中占5%,是吉利控股集团的核心供应商。

  池幼章已经办了40年企业。40年来,“实事求是、自强不息”,一直是企业的厂训。而“利民”二字,就取自“利国利民”,他认为这不仅是企业的名字,更是他们的服务宗旨。他认为,作为一名企业家,就要有所作为,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今年,池幼章已经83岁了,依然奋斗在工作一线,斗志不减。经常有人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了,该去含饴弄孙了,为什么还这么拼?他回答,这是一个能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时代,我们有幸生长在这么好的时代,更要努力工作,回馈社会。他告诉自己,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继续奋斗,把利民实业的产值做到20亿元、30亿元,把利民实业做成民营经济的典范。

  池幼章的成功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敢于肯定自己、勇于否定自己、善于重塑自己的过程,更是浙商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

  生活给以苦难,他却报之以歌

  1951年,15岁的池幼章还是一名学生,在一次练粉笔字时,把“抗美援朝”误写成“抗朝援”,尽管立马擦掉重写,不料还是被同学检举,大会大批小会小批,被定性为“反革命”。之后,又被子虚乌有的“圣母军事件”牵连,此后的人生,因为“这两件事”,劳教批斗检讨管制开除公职……直到1980年彻底平反。

  即便是至暗时刻,池幼章始终相信总有出头的日子,始终相信人性的光亮。

  池幼章对文学情有独钟。18岁时,小说处女作在《浙江文艺》发表。21岁时,成为慈溪文学刊物《杜湖》主编。1963年劳教期满回故乡黄岩务农时,化名在《浙江日报》副刊和《东海》杂志发表小说,起了个新笔名敦夫,人称“敦夫先生”。他发表在《东海》杂志的《石俊力战难碰毛》,于1964年5月1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在黄岩城关中学当语文老师时,池幼章特别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他撰写的关于加强写作教育的多篇论文,署名黄岩城关中学语文教研组发表在《文汇报》和《中国教育报》上,在教育界引发震动。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池幼章的文学梦没有实现,但是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关心却没有就此放下。几年前,他获悉自己1957年在慈溪创办的《杜湖》杂志又重新出版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特别关心黄岩作家们的现状,特别是一些生活有困难却坚持创作的文人。“这辈子当不了作家,我就设立‘池幼章’文学奖,鼓励青年文学创作者。”说起文学,池幼章仍然兴致很高。

  创业之路曲折,但不改初心

  在童年时期,一位借住在池幼章家里的老红军告诉他,“共产主义就是每个人都能穿皮鞋、住高楼,有电灯、电话”。从那时起,池幼章就觉得,皮鞋代表着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要让每个人都能穿得起皮鞋。这样朴素的愿望,在后来创办利民鞋厂过程中一直没有变过。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跟所有普通创业者一样,池幼章的创业经历并非一帆风顺,而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又给他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了16年教师的池幼章,迫于生计,放弃了钟爱的“文学梦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

  “那个年代,谋生赚钱,并不像现在处处都有大把的好机会,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池幼章时常感叹。那时,池幼章从最初的羊倌做起,放过牛,也卖过柴,起早贪黑,靠着一身力气,赚点微薄的辛苦钱。不过,即便是这些“饥一顿饱一顿”的小生意,却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难以为续。

  接连的失败,不仅没能击倒池幼章,反而为他之后的人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西部山区拉柴卖柴的时候,忠厚善良的秉性让池幼章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喜爱,为他累积下丰厚的人脉资源。在山区朋友的帮助下,卖了几年柴之后,池幼章成功掘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有个路桥的老板开厂要用到木炭,我就从宁溪农户那里收了一些,拉到路桥卖。”池幼章回忆说。倒手木炭一趟,净赚500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1975年前后,国家经济政策开始松动,池幼章能收购到合适又便宜的木头,他趁此机会创办了人生中第一家乡镇企业——象棋厂。后来,又因为认识了在罐头厂工作的朋友,能以处理价拿到不少生产铁罐后剩下的边角料,池幼章转行做起了盘香架子。“靠着象棋和盘香架的生意,才真正解决了我们一家的温饱问题。”池幼章说。

  1978年,被打成右派的池幼章平反复职后开始到黄岩县城关镇工办工作。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池幼章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发展机遇。当时,国家鼓励发展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大批下放知青返乡回城,却面临就业难题。兼任黄岩县城关镇工办副主任的池幼章,认为自己一直以来的皮鞋梦可以实现了,要为解决返乡知青的就业问题出一份力。于是,浙江利民实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利民皮鞋厂应运而生。

  台州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利民是台州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台州企业改革的典范。1979年11月,敢为人先的池幼章在黄岩创办了利民皮鞋总厂。办厂伊始,他就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平均主义,实行严格的计件制,员工计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激励员工的积极性。1982年,利民冲破阻力将5000元奖金奖给一位科技人员,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他为利民制定了这一富有特色的企业管理机制,真正从体制上解放了生产力。不拘一格用人,在当时也曾经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但池幼章敢于大胆用人、容人。有位制鞋专业人员,怀才不遇,颇有非议,池幼章力排众议,“八顾茅庐”,请他来“打天下”。这位专业人员经使用后,设计的各式皮鞋获上海市皮鞋评比“金棕榈奖”。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利民走市场化经营之路,产品自产自销,自找出路。1985年,他创建的引厂进店、设店建柜、产销合作的经营模式,在全国市场上起轰动,商业部专门发文推广这一经营模式。

  在利民特色的经营管理中,池幼章还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到企业经营中,现在人们所讲的现场管理、文明经营、清洁生产、环境美化,早在80年代就在利民已经实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催生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创新:厂区专门请人养鸟种花;专门配备清洁员;全员实行三餐免费供应;每周实行五天工作制;每星期一早上举行升国旗仪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做法,在当时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利民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经营和用人机制之中,产生了特有的利民效应。这就是“利民改革模式”。1994年,全国人大主席吴邦国视察利民并题词: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德国《法兰克福报》等媒体称池幼章是中国当代杰出企业管理者。

  “时代在变,名字在变,但利民回馈社会的初心一直不变。”如今,80多岁的池幼章仍活跃在生产一线,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为国家多作贡献。

来源:浙江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