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3 19:4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9月12日 07 版 | 查看:1002次
由张人亚保存下来的现存唯一一本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原件。
1924年3月下旬,中共上海商务印书馆党小组欢送柳溥庆、张德荣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排左二为张人亚、左三张德荣(张西平)、左四柳溥庆;第二排左起:糜文溶、杨贤江、沈泽民、董亦湘、恽雨棠。
这幅珍贵的画面来自1925年苏联电影工作者拍摄的纪录片《东方之光》,张人亚站在中间,站在他旁边的是纪录片的导演。这也是张人亚的活动影像首次被发现。(宁波北仑张人亚党章学堂提供)
扫一扫看视频
开栏的话
历史如河,奔流不息,它裹挟着每个个体向前行进,个体又在这种前进中汇聚成更大洪流。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回望历史的长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在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中,共青团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为党争取青年人心、汇聚青年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本版特开设“共青团·记忆”专栏,通过全媒体手段,钩沉青年运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时刻,展现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的中国青年在党的指引下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同时激励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广大团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专栏也将作为一个常设栏目一直延续,敬请大家关注并欢迎惠赐稿件、提供新闻线索。
走进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新浦老屋,日光渐暗,布展常用的暖调光源,伴着屋内木材弥散出的气味,总让人倏地闪回到历史的烟云里。
从外地专程赶来的参观团把讲解员童思琪围在一角,好奇而专注地听着,听她讲述那个连总书记都特别关注的人:张人亚。
童思琪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像这样的参观团,她平均每天接待6~7批,最多时一天接待14批。“每次讲解需要40多分钟,只能趁着空隙,溜回办公室喘口气,随后赶紧出去迎接下一批。”虽然工作有些累,但她认为,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张人亚的故事也在童思琪的讲述中逐步清晰,这是一个关于使命与遗憾的故事,也是一个最早期的共青团员听党话、跟党走、把党的事业视作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成长故事。
秋
2017年10月末,初秋已至。距离党的十九大刚刚过去一周。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和各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温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时刻。
当走到一件展品前时,总书记驻足,弯腰仔细观看,这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中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
“总书记您可以再向前看一下,在这个书的封面上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章。”讲解员的一句话吸引了习总书记的注意。
原来,这本《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它是由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张人亚的老父亲放在衣冠冢中才保存下来的。
听完介绍,他连称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并询问说,“他(张人亚)后来怎么样了?”
当天晚上,宁波市北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江智灵的手机微信“炸锅”了。一条条微信全是在讨论央视新闻中的“总书记之问”。
“张人亚”“共产党宣言”“总书记”一时间成为朋友圈关注的热门话题。
其实,江智灵比很多人都清楚,总书记看到的《共产党宣言》只是张人亚秘藏史料的代表作之一。
截至2018年3月,已发现的张人亚秘藏珍贵文物共36件,其中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9件,未评定的珍贵藏书2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即中国二大决议案现存唯一的原件,该文件第十项内容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因此文件更加珍贵。该文件现存于中央档案馆,由于是无价之宝的“孤本”,所以不作文物等级评价。
1898年,张人亚生于镇海霞浦(今霞浦街道霞南村)。16岁时,赴上海南京路老凤祥银楼当金银饰品制作工人。
1922年4月,张人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团员后,张人亚积极参加当时党团领导的工人罢工斗争。
1922年4月至6月,在党的领导下,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发动日华纱厂工人连续两次罢工。劳动组合书记部联合上海10余个工会团体组成浦东纺织工人经济后援会,向各界人士募捐。
在党的领导下,青年团发动上海全体团员为罢工工人募捐,并在《先驱》上发表声明请求全国各界声援。张人亚因积极参加此次罢工援助行动,于6月在募捐时被捕,被关巡捕房1天。
1922年5月,团一大召开后,上海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团上海地委”),团上海地委直属团中央领导,团上海地委书记由团中央书记施存统兼任,秘书袁孟冰,委员张人亚。
1923年5~9月,张人亚任上海团地委书记。在此期间,他作为上海团组织的代表,出席了1923年8月20日至25日在南京召开的团二大。团二大结束后,由于青年团全国大会的延期和上海团地委的届期已满,1923年9月9日张人亚以团上海地委书记名义向团中央提出上海团组织改组问题的请示。
张人亚在团上海地委工作期间,上海团组织的工作逐渐规范,团员人数也有较大增长。可以说,张人亚在早期团组织的发展和壮大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冬
1927年的冬天,冷的不仅是气温,还有严峻的革命形势。
1927年4月,在北伐战争发展到高潮的时候,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革命形势骤然降温。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
1927年末的一个午后,宁波镇海乡下(现北仑霞浦),张爵谦一如往常劳动、生活,忽然几声敲门声打破了乡村的安静,张爵谦打门,抬眼一看竟是自己离家多年的儿子:张静泉。门一打开,张静泉赶忙背着行囊走进屋里。
原来,在大革命失败后,张静泉手中保存着中共二大、三大的十几份机密文件。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他手里的这些文件一旦暴露不但会引来杀身之祸,文件的安全也将岌岌可危,关键时候,他想到把最重要的机密文件,转移到宁波乡下,托父亲代为秘藏。
张爵谦虽然是个普通贫苦的老百姓,但是他生性耿直,拥护孙中山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行动,曾以带头剪辫子的实际行动来表示支持。后来对于张静泉在上海参加共产党、搞工会发动罢工斗争等行动也很赞许。
交代完情况后,张静泉马上又离开老家返回上海。临行前,张静泉对父亲说,“这是比我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一定要保存好。”
傍晚,张爵谦先把张静泉带回的这包东西偷偷地拿到自家的菜园里,塞进停放张人亚亡妻棺材的草棚。
隔了几天,张爵谦就向邻居们佯称他的二儿子静泉长期在外不归,杳无音信,恐怕早已不在人世。接着就在村东面的长山岗上,为张静泉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墓穴合葬。
墓穴的张静泉一侧是衣冠冢,放置的是空棺。张爵谦用好几层油纸把这些文件书报精心包扎好,以防止受潮霉变,之后再秘密藏进空棺,埋入墓内。墓碑上除了写明“讳守行和”这个谱名外,中间却写成“泉张公墓”,故意少写一个“静”字。
张爵谦苦等了20多年,等到上海、宁波都解放了,可是儿子静泉仍没有回来。到了1950年,全国都已基本解放,张爵谦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刊登了“寻人启事”也毫无回应,张爵谦估计儿子已是凶多吉少,自己也已年届八旬,责任心促使他作出抉择,挖开墓穴,打开棺材,将这批珍贵的文件书报取了出来,交给三儿子张静茂,让其交给党组织。
张静茂回沪后专门去刻了两枚印章,盖在各种书报、文件上,随后一并捐献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
遗憾的是,张爵谦临终之前也没等到张静泉的下落。“我祖父去世时不知道,我父亲、母亲想着二伯父,但是他们去世时也不知道二伯父是怎么没有的,他们心里是打着问号去世的。”张静泉的侄子张时才在接受采访时说。
春
2006年春,清明节,天气转暖。
张静泉的侄子张时华来到北仑区霞浦街道,找到霞浦街道文化站站长贺霁。
“那时候,我刚工作,对很多事情都不是很熟,他给我放下一叠资料就走了。”贺霁回忆说,自己当时以为张人亚只是一个烈士。
过了几天,当她打开资料,仔细查阅张静泉的个人事迹时,忽然发现张静泉的故事并不简单。“当时,我赶紧拿着资料去向领导汇报这个情况。”贺霁说。
原来,这些年来张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张静泉的下落。
2005年4月,张静茂的孙女张建优在网上发现中共一大会址在介绍馆藏文物时提到了“张静泉”这个名字。这也是张静泉的后人苦苦寻找半个多世纪后第一次有了他的消息,重新燃起了他们寻找张静泉的希望。
时间回到70多年前。
1922年,张静泉组织上海金银业工人罢工后,组织就安排他到由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和工人组成的同乎消费合作社工作。到了1923年,上海的工人运动处于低潮,他的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党、团工作及其领导机关出版书报的发行工作上。
从此,张静泉就以张人亚的名字从事革命。年轻的张人亚始终“坚决努力,刻苦耐劳”,在上海、安徽芜湖、瑞金等地从事着重要的革命工作。
2005年,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张家人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1933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其机关报《红色中华》发表的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的悼词。
正是在这篇悼词中,张家人终于知道,苦苦寻找了半个多世纪的张人亚早在1932年12月,在从江西瑞金前往福建长汀途中,因公殉职。
空空的衣冠冢里埋藏的78年的历史终于得以全部明晰!张家人长期对亲人不知所终的遗憾终于得以弥补!
了解到张人亚的事迹后,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立即行动起来。
2006年4月,张人亚亲属与霞浦街道取得联系,启动张人亚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工作;2009年4月,当地建成张人亚事迹展览室;2011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张人亚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4月,修缮张人亚衣冠冢;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一大会址纪念馆,问起用生命保存《共产党宣言》文献的“那个人(张人亚)”;2017年11月31日,召开全国性张人亚史料征集座谈会;2017年12月1日张人亚党章学堂开馆;2018年5月15日,举行张人亚诞辰120周年铜像落成仪式。
在这一过程中,霞浦街道团工委也积极参与进来。2017年9月,霞浦街道团工委参与组建“传承红色火种青年突击队”,赴上海、瑞金等地重走人亚路。2017年12月张人亚党章学堂建成开馆,目前党章学堂已成为综合性的党员教育基地,包含的区域有:人亚广场、党章学堂、初心学苑、宣誓广场、使命客厅以及正在建设的樵斋书房,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
正如原龙华烈士纪念馆研究室主任王菊如评价的那样,“张人亚收藏了革命文献,革命文献也收藏了他”。通过文献挖掘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更看到了早期的共青团员在党的领导下的成长与牺牲。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杨宝光 王璐璐 视频制作 杨宝光 鲁冲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