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05 20:4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9月1日 | 查看:804次
人物故事:
2003年成为唐城敬老院的一名厨工,当时他说:我就是你们的儿子,16年用行动践行了这句承诺!他用博大爱心对待院里每一位老人。为了践行承诺,他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敬老院和老人身上,先后为18位老人守灵送终,在他眼里,老人们都是爹和娘!
蒋生宝,男,1968年 10月出生,2003年成为唐城敬老院的一名厨工,当时的蒋生宝面对敬老院的老人,一句: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16年来用行动践行了这句承诺!16年来,他以微薄的工资,在敬老院既当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他还自学剪纸艺术,成为临汾剪纸协会会员。16年如一日,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把敬老院的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端屎端尿、梳头洗衣、拉家常暖人心……。16年来,他把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敬老院的老人,自己没有一分的积蓄,至今仍单身一人,很多人也会问他,“生宝,你这样做值吗?他总是憨厚的笑着说:敬老院就是我的家,我是敬老院的儿子!
一、一句承诺扎根敬老院
2003年由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工资报酬低等原因,唐城敬老院厨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干。时任敬老院院长张银莲,听说了蒋生宝独自在家专心伺候瘫痪7年的老娘,为母养老送终的事,她心里认定这个小伙子一定行,可是,一个月200元的工资,还是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能愿意干这活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张银莲找到了蒋生宝。朴实、憨厚、心地善良的蒋生宝面对老人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儿子啦”,自此便走进了唐城敬老院。
当时的敬老院建在离镇子二里多的山根下,设施简陋,条件很差,吃水靠挑,采买靠跑,就连做饭的柴都得在空余时间上山拾。敬老院的老人都是从各村送来的痴呆、聋哑、肢体残疾和精神障碍患者,敬老院好像是个没有医生的医院。他们在家时受家庭、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性格怪异、脾气暴躁、习惯不同,口味一人一样;随地吐痰、不讲卫生、卧床抽烟、乱扔垃圾、说话粗鲁、举止不雅……。当时兄弟姐妹们都却他:“你怎么这么傻,趁年轻干点啥不行,偏偏揽这种伺候老人的繁琐活,这种苦差事别人躲还来不及,你偏偏往里钻”。他说,“看到这些可怜的老人,我就想起了老娘,鼻子就发酸,我清楚责任重大,已经下定决心,答应了老人们的事就不会轻易改变。自此,他默默地挑起了为老人服务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热情和爱心,而且一干就是十五年……。
他16年如一日,以敬老院为家,既是炊事员、服务员,又是护理员,没有节假日、休息日,哪怕是头疼脑热也没有耽误一天,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有一年冬天降大雪,天寒地冻,门外一片白茫茫,出门路都看不见。为了挑水他把路扫开,但是路已结冰,当他挑水往回走的时候,一不小心滑倒,两桶水全翻倒,浑身被水湿透,没等回到房间换衣服,湿衣服已经结下冰,为此感冒了四、五天,但服务老人的工作一点也没耽误。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下,在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他的工作由当初的200元,也只涨到了今天的800元,他说,我单身一人,用钱的地方不多,敬老院就是我的家,老人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二、一句承诺甘当“亲儿子”
农村敬老院的老人大多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蒋生宝深记当初来敬老院的承诺,要老人们晚年多享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他始终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着这个目标。16年来,他用至亲至爱的博大爱心,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院里每一位老人,不仅让他们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让老人精神上得到抚慰和充实。
敬老院的老人,大多是丧失劳动能力,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相当一部分是残疾老人。为了让这些老人过上幸福晚年,蒋生宝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的孝顺儿子。
敬老院一位聋哑老人张光明性格孤癖,一不留神就一人外出,为了他的安全,蒋生宝一回回地在外往回找他,一有空就跟随他,跟他比划让他不要跑,但都无济于事。有一回蒋生宝做好午饭后其他人都按时就餐,唯独不见张光明,蒋生宝立刻摘下围裙沿他爱去的地方找,结果在一荆棘满地的沟底找到了他。当时他的腿也因滚坡受了伤,往回背他时,蒋生宝的脸、手和衣服都被树枝、圪针划破了,脸上流了不少血。回到敬老院后蒋生宝不顾个人的疼痛,帮他清理了身上的泥土,洗了脸,请医生检查了身体,没等休息又到了做饭时间。
像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老人徐自来到敬老院的第二年就瘫痪了,这一瘫就是六年,两千一百九十个日夜全靠蒋生宝服侍……端屎端尿、喂水喂饭、洗涮衣物被褥,就拿床单来说几乎每天洗,晴天晒,雨天烘,冬天和雨季就个来人准备两套被褥,有时就拿自己的给老人用,他每天把老人生活打理的干净舒适,不让老人受一点罪,就像亲儿子一样照顾服侍了六年直至他故去。徐自来老人在去世的前几天伸出唯一能动的手,拉住蒋生宝含着泪说:“这辈子我得了你的济,享了你的福”。其实,这16年来,每位故去的老人都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都会得到蒋生宝特殊的精心照料,先后为18位老人守灵送终,在他眼里,敬老院的每一个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一句承诺胜似“一家人”
蒋生宝现在已经50岁了,他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敬老院,献给了敬老院的老人。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他把全部的爱全倾注到了孤寡老人身上。
他曾经在家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7年多时间,也许就在那时起他就养成了细心、耐心照料老人的习惯,他把敬老院的来人当亲人来对待,像儿子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真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质量和花样,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满意;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及时督促老人换洗衣物,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及时请求卫生院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及时把握老人身体状况,一旦有个头疼脑热,不分白天黑夜,亲自陪老人求医抓药。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他就多说服,多与老人谈心,拉近与老人的距离,了解老人的心声,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增强大家的团结。
武管成老人是一位聋哑人,性格有些怪异,脾气暴躁,有一次他和和卫建祥老人发生了纠纷,拉扯起来准备打架,蒋生宝听见吵闹声赶来拉架,没想到武管成老人抄起墙根的木柴误打到了蒋生宝头上,头被打了一个口子,鲜血顺着脸往下流,在医院缝了七、八针,但蒋生宝一句责怪他的话也没有说。蒋生宝就是这样,对老人的一些不当行为,他总是用实际行动去感化教育大家,使敬老院有一个良好的秩序,大家都和睦相处。在他的感化下,李自成、卫建祥等老人由原来的被动锻炼变成了自觉锻炼,他们自己整理房间,抽时间帮别人整理房间,还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院务。院内唯一的女老人尚香则刚来时情绪低落,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照料,老人脸上有了笑容,蒋生宝来利用自己剪纸的特长教她学剪纸……。
如今社会上的老人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过生日,蒋生宝就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一张纸上,对不知道自己生日的老人,他们就一起商量确定了一个集体过生日时间。每当老人过生日,他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几个可口的小菜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这就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家”。蒋生宝爱院内老年人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在家服侍娘亲七年多,来到敬老院为老年人服务十五年,在别人来说,这二十多年他失去很多。在家七年多失去了成家和外出的大好时机,但是他不后悔,他说:“我尽了孝道”。后十五年里工资没多挣,苦没少吃,现在还单身,他仍然不后悔,他说,“我有了一个新的家,为了这个家,为了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再苦再累我心甘情愿”。
来源:山西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