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29 10:4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29日 01 版 | 查看:2096次
扫一扫 看视频
在今天,来到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所在的四川石棉县安顺场,无疑是一种享受。蓝天白云拥抱下,宽阔的广场上伫立着有历史韵味的纪念馆。湍急的大渡河水,挺立的高山,各具特色的民宿和街边的花椒香,都会为红色文化旅程增色不少。
这片土地曾见证过胜与败的历史瞬间。败者,在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被困于此,几乎全军覆没。胜利者,1935年5月,红军以命相拼,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18名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北上探寻了生机和希望。
帅仕高就是船工中的一员。84年前的敲门声,改变了帅仕高的生命轨迹。那年他21岁,是渡口沿岸闻名的“船老大”。帅仕高的孙子帅飞回忆起爷爷当年的讲述,还原了这场相遇最初的情景。有人在门外对帅仕高说:“老板,你不用怕,我们是红军,专为穷人打天下。我们来这儿就是为了渡过大渡河,打倒蒋介石。”
被国民党军队欺负惯了的帅仕高没有第一时间开门。他透过门缝打量红军:这些人穿得破破烂烂,有的连草鞋都没有,还有一些十五六岁的娃娃兵。帅仕高觉得,他们与国民党军队不一样。
在红军的动员下,帅仕高答应了红军的请求。纪念馆副馆长付婷婷讲解当年的情况时说,红军对船工很好,靠岸时会主动帮船工拉船,还曾在岸边搭了三个棚子,把自己的口粮做成白米饭给船工吃。这是给船工最好的“报酬”。帅飞说,爷爷整整吃了三大碗白米饭,在那以前他很少吃饱过。
5月涨水不渡船,是大渡河船工都知道的规矩。当时的河水300多米宽,是如今的两倍。水下有暗礁,水中有漩涡,对面有国民党的枪炮。帅仕高和7名有经验的船工一起,登上翘首船,强渡大渡河正式开始。
帅飞至今还记得爷爷的描述:“水流很急,船一直在左右摇摆。子弹从耳边嗖嗖飞过的声音很清楚。爷爷当时心里有点‘虚’(四川话“害怕”的意思),但是看到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样子,便更用力地摇动船桨。”
一块尖尖的石头至今还矗立在河水中。这块石头当年险些要了帅仕高和一船红军战士的命。渡船卡在这里,恰敌人的有效射程之内。帅仕高和其他3名船工情急之下跳到礁石上,往外猛推小船。见红军重新行进,越发靠近岸边,国民党守军仓皇逃跑。逃跑前,他们还将一颗手榴弹扔到了帅仕高身边。帅飞说,幸运的是,那颗手榴弹引线未被拉掉,被红军战士迅速扔出,没有伤人毁船。
没有了国民党守军的威胁,其余船工和躲起来的老百姓逐渐回到了这里。此时,红军在附近擦罗彝族乡开仓放粮的事迹传到了安顺场。红军在渡口善待船工的行为也在百姓间口耳相传,国民党对红军的诋毁宣传不攻自破。
最后,经历七天七夜、总计77名船工换人不停工的摆渡,共有7000多名红军战士从此处渡河,为之后在大渡河左岸阻击国民党军队、确保右岸纵队夺取泸定桥保存了力量。红军走后,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帅仕高为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报复,想去追赶红军队伍参军。未果,他躲进了一个谢姓彝族家庭做工,一躲就是7年。长期睡在潮湿的地上,帅仕高右眼因此失明。
1965年,彭德怀来到石棉县视察,得知老船工帅仕高的情况,特意将他安排到当地最好的医院治疗。彭德怀到帅仕高的病房与他交谈许久,还亲手给了他十元钱。后来,因知他眼睛不好,彭德怀还送了一台收音机给帅仕高。
上世纪80年代,多位开国将领都来到安顺场寻访接见了帅仕高。他们送来的照片、大衣、缝纫机等物件,被帅飞视作“传家宝”。“没当兵前,我不明白爷爷为什么那么做,也不明白怎么总有人到我家来。”帅飞说,“当完兵才觉得当年不容易,我们今天的幸福,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
本报四川安顺场7月28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胡宁 王鑫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