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老妪靠捡垃圾修建7座桥

发布时间:2019-07-17 17:20 | 来源:新法制报 2008-03-11 06:14 | 查看:1291次

拒绝进养老院不愿给国家添负担,称“看到学生在桥上奔跑,比什么都开心”

  核心提示

  第一次见到周会连,是2008年2月21日清晨。当时,入赣援宜电网抢修子弟兵班师回营欢送会在宜春市郊的蚕塘中学举行。欢送的人潮中,一位提着一竹篮慰问品的老妇人的出现,引起了一阵热烈掌声。

  这位老人就是曾当选2006年感动江西十大爱心人物的周会连,她在10多年时间里靠拣垃圾修建了7座桥。老人说,她这辈子只做了修桥一件事,但已经心满意足。

  3月5日,记者来到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蚕塘村,走近周会连,也走进了她那丰饶又沉默的内心世界。

  在西村、在蚕塘,大多数人称周会连为“修桥的”,她的真名反倒没几人记得。

  村民都叫她“修桥的”

  老少村民对“修桥的”评价几乎一致:好人、不惹是非的人。说完这两点之后,村民还摇头叹息一句:可怜的人!这里有三种含义:修桥欠了不少钱,可怜;丈夫病逝,没有儿子,可怜;年老病痛孤单,可怜。

  很多村民对“修桥的”为什么这样苦还要去捡垃圾修桥,不能理解。很多人都说,有修桥的钱,完全可以吃好穿好。这也正是记者此行要探寻的目的之一。

  在一位村妇的引导下,记者来到周会连的家,大门虚掩着,门上用粉笔写着她的电话号码。拨通后,电话铃声从里面传出来,并没人接听。推开门,只见室内衣物凌乱地扔放在地上、椅子上,饭桌上是半碗白菜,半碗稀饭,还有一碗没有倒掉的中药渣。

  邻居告诉记者,“修桥的”清早就拉着板车出门了,自从十几年前老公病死后,她就天天拉着板车出门捡垃圾,捡垃圾卖的钱都用在了修桥。

  蚕塘中学的门卫老陈告诉记者,“修桥的”每天清早就拉着板车来到学校搞卫生,早、晚各一次。好几年了,只要学校上课,她就从来没有耽误过。在老陈的带领下,记者在学校后面的一个垃圾堆旁边,见到了正弯腰翻捡垃圾的周会连。

  “看到学生在桥上奔跑,我比什么都开心!”

  周会连小时候家里十分贫寒。她是长女,下面还有11个弟妹。她很小便开始做农活。因此,周会连一天书也没有读过,这也是周会连至今十分遗憾的事。

  嫁人之后,周会连学会了泥水匠的全部技能,并开始走村串户赚些钱,抚养三个女儿。等到三个女儿出嫁后,周会连的老公却因为胃癌离开了她。

  而此时,接送外甥上学、回家,已是周会连生活的一部分。这给她带来乐趣,同时也给她带来烦恼。

  周会连的家紧捱着蚕塘中学,通往学校的道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田埂小路。这条田埂小路要经过9处河渠,河渠有宽有窄、有深有浅。到了春天,河渠变宽变深,搁在河渠上的木棍也被洪水冲走。学生只能趟水而过。学生跌倒在河渠中的事经常会发生。

  看着每天数百名学生步行在这条田埂小道,周会连萌生了一个在九处河渠上都修一座桥的念头。这个疯狂的想法着实让家里人吓了一大跳。但最终被周会连的沉默和固执压服了。

  周会连修的第一座桥选择在最宽的一处河渠。周会连自己做了一辆板车,天天拉着板车到村子和镇上去捡单位报废的砖块,再用桐油拌石灰,花钱请了一班小工,用土法建起了第一座单孔石拱桥。那是1990年。

  修这座桥,周会连不仅花光了2000元积蓄,还欠下3000元。为还这3000元,周会连整整捡了八年的垃圾,才还清欠债。

  “看到学生在桥上奔跑,我比什么都开心!这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周会连这样告诉记者。

  靠捡垃圾修了7座桥

  接下来的两件事,差点毁掉了她的修桥计划。

  有一天,周会连拉着板车在街上捡垃圾,一只凶恶的狼狗咬伤了她的右手,住了半个月的院没治好,留下不能伸直的后遗症;出院不久,下雪天,她拉着满满一板车垃圾上坡,左腿一歪,脚踝粉碎性骨折,治了一个月,结果也留下后遗症,走路一拐一腐的。

  蚕塘中学的领导看到周会连为修桥吃尽了苦头,就找到她,请她到学校打扫卫生。每个月支付100元工资。这让周会连喜出望外,因为,这样她可以天天跟学生们在一起。

  “跟学生在一起,我什么烦恼、忧愁都没有了。”周会连说。她还悄悄告诉记者,打扫卫生是有钱赚的,全校所有的垃圾都归她管,她把那些垃圾分类拉到废品收购站,最多的一天能赚到六块钱。其他的时间,她还拉着板车到外面去捡垃圾卖。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周会连又在河渠上修了五座便桥。

  记者看到,这五座“桥”其实十分简陋。因为它们有的只有一、两米宽;有的只是辅着几块水泥预制板。周会连说,这五座桥花了她2600元钱。她动员自己大女儿易香梅也出了5000元钱修了两座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周会连十几年前修的第一座石拱桥被淘汰了。她下了决心,向自己的亲戚借了一万多元,雇人在离石拱桥几米远的地方修起了一座“宏伟”的大桥,那是一座宽3米,长5米多的钢筋水泥桥。

  这座桥的落成引起了轰动,甚至宜春电视台的记者都到了现场直播。

  老人的快乐时光

  周会连在前面引路,带记者参观了她修建的七座桥,另加她大女儿修的两座桥。每经过一座桥,周会连都会停留下来,甚至坐在桥上,用手抚摸桥身,历数建桥的艰辛,同时,七十岁的老人脸上绽放着幸福与羞涩的表情。

  她说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修桥一件事,但已经心满意足。

  老人担心自己没法还清修桥欠下的一万多元债,想在学校门口开间杂货铺,可是学校领导说有规定,不能开这种店。

  周会连的苦恼很快就被另外一件喜事冲淡了。因为,她当选为2006年江西省十大爱心人物,最让周会连兴奋地是,她还参观了毛主席夫妇住过的房子……

  从南昌回来后,周会连接到捐款,总计有1500元,她把钱全部用来还债。村干部关心她的生活,要她到养老院去,但她拒绝了:我有手有脚的,不能给国家增添负担。

  周会连还说,前两个月下大雪,幸亏来了人民子弟兵帮忙。她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解放军战士,高兴得觉也睡不着。看到子弟兵要走了,她赶紧把一只母鸡和几十只鸡蛋送给他们。“他们要是晚走几天,我还可以到女儿那里多拿几只鸡……”

  媒体曾以“孤寡老人送母鸡”为题报道了此事,有一位路过宜春的广东老板为此特地到医院看望她,给了她300元钱。

  这事让周会连开心的念叨了好几天……

  文、图/实习生李恬、记者李光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