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卓太:藏族老人将全部财产捐给故乡小学(图)

发布时间:2019-07-13 22:3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6月28日 | 查看:1083次

人物故事:

  宽卓太同志生于1930年9月,男,藏族,青海省刚察县宁夏村人,195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12月光荣退休(享受正科级待遇)。

  2016年8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宁不幸逝世,享年86岁。

  儿时的宽卓太为了生存随父亲讨过饭、当过木工、做过鞋匠。在牧主家放牧的母亲和妹妹因不堪折磨从牧主家逃跑,逃进山后母女俩从此无影无踪。解放后,饱受磨难的宽卓太在组织的动员下于1956年参加工作。1958年到泉吉公社(今泉吉乡)工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剧毒、高残留的六六粉,又名六六六,化学名称叫六氯环己烷,作为对昆虫神经的广谱杀虫剂,在全世界广泛生产和应用,在我国牧区也用六六粉进行药浴来防治牲畜外寄生虫病。1962年,在一次药浴时,因入池中的羊数量过多,为了防止体弱的羊因拥挤和踩踏误食药水死亡,不让集体财产受损,情急之下宽卓太跳入药浴池去扶踩倒的羊。而这一跳,带给他的却是终生的伤害。在救羊的过程中,池内四下飞溅的药水让宽卓太无法躲避,不慎咽下药水造成肺部损伤。从那天起,就出现了头晕、无力,并伴有咽喉充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组织上考虑到因公受伤的宽卓太身体情况,先后两次为他调整工作岗位。但是到了1964年,因肺部病情逐渐加重,他再也无法继续工作了,甚至到省会西宁也无法生活。经组织上研究决定让他离岗休养,安顿到低海拔、医疗条件好的青海省驻西安市第一干休所治病疗养,并由组织上给他爱人发工资负责照料。

  他虽然定居西安,但是家乡的生活习惯宽卓太一直没改变。“老人生活非常俭朴,每天的主食就是糌粑,偶尔炒个青菜。逢年过节也不肯添件新衣服。住的是组织上安排的公房,用的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家具。

  他虽说文化不高,但常年坚持学习,有不懂的就请教,谁都可以当他的老师。照顾他的保姆—朱宝香因病无钱医治时,他无偿资助3000元。治好病的保姆心存感激,一直照料到他去世。

  宽卓太无儿无女,朱宝香兄妹几人常年帮老人办理在青的各项事务,给老人寄青稞炒面、酥油、曲拉等物品和生活用品,每年还抽出时间去西安看望老人。只要老人住院,他们立刻请假去西安照料,直到老人出院或病情稳定。因为多年的情分,朱宝香被老人视为女儿一般。宽卓太老伴儿几年前去世也是朱宝香夫妇去西安料理的后事。

  2015年,85岁的宽卓太身体每况愈下,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要在头脑清醒时留下遗嘱”,这是他写遗嘱时对委托人的话。

  为了考虑周全,对遗嘱他先后修改了两次,直到第三次他自己认为所有事项都交待清楚了,才让我们当见证人写下遗嘱。那时候老人除了严重的肺病,还患有喉癌等疾病,身体相当虚弱,写字很费力,他说留遗嘱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坚持自己写不让人代写。”

  常年住在西部最发达的古城西安,眼前的巨变让宽卓太一直认为一个地方的发展首先靠文化,而文化教育离不开学校。“他常说,希望家乡的孩子能认真学习,一代更比一代强。他叮嘱我们,除去保姆工资及住院时护工费用和身后事等花费外,其余的钱全部捐给母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宽卓太老人平日里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两个字。感谢所有照顾过他的人,感谢党的大恩大德。长久以来他都在为因病没能为党和人民多工作几年深感内疚。

  “……我在青海省西安第一干休所养病,因多病无力回青海。我患病之时,党和政府的关怀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幸福的走完了一生;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交党费1万元;财产处理款全部捐赠给故乡刚察县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这份手写的遗嘱,语句不怎么流畅、字迹也有些歪歪扭扭。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久别家乡的老人在离世前最后的心愿就是把支付医疗等费用之后剩余财产捐赠给曾经就读过的母校,共计511799.05元。

  虽然只有两页普普通通的稿纸,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这两页纸后面是一位共产党员那颗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

来源:青海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