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12 21:0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7月12日 05 版 | 查看:1039次
10年前,巩坤成为一名志愿者,助残助学,扶弱帮贫,只要有需要,他总会出现。
10年不辍,有人说他太爱“管闲事”,他却甘之如饴,坚持“热心肠”。
2008年被称为中国的“志愿服务元年”。如果说汶川大地震激发起志愿服务的巨大能量,奥运会则展现出志愿精神的最佳风貌。也正是那一年,巩坤的公益心开始萌发:他和同事一起参加公司组织的篮球赛,赢了比赛拿到1000元奖金,当即全部捐给了汶川灾区。
但在巩坤看来,他真正参与公益,加入志愿者行列,是在2009年的世界献血者日。
“那天发生的事,每个细节我都记得。”巩坤回忆说,10年前的6月14日,天空中下着不大不小的雨,他跟妻子一起,冒着雨去流动献血车献血。
巩坤身材瘦削,体重50公斤出头,之前,他多次要求献血,都因为瘦被采血医生阻拦。好在献血日那天,他的体重总算达标,医生勉强允许他献血。“到250ml时,医生看我脸色不好,拔掉针管。”巩坤的献血量停留在了250ml,后来他时常开玩笑,“是250,改变了我的一生”。
这次“半途而废”的献血经历仿佛启动了某个开关,激发了巩坤参与公益的热情。之后的日子里,除了工作,他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志愿服务,加入河源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自发组织社区慰问,发起慈善义卖,资助失学儿童,帮贫困病人募集治疗费用……每个周末,巩坤总会骑上他的助力车,穿梭在广东省河源市的各个区之间。3年行驶万余公里,助力车陪着他度过了最初的公益之路。
“开始了就停不下来。”巩坤慢慢成为志愿者中的活跃成员。2013年,在广东省河源市工作了整整10年的外乡人巩坤,被评为“广东好人”。
对巩坤来说,“广东好人”的称号,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2013年的“广东好人”中,有人因为家人身患重病导致贫困,巩坤坐不住了,他当即决定跟其他几位身边“好人”一起发起救助,通过“好人”的力量来帮助“好人”,利用各平台、渠道,集合社会力量发布信息,帮“好人”走出困境。
这项互助活动的发起,成了河源市好人互助联合会的雏形。
“我们在一起的力量这么大,是不是可以成立个互助组织呢?”巩坤的提议得到大家积极响应,聚集起的人越来越多。
2016年,河源市好人互助联合会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巩坤担任会长,联合会成员全部是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奖励的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目前已有243人加入,这样的组织在全国可能都不多见。”巩坤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在一起激发出的能量,有时候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6月初,广东河源暴雨洪涝导致11万人受灾,联合会中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自发加入救灾行列,有人在后方募集善款,有人在前线参与救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股超越组织本身的强大力量在民间聚合起来。
其实在巩坤看来,这个组织的最大作用和意义并不是救助,而是以“好人”的身份影响和带动更多人。“一个人的能力很有限,大家一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巩坤说,公益不是什么高尚、伟大的事情,也不是什么难做的事情,反而公益是人人可为、人人可做的事情,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地域,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去做。
最近几年,巩坤开始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家乡陕西省西安市九峰镇南千户村。19岁时离开家乡外出读书、工作,关中平原上的那个村庄始终是他不变的牵挂。
6月17日,村里举办生日会,给两名村子里的“正能量人物”颁发了证书和奖金:一名叫张玉玲,像对待亲妈一样照顾卧床的婆婆,数年如一日,深受乡邻夸赞;另一名是郭问学,邻居家失火,他拨打火警后,自己奋不顾身去救火,结果救援过程发生意外,导致左腿髌骨粉碎性骨折。
这项村子里的“正能量人物”奖,由巩坤联合村委会发起,奖金每人每次200元,钱款由巩坤来提供。
“拿到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正能量志愿者奖,我决定学一下天天正能量的做法,从1万元奖金中拿出一部分,用来奖励村里的正能量人物。”巩坤说,钱虽然不多,但是村里决定每次都通过大型晚会、生日会等集体场合进行表彰,希望这种隆重的仪式感可以影响更多人,改变乡村风貌,传递正能量。
其实早在2015年,为了鼓励九峰镇千户小学、虎峰小学的孩子们做美德少年,巩坤就和同学马海盟设立了“曼泽”道德基金,每年评选优秀美德少年,给予表彰鼓励,目前已连续5年评选出50位优秀少年。
正能量1万元奖金,巩坤还没焐热就基本分配好了。一部分给村里的“正能量人物”,一部分给“曼泽”道德基金,还有一部分捐给陕西520公益季“520本好书在山区传阅”公益项目,帮助孩子们购买图书。
村子里有人说巩坤“太闲了”“多管闲事”,还有人以为他在外赚了大钱,但巩坤说自己也不过是普通工作,只是在外多年,看着外面的变化,也希望家乡可以变得更好。巩坤说,村子里的“正能量人物”奖他打算长期坚持,如果之前的奖金花完了,他会拿出自己的钱来做奖励。
“做公益需要钱,这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巩坤坦言,他通过在网上销售农产品来贴补做公益的支出,“我给自己设了公益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不能影响日常生活”。
公益已经是巩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做公益,如果不做了,好像生活就缺了点什么。”巩坤说,“有些人觉得我‘上瘾’,其实只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这份没有工资、没有退休时间的工作,巩坤愿意一直坚持下去。“能够尽自己一点力量为社会作点贡献,我觉得自己非常充实,付出都是值得的。”
许亚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