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17 21: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5月27日 | 查看:937次
人物故事:
张泽荣,女,生于1953年7月,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前进村一组村民。
张泽荣24年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小叔子,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长嫂如母敢于担当的中华传统美德,成为四邻八村孝老敬亲的好榜样;家境贫寒但坚持自力更生,利用晚上时间在家做起手工活,成为全村脱贫攻坚自强不息的领头雁,在他的影响下,当地逐渐形成一股家庭团结、邻里和睦、脱贫致富的新风尚!
天降灾祸,主动担起家中重担
1976年,张泽荣经人介绍与邻村小伙子晁祥发喜结连理,婚后的日子虽说不是很富裕,但也是平平安安。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初冬的一天,晁祥发的亲弟弟晁祥振摔了一跤被紧急送往医院,经医院诊断,由于损伤了中枢神经导致全身瘫痪,从此,年仅二十多岁的他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遭遇如此大的变故,对于这个本来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来说,这更是一场雪上加霜的灾难,张泽荣的公公婆婆整日以泪洗面。面对这种情况,张泽荣整天安慰公公婆婆和丈夫,并且主动提出放弃外出务工的机会,留下来在家中照顾小叔子的生活起居。此后,张泽荣每天早早的起床为一大家子做好早饭,开始了她一天忙碌的生活,做饭、洗衣,等安顿好家里人的生活起居,她就出去干农活,乌云密布的家中因为她的勤劳务实露出了阳光,公公婆婆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有人说她傻,她总是笑着说家和万事兴,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事无巨细,悉心照料瘫痪小叔子
岁月的刻刀在这位农村妇女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张泽荣婚后的几十年里一面操持家务,一面担当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的重任同时,还经常和丈夫四处投医问药给小叔子治病。按时喂药、精心照顾饮食起居,是张泽荣每天都要做的“平常事”,但她在这“平常事”用尽心思,为的只是让她的小叔子吃好、住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喊苦喊累。不少人问她:“你为什么这样照顾小叔子?”她回答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小叔子瘫痪在床多年,他的心理、生理都非常难受,更需要家人的悉心照顾,我只是做了一个嫂子应该做的。”
由于常年瘫痪在床,晁祥振非但生活不能自理,胃口也不好。吃水果要软的,蔬菜要吃炖烂的,馒头、包子都要吃蒸透的,张泽荣每一次都是做好后一口口喂到小叔子的嘴里,当小叔子胃病严重时,为了给只能吃流食的小叔子补充蔬菜营养,她就挤出各种蔬菜的汁液或煮烂蔬菜滤出汤,给小叔子做粥喝。听说苦菜可以治胃病,她便经常天没亮就到田间地头挖苦菜给小叔子挤汁喝。每当小叔子的胃部有灼热感时,她就买来红花油给他涂抹按摩,减轻小叔子的疼痛。尤其在冬天,她每天坚持天不亮就起床,先给小叔子蒸个熟鸡蛋糕,喂他吃下,然后再做一家人的饭。小叔子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她起来喂水喂药,等他入睡才离开。
在农村叔嫂之间有很多避讳,因为丈夫要早出晚归打工养家,无奈之下,张泽荣便顾及不了那么多,每当小叔子需要排便时,不管她在做什么,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帮助小叔子排便,有时候会弄到手上、身上、被褥上,但她从来没有一句责备。小叔子整日卧病在床运动少,大便经常干燥堵塞,张泽荣便用手从肛门往外面挤,或用药水打进去,使大便顺利排出来。为了照顾好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叔子,她付出了太多,十里八村的人说起张泽荣都是肃然起敬、赞不绝口。
在她精心的照顾下,小叔子虽然瘫痪在床,但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居住的房间虽然没有什么家具摆设,但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张泽荣细心、有耐心,从未因侍候小叔子而抱怨一句,从未因肩上的担子重而发一次脾气。
每当有亲戚邻里来看望小叔子,他总是艰难地朝着张泽荣竖起拇指,眼里噙着泪花,让人感动不已,每当这时,张泽荣也是泪如雨下,她总是说:“我弟,你要好好的,你身体健康就是我们家最幸福的事情,我做的这些都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简单朴实的话语反射出一颗金子一般的心灵。
自立自强,走在了脱贫攻坚的前列
张泽荣一家由于要照顾病人,缺乏劳力,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丈夫晁祥发在周边打零工,家里还有孙子上学,是村里的低收入农户。张泽荣是个要强的人,她体恤丈夫,自立自强,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想要给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她常说,虽然说低收入国家有照顾,但咱也不能等靠要,人家能脱贫,我们也能。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干劲,张泽荣四处打听,熟人帮忙介绍了可以在家里做的手工活,白天照顾病人、干农活,晚上,等到小叔子睡着了,她就继续赶制领来的手工活,争取能多做一些,补贴家用。农村冬天的晚上寒冷无比,加上家里没有空调暖气,更是寒冷难耐,张泽荣根本顾不上这些,为了不打扰丈夫休息,经常半夜一个人偷偷的搬着小板凳来到客厅,开着小台灯借着一点光亮干起手工活,经过长年累月的劳作,她的手上满是伤痕和冻疮,丈夫晁祥发看到这些,总是满眼泪花,觉得张泽荣这些年跟着自己吃了很多苦头,没有让她过上盈余富足的生活,加上还要几十年日夜照顾小叔子,无比自责。可每当这时,张泽荣总是安慰他说:“家里人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了,生活总是平平淡淡的,我不在乎有多少钱,过多好的生活。”得知了张泽荣家的艰难情况,前进村党支部韩书记主动帮助协调村里的金鸿无纺布袋厂,帮忙提供一些手工活给张泽荣做,帮她进一步拓宽赚钱渠道,在家就可以挣钱补贴家用,她既珍惜又感激。由于她干的手工活细致、质量高,现在找她做手工活的人越来越多,去年她的家里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1万元左右,走在了全村里脱贫攻坚的前列。
张泽荣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却又不简单的农妇,既是二十余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在床小叔子的好嫂子,又是脱贫攻坚自力更生的领头雁,在她的影响下,十里八村好吃懒做、脱贫志气不高、习惯等靠要的农户越来越少了;在她的引领下,当地农村家庭团结、邻里和睦、脱贫致富的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来源: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