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明多样性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图)

发布时间:2019-06-09 21:39 | 来源:人民日报 2019年06月07日 08 版 | 查看:2254次

 

照片为亚洲文化嘉年华现场图。制图:郭 祥

  核心阅读

  文明多样性和亚洲的未来之间有很强的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文明多样性”相互借鉴,是把亚洲建成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亚洲的未来”应该是成为一个和谐和平、蓬勃发展的大洲,这是多样性文明互鉴互融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邀请了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嘉宾,大家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聚一堂。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将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我们思考亚洲文明多样性和亚洲未来,期望亚洲的未来是和平、合作、不断发展的,这需要亚洲各国坚持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以亚洲当下状况和历史经验为基点,吸收全人类历史智慧,坚持文化多样性;同时需要我们在多个领域多个视角进行深思、深研、深耕。这是一个巨大课题,同时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课题,需要亚洲各国共同探索。

  亚洲文明互融互鉴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和谐和平、蓬勃发展

  文明多样性和亚洲的未来,这二者之间有很强的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文明多样性相互借鉴,是把亚洲建成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亚洲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为人类文明作出杰出贡献。如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所说,“回顾历史、展望世界,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的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亚洲的未来应该是成为一个和谐和平、蓬勃发展的大洲,这是多样性文明互鉴互融的最终目标和必然结果,尽管前路遥远、荆棘遍布,但是我们坚信必然会达到这样一个终点。

  文明“多样性”是客观存在,是人类社会和文明自身的天然属性,是由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发展等因素形成的,与此同时,我们还需在认识上提高对这种多样性的自觉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客观存在,共同体需要人类自觉认识到它的存在。

  维护文明多样性、建立命运共同体,亚洲得天独厚

  亚洲在展示、保护、繁荣文明多样性和构建幸福的东方大洲这一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中,可以做得更多。亚洲确实具备承担这一历史重任的各种优越条件:

  亚洲地域广阔,人口相对密集,总量占世界人口2/3以上。这是亚洲文明形成多样性,各国之间交流开始早、规模大、频度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今天思考“亚洲的未来”的重要背景和依据。

  亚洲最早进入人类文明时代,陆续出现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发展长达数十个世纪的思想家、哲学家。继承弘扬这些文明遗产,人们将会不断创造出亚洲各国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以供其他大洲和国家参考,这是亚洲文明今后必然的贡献与担当。

  近几个世纪来,亚洲许多国家经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历史。经过战争洗礼的人最懂得和平的可贵;受过贫穷煎熬的人更向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我们曾经的共同境遇和经验,将是亚洲各国共有的财富和进一步彼此互鉴的重要动力。

  亚洲陆上各国山水相依,一衣带水,给我们之间的交流提供方便,也使我们从众所关注的地震、台风、海啸、雾霾、污染等生存危机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是唇齿相依的整体。联合国环境署等机构曾汇总并发表的一个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沉积于深海的人类“白色垃圾”(塑料制品)等污染物已达万亿吨级,人类目前科技水平还不能消解这一危机。我们山水相依,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在努力增加森林、湿地和草原面积,但各类污染依然没有得到根治。高空是无障壁的,河流是不断流淌的,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物、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悬浮于高空中,难以分辨它来自何方,但却实实在在地威胁着地球上的人类和水陆生灵。大自然可敬而又可怕,人类需要有敬畏之心——亚洲文化正是敬天畏地的,这是东方的智慧。

  亚洲各国人民有共同的关切和相同的理想。亚洲经济、科学、教育、人民生活水平,比起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差距,我们的潜力因为种种历史和现实局限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我们希望亚洲未来是一个和平友好的伟大区域,一切霸道强权的力量在这里将无所施其技,更没有其立足之地。大自然赐予我们如此丰富多彩的环境,可以让我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在吸收洲内和其他区域国家文明、科技、管理优秀成果之后,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发展得更好,过好自己的生活。

  无论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还是就历史经验和现实感受看,亚洲各国人民拒绝战争和破坏,争取和平发展,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把亚洲构建成一个区域性的命运共同体、不再出现战争,向着和平发展、逐步富裕的目标前行,是历史的要求,是亚洲人民的愿望,是顺时而进的重要一步,也将是亚洲对全人类的贡献。

  推动文明互鉴、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大有可为

  为实现这一理想,亚洲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研究和建立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加强亚洲各国文明交流的机制,包括适时建立相关常设机构,以保证各国多个界别之间的交流持续下去。其次,加强亚洲各国教育领域相互支持和交流,包括鼓励和吸引更多学生到亚洲其他国家参访和留学。第三,加强亚洲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有计划地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进行长期医疗卫生支援。第四,争取设立亚洲文明交流共同基金和国别基金,用以支持亚洲文明交流持续发展。

  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形成的。明年是孔子诞辰2571年,我们将举办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要宗旨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的世界,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完全契合。这个论坛以孔子诞生地名字命名,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标志论坛永远以弘扬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忠恕精神为己任。在积极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大有可为。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相信,经过亚洲各国共同努力,我们的亚洲文明将更加繁荣,经济将更好发展,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许嘉璐 作者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理事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