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8 13:04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8日 04版 | 查看:782次
【中国好医生】
一袭红衣紫裙,发髻挽在脑后,走路一阵风,身材修长的她依旧是那样亮眼、精干。5月27日,记者在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见到了曾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白求恩奖章”得主郭璐萍。
“刚从北京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国际家庭日’中国宣传活动回来,手头的事情很多。”快人快语的郭璐萍一走进办公室,就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近期的一些工作和活动。
今年43岁的郭璐萍,从医已有21年。她始终坚信,医疗可以报国。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等大灾大难发生后,她都主动报名参加一线医疗救护工作,但由于妇产科专业所限,一直未能如愿。直到2014年3月的一个下午,郭璐萍刚刚从产房手术台下来,听到同事们都在议论援非医疗队报名的事。“去援非不但可以为祖国出一份力,还可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医术。”郭璐萍当天说服家人后立刻报了名。
2014年11月29日,加入中国第21批援突尼斯医疗队的郭璐萍和11名队友经过4天的日夜兼程,抵达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西迪·布济德省。一声声热情的中文“你好”,让郭璐萍深深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和对中国医生的尊重,感受到身上肩负使命的神圣与崇高。
西迪·布济德省临近撒哈拉沙漠,方圆一二百公里只有一家正规医院,前来诊治的孕产妇较多。医院只有1间妇产科手术室,往往是里面还在手术,外面的孕产妇就频频告急。“一台手术结束后,打扫、准备、消毒的时间至少要半个小时,大人小孩都等不起!”郭璐萍打破常规在外科手术间成功开展产科手术,实现多台手术无缝对接,为产妇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但这样医生就没有了休息时间,经常是连续几台手术下来累得腰酸背疼。
在突尼斯工作的14个月里,郭璐萍以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服务,用纤弱的身躯践行着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把中国人的大爱播撒在非洲大地,塑造了中国援外医疗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树立了最美白衣天使的典范。她在累计完成手术496台、迎接了1436个新生命的同时,还以“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帮助他们提高医疗水平,改进了当地医院多年落后的工作制度,显著降低了母婴死残率。突尼斯卫生部西迪·布济德省卫生局长穆罕穆德·扎勒·艾哈迈迪称赞说:“郭医生是中国医疗队的妇产科医生,她在西迪·布济德省医院的妇产科里竭尽全力照料病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回忆起在突尼斯工作的日子,郭璐萍说:“援外工作的经历,是我从医以来人生当中的一笔精神财富,它更让我明白医者无国界,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有用爱心和责任心去行使医生的职责,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2015年7月,郭璐萍左胸发现肿块,当地医院没有检查设备,在新余市文化馆工作的丈夫刘君打电话要求她请假回国检查,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她选择了继续坚持。“现在病人太多走不开,我自己(病情)不打紧,大不了是个‘早期’嘛!”
2016年1月25日,郭璐萍等来了休探亲假的机会,刚下飞机,便被丈夫“强行”拉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乳腺癌中晚期。
接受治疗后,郭璐萍回到了新余市妇幼保健院上班,组织上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安排她到病历检查岗位上工作。她把组织上的关怀,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为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社会工作,郭璐萍经常中午待在办公室做事,累了就躺在座椅上小憩一会。就算是双休日,她也会“赖”在办公室加班。
现在的郭璐萍,经常参加一些公益事业,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筹建一些医疗项目。“我们有一些医疗项目正在筹备中,比如肿瘤会诊中心、康复中心、妇儿中心。以人民所急所需为导向,希望用自己擅长的专业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2018年12月,郭璐萍被聘为中国人口基金会爱心大使。今年3月,她又被聘为“幸福工程”全国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这些荣誉不是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荣誉已是过去,而我会从零开始,未来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去做。”她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平国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