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歌剧《英·雄》—— 以艺术捍卫英雄(图)

发布时间:2019-05-13 20:59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5月11日 第 07 版 | 查看:8266次

 □ 本报记者 郑海鸥

《英·雄》剧照 刘海栋摄

《英·雄》剧照 刘海栋摄

  英雄是引领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灯塔。日前,即将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大型民族歌剧《英·雄》,正在湖南株洲持续上演。截至目前,《英·雄》的剧场演出已突破50场、观众6万多人次。两次观看演出的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表示非常感动、很受教育,“这是很好的一部正能量作品,让现代人真正知道我们的先烈是怎样奋斗的”。  

  让年轻人了解真实的英雄

  《英·雄》的“英”指的是缪伯英,她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雄”则是其丈夫何孟雄,两人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革命中,两人在上海先后牺牲,一双儿女均不知所终。

  几年前,本剧出品人、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主任肖鸿斌“送戏下乡”时,听闻了两位共产党员的故事,他深受触动。曾经有一段时间,网络上屡屡出现各种调侃、戏谑、丑化英烈的事件,极大伤害了人民的感情,也刺痛了肖鸿斌的内心。他深感责任重大:“崇拜英雄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扬的优秀传统,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理应承担起为英雄正名、扬名的历史责任,引导人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

  要让当代年轻人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首先要认识和了解英雄。正如乔佩娟所说,在那个年代,“革命先烈不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儿女也不知所踪,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描写人、表现人,是文艺创作的魂。“这一‘英’一‘雄’、‘英·雄’夫妻,既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珍贵的题材资源。”正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所言。

  民族歌剧创作的可贵探索

  要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民族歌剧,赢得市场和观众,难度不小。首先,用歌剧的形式讲述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塑造鲜活的人物,是第一难。其次,当前文艺娱乐形式十分多元,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眼光又十分挑剔,这是第二难……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乔佩娟指出,中国民族歌剧出现过《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等时代经典,它们的成功主要归功于深入群众、深入历史去挖掘灵感、讲好故事,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发扬。

  为此,该剧的导演、编剧、作曲、主演、服装、化妆等人员,多次深入革命前辈生活和战斗的基层一线,亲身了解和体会革命者生活和战斗的历史细节。仅是剧本创作就历时4年间之久,光是剧本讨论会便召开了数十次,前后大修改十稿……随着创作的深入,整个团队越来越贴近两位英雄。英雄在革命岁月的青春、热血、理想、信仰,也激发出他们无限的艺术灵感。

  “要上高山那就莫怕风,要下大海呀就莫怕龙。好花不怕霜雪打,霜雪越打花越红……”大量湘东民歌、花鼓戏元素在《英·雄》里大放异彩,让观众惊喜不已,大筒、唢呐等民族乐器的运用也非常巧妙。乔佩娟指出,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浓缩了一片土地上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英·雄》音乐中借鉴民族民间音乐的实践,让全剧更加鲜活灵动、特色鲜明,老百姓喜闻乐见,非常值得发扬。

  主旋律作品容易陷入“说教”的窠臼:歌词生硬直白、缺乏故事性。这方面,《英·雄》也做出了一定突破。全剧故事娓娓道来,还有多个唱段打动人心、易于传唱——“来不及留一张婚照,与你携手人生锦绣。没能够共一行书页,和你写尽天长地久”“握住你的手,握住了春风杨柳,握住你的手,握住了太阳的火热、月亮的温柔”……

  本剧总导演黄定山说,《英·雄》是一部具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史诗品格的民族歌剧,在戏剧结构上融合了传统与非传统的结构方式,呈现出一种散文式传记人物美学特征,这是中国民族歌剧多样化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

  “《英·雄》讲的是中国革命故事,唱的是中国音韵旋律,传的是红色文化基因,彰显的是中华美学风范。”仲呈祥说。

  把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

  “我们平时没有机会走进剧场看演出,对歌剧更是了解很少。真没想到《英·雄》能够下到村里来,我们非常期待这样的机会。演出非常精彩,唱得好听、演得好看。”今年1月,《英·雄》文艺志愿者小分队冒雨来到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白关村,村民胡阳春竖起大拇指。

  服务群众的舞台、提升艺术水准的机会,不仅在城市、在剧场,也在乡村、在田间地头。如何打破舞台的限制,让舞台艺术作品更多地走出剧场,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接受群众检阅?在密集的剧场演出之外,《英·雄》团队还打造了“轻装版”文艺志愿者小分队,把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由原班人马演绎精彩片段,让没有机会走进剧场的广大群众也能欣赏到英雄夫妻的魅力、学习传承英烈精神。

  “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当年《英·雄》的故事是我们在送戏下乡时听说的,如今又演给村民看,给广大村民送去更多精神食粮,我们很辛苦也很幸福!”演职人员纷纷对记者说,“基层群众和英雄主人公生长于同一片土地,对我们的作品很有发言权。比如他们反馈‘想听到更多的湖南元素’‘希望能打造和传唱一两个经典唱段’,我们十分重视这些建议,不断打磨再打磨、提升再提升。”

  乔佩娟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一代代乌兰牧骑就是这么做的。希望《英·雄》能服务更多群众,成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作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