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02 20: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年4月 | 查看:1222次
人物故事:
丹新雪,回族,1976年生,河南省南阳电视台“魅力南阳行”栏目主编。
2018年冬天,丹新雪收到一条来自军营的短信:“小丹阿姨,感谢这么多年您对我的资助,我在部队一切都好,我要加倍努力,将来报效祖国,孝敬您!雪大天冷,您一定要保重身体!”这是丹新雪资助过的一个孩子的心声,也是现在还在接受小丹资助的其他5个孩子的心声。11年来,作为普通工薪族的丹新雪省吃俭用,资助6名孩子上学读书,累计向贫困家庭捐赠款物10万余元,并组织百余场次慈善活动。2014年至2017年,丹新雪连续4年被评为“南阳市慈善先进个人”,2016年被授予“南阳市首届爱心传播者”称号。
所有的善行,始于一次揪心的采访
2008年的一天,南阳电视台《宛都播报》记者丹新雪接到一个热线电话,说城区有一户人家急需救助。在淯阳桥北头一简陋的出租屋,丹新雪第一次见到当时只有10岁的小欣(化名)。小欣的爸爸已经过世,妈妈是植物人,外婆年过六旬,家境十分艰难。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欣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非常孝顺懂事,每天帮助外婆做家务,给妈妈洗尿布。他含着眼泪说:“阿姨,我没爸了,不想再没妈。” 丹新雪说,那是一次揪心的采访,她忍不住几次落泪,走时给小欣留了200元钱。此后小欣一年四季的衣服丹新雪全包了,除了自己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丹新雪还四处奔走呼吁爱心企业共同救助小欣一家人。在她的努力下,小欣的妈妈经过一家医院的免费医治苏醒了过来,而且还能走路了。苏醒后的小欣妈妈忘记了从前,也忘记了所有,她的世界一片混沌,可是,她却认得和她非亲非故的丹新雪。在她模糊的意识里,丹新雪是和她的母亲、儿子一样亲的人。
四年后,小欣妈妈又突发脑溢血,临终迟迟不能瞑目,丹新雪握着她的手说:“大姐,你放心走吧,小欣有我呢,我会把他当亲儿子的。”小欣家没钱办丧事,丹新雪留下了1000元。2016年,小欣考上大学,进了军营,出发时,丹新雪专程开车送行,并给了小欣生活费。
坚持的力量,推动着人间的大爱
正是从帮助小欣一家开始,丹新雪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助人之路,这条路,丹新雪一走,就是11年。
她说,如果不是做记者,如果不是那次热线采访,她不会想到有人竟会那么不幸,也不会想到有孩子因穷而上不起学。“我是工薪阶层,收入不算高,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日子并不宽裕。但我想,哪怕少买几件衣服,少下几顿馆子,也要多帮几个孩子。这些微薄的帮助可能改变这些孩子的一生,我觉得这么做非常有意义!”
2017年夏天,丹新雪在一次采访中了解到,镇平县安字营镇王洼村的一名14岁女孩张丹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境非常贫困。她的爸爸因伤失去了右手,妈妈在外打工,上初二的她上有多病的奶奶,下有两个也在上学的弟弟妹妹。奶奶说,家里实在供不起仨孩子读书了,打算让张丹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
王洼村是南阳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帮扶点,事管局已把张丹家作为重点户多次予以帮扶,丹新雪得知后记在心里决定和小张丹结成对子,一对一帮扶。去年冬天,丹新雪和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同志们一起再次来到张丹家,拿出600元钱,承诺每个季度都会给孩子送钱、书本和衣物,帮助她直到考上大学。
凡人的义举,传递的是无声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丹新雪的带动下,她的家人、亲戚、朋友纷纷投身公益事业。2014年春节前,南阳电视台和南阳市慈善总会联合组织“情暖寒冬”救助贫困家庭活动,丹新雪带着读中学的儿子、婆家的两个妹妹,还有妹妹的孩子们,一起去南召县乔端镇穆老庄村献爱心。她的儿子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拿出来扶危济困,妹妹的孩子们买来100多个棒棒糖分给穆老庄的小朋友们。在公益事业上,丹新雪的丈夫也是和她“一拍即合”,每当丹新雪说起哪家遭难了,哪个孩子因贫面临辍学,他马上就说“那咱们赶快资助吧。”
众人拾柴火焰高。丹新雪不仅自己热心投身公益,而且广泛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资源”,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救助贫困家庭、为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增砖添瓦。做家具生意的杨总一次和丹新雪一起去宛城区汉冢乡,看到有一户人家屋矮梁歪,家徒四壁,两个孩子,一个正上小学,一个上初中,爸爸死了妈妈离家出走了,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杨总见状当场掏出钱来表示要资助俩孩子读书一直到上大学。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11年来,丹新雪争当“代理妈妈”,资助6名孩子上学读书,累计向贫困家庭捐赠款物10万余元,她还以南阳电视台大型公益栏目《魅力南阳行》制片人的身份,积极联系、协调、宣传、呼吁、组织全市公益爱心力量合力奉献爱心,开展“金秋助学”、“同心助力脱贫攻坚”等慈善活动100余场次,累计捐助款物200余万元,受惠困难家庭近千家,帮助困难学生、群众近万人。
来源:河南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